鄭亞莉代表:建議“創建碳金融改革實驗區”
發布時間:2021-06-07 10:46:52
|
作者:
“碳金融”的興起源于國際氣候政策的變化以及兩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在剛剛開幕的2021全國兩會上,“碳金融”倍受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民建浙江省委會副主委、浙江省中華職教社副主任鄭亞莉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浙江省“十四五”規劃提出“制定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率先實施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大力發展碳金融,可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綠色產業結構、支持低碳技術開發、協同區域綠色發展等多個方面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鄭亞莉代表表示,從浙江來看,一是潛在碳交易供需兩旺:浙江經濟規模較大、增長較快、碳減排迫切、碳匯需求較大,同時浙江生態資源豐富,以林業為主體的碳匯供給比較充分;二是發展碳金融基礎扎實:近年來浙江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成效顯著,走在全國前列;浙江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數字治理卓有成效,具備發展碳金融的產業、技術和治理基礎。
“即便如此,浙江當前仍然存在碳金融市場參與積極性不高、區域協調不夠充分;碳金融品種比較單一,無法充分發揮金融全部功能;碳金融支持低碳技術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的力度不足等方面的挑戰。”
為此,鄭亞莉建議在浙江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基礎上,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創建碳金融改革實驗區,大力發展碳金融,探索一條在全國可推廣可復制的有效路徑,助力高標準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支持先行先試。建立并完善金融支持碳減排政策體系,積極爭取先行探索開展低(零)碳信貸資產風險權重差異化政策,探索開展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和氣候風險壓力測試。
——加大資金支持。探索以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方式設立1000億低碳發展基金支持低碳技術和低碳產業發展,鼓勵引導PE/VC資金投向低碳行業,撬動要素和社會資源向低碳經濟流動。
——鼓勵產品創新。面向企業、投資人和消費者開發低(零)碳信貸、債券、基金、保險和理財產品等碳金融產品,構建碳金融體系,優化碳金融生態。
——完善低碳治理。依托浙江數字經濟和數字治理優勢,構建和完善碳排放和碳匯精確計量標準,盡快實現全行業碳排放檢查跟蹤,率先做到設施級的統計;科學普查計算林業和海洋碳匯。
——強化區域輻射。以浙江低(零)碳項目庫為先導,建立長三角低(零)碳項目庫;推動區域環境權益交易市場互聯互通;強化科技賦能,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碳金融產品和服務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民建浙江省委會副主委、浙江省中華職教社副主任鄭亞莉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浙江省“十四五”規劃提出“制定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率先實施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大力發展碳金融,可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綠色產業結構、支持低碳技術開發、協同區域綠色發展等多個方面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鄭亞莉代表表示,從浙江來看,一是潛在碳交易供需兩旺:浙江經濟規模較大、增長較快、碳減排迫切、碳匯需求較大,同時浙江生態資源豐富,以林業為主體的碳匯供給比較充分;二是發展碳金融基礎扎實:近年來浙江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成效顯著,走在全國前列;浙江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數字治理卓有成效,具備發展碳金融的產業、技術和治理基礎。
“即便如此,浙江當前仍然存在碳金融市場參與積極性不高、區域協調不夠充分;碳金融品種比較單一,無法充分發揮金融全部功能;碳金融支持低碳技術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的力度不足等方面的挑戰。”
為此,鄭亞莉建議在浙江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基礎上,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創建碳金融改革實驗區,大力發展碳金融,探索一條在全國可推廣可復制的有效路徑,助力高標準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支持先行先試。建立并完善金融支持碳減排政策體系,積極爭取先行探索開展低(零)碳信貸資產風險權重差異化政策,探索開展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和氣候風險壓力測試。
——加大資金支持。探索以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方式設立1000億低碳發展基金支持低碳技術和低碳產業發展,鼓勵引導PE/VC資金投向低碳行業,撬動要素和社會資源向低碳經濟流動。
——鼓勵產品創新。面向企業、投資人和消費者開發低(零)碳信貸、債券、基金、保險和理財產品等碳金融產品,構建碳金融體系,優化碳金融生態。
——完善低碳治理。依托浙江數字經濟和數字治理優勢,構建和完善碳排放和碳匯精確計量標準,盡快實現全行業碳排放檢查跟蹤,率先做到設施級的統計;科學普查計算林業和海洋碳匯。
——強化區域輻射。以浙江低(零)碳項目庫為先導,建立長三角低(零)碳項目庫;推動區域環境權益交易市場互聯互通;強化科技賦能,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碳金融產品和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