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福計劃”
民建會員蔡文君的“新農人”故事
發布時間:2021-06-07 11:19:31
|
作者: 袁中坤
由于交通、環境等原因,高二鄉曾是金華磐安縣經濟條件最差、發展基礎最薄弱的偏遠山區鄉鎮。2011年人均收入4890元,70%的農戶屬于低收入農戶。
2012年,長期在外經商的民建會員蔡文君響應當地黨委政府的號召,參與回鄉建設。
回到家鄉前,蔡文君的事業發展得風風火火,在上海、杭州、金華等長三角地區建立有完善的農產品銷售網絡。
回到家鄉后,蔡文君出資成立浙江品尚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依托山區生態資源優勢,啟動實施以“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為主基調的“我的幸福計劃”項目,助力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幸福田園”
山里土貨華麗變身成“高二臻品”
訂單生產。蔡文君派出公司員工,常年蹲點高二鄉,負責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統一向農戶提供種子、種苗、豬苗等,指導農戶按“用牛耕田、施有機肥、用雜糧喂養雞豬”等傳統方式進行生態種養,按高于當地市場價的“訂單價”收購。
品牌營銷。蔡文君的品尚道公司通過建立網絡管理信息平臺,將簽訂協議的農戶所養的雞和豬都做好身份標志,消費者在網上認養后,可以通過網絡查詢養殖日期、戶主姓名、喂養記錄等相關信息,再由公司負責送貨上門。公司還注冊了“高二臻品”品牌,成立了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分揀包裝中心,使用藤筐、篾籃等農具進行生態包裝,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幸福菜箱。為了縮短田頭到餐桌的距離,蔡文君在杭州、金華、縣城設立了“高二臻品”農特產專賣店,展銷農產品。同時,攜手順豐速運開通了“幸福菜箱”項目,每只菜箱中有高山蔬菜、生態大米、土豬肉、土雞蛋、山茶油等,消費者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幸福公社”訂購,順豐快遞到家,確保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吃到各式應季時鮮果蔬。
“我的幸福計劃”開始實施當年,就吸引了近400戶農戶參與,人均增收1100多元。如今,高二鄉已形成了萬羽雞、千頭豬、千畝稻、千畝菜、千畝果現代農業基地,2019年農產品銷售收入2300余萬元,其中養殖戶郭愛珠每年光養豬收入就有10余萬元、種糧戶郭連民種水稻收入達到16萬元多。
“幸福家園”
泥屋土房升級改造成“高檔民宿”
修建泥廬民宿。蔡文君租下下初坑村民10幢百年以上的民宅,統一進行加固修繕、瓦片更新、泥墻立面改造、內部高端裝修,使其變成外表古樸、設施先進、環境清幽、風格各異的“高檔泥廬民宿”。2016年,“泥廬”正式開業,天然氧吧的環境、頗具鄉愁特色的民宿,一下子抓住了城里人的心。“泥廬”漸漸名聲鵲起,前來旅游住宿的游客日益增多。開了15年拖拉機的張紅傳和妻子張蘇琴把4間閑置房租給品尚道開民宿,年入8萬多元。
帶動村民創業。蔡文君在改造“泥廬”民宿之初,就已計劃好,將經營農家樂的餐飲效益留給農戶。但村民開始時,普遍顧慮重重。蔡文君便一家一戶地去做村民思想工作,鼓動村民開辦“農家樂”。張蘇琴一家聽了蔡文君建議,在村里第一個搞起了叫做“自家人”的農家樂。張蘇琴做菜,食材全部是自家的產出,農村原汁原味的燒法讓食客贊口不絕!良好的口碑不脛而走,回頭客摩肩擦踵。2019年下半年,張蘇琴的兒子也選擇回家一起經營,如今她家農家樂年營業額達到40多萬元。
提升村莊品味。蔡文君投入800多萬元在下初坑村改建了茶吧、咖啡屋、書畫創作室、農家書屋和文化講堂等休閑養生場所。同時協助村兩委積極爭取省級扶持資金、市級專項資金及縣級補助資金,改造公共基礎設施,拓寬了進村道路、鋪上了鵝卵石復古小道、埋上了污水管道、改造提升了飲用水安全、完成了三線地埋、建起了2座生態公廁等。村莊整體品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幸福家園”項目也產生了積極的輻射效應,2020年以來,盤峰鄉以下初坑為樣板,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戶一風格”的思路,修編村莊規劃,引進社會資本,利用老村資源,開發特色產業,正逐漸將生態優勢慢慢轉化為經濟優勢。
“幸福里農旅文化產業園”
從經營村莊到經營山水
“3030”新農人。從下初坑村出發,沿著崎嶇的山路前行,一路海拔從300米提升到800米的山頂,一排排沿山頂而建小木屋剎那間映入眼簾,這是蔡文君傾力打造的高二營地公園。在這里,山花爛漫、可住可玩,有省級高山濕地公園“七仙湖”和大片野生高山杜鵑,景色美不勝收,讓八方游客流連忘返。從2017年開始,為扶持農村創業創新領軍人才,浙江省實施“3030”新農人行動計劃。計劃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載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補助、基金投資等多種扶持方式,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省培育30名30歲左右,有志向、懂技術、會經營、敢闖敢干的農業創業創新領軍人才。蔡文君正是入選者之一,蔡文君可獲得省財政連續三年每年不高于500萬元的項目支持,享受政策性信貸額度擔保。高二營地公園正是“3030”計劃在山鄉的最新實踐。
幸福計劃3.0。如果把“幸福田園”定義為幸福計劃1.0,“幸福家園”定義為幸福計劃2.0,那么“幸福里農旅文化產業園”便可以稱作幸福計劃3.0版本。2017年,蔡文君啟動了以高二營地公園為代表的幸福里農旅文化產業園建設。經過全面的產業規劃,產業園正在打造浙中萱草園、萱草民宿、成立浙中萱草產業研究院,計劃啟動建設年產2000噸健康食品加工生產線……
幸福感言。“從最早傳統訂單農業、生態農產品種養殖,發展到民宿、農家樂,再到目前的農旅融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晃9個年頭過去了,當初想干干不成、覺得干不了的都實現了!”蔡文君頗為感嘆地說,“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夢想,有了‘我的幸福計劃’,落后山區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獲得幸福,老百姓即使富裕了,但還能保留最初那份幸福的本真。”
截至目前,“幸福田園”“幸福家園”“幸福花海”等系列幸福項目相繼完成,參與“我的幸福計劃”項目的農戶達到3000多戶10000多人,年增收總額達1500萬元以上,成為從生態到業態、資源到資產、資產到資本的“兩山理論”實踐樣本。
2012年,長期在外經商的民建會員蔡文君響應當地黨委政府的號召,參與回鄉建設。
回到家鄉前,蔡文君的事業發展得風風火火,在上海、杭州、金華等長三角地區建立有完善的農產品銷售網絡。
回到家鄉后,蔡文君出資成立浙江品尚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依托山區生態資源優勢,啟動實施以“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為主基調的“我的幸福計劃”項目,助力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幸福田園”
山里土貨華麗變身成“高二臻品”
訂單生產。蔡文君派出公司員工,常年蹲點高二鄉,負責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統一向農戶提供種子、種苗、豬苗等,指導農戶按“用牛耕田、施有機肥、用雜糧喂養雞豬”等傳統方式進行生態種養,按高于當地市場價的“訂單價”收購。
品牌營銷。蔡文君的品尚道公司通過建立網絡管理信息平臺,將簽訂協議的農戶所養的雞和豬都做好身份標志,消費者在網上認養后,可以通過網絡查詢養殖日期、戶主姓名、喂養記錄等相關信息,再由公司負責送貨上門。公司還注冊了“高二臻品”品牌,成立了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分揀包裝中心,使用藤筐、篾籃等農具進行生態包裝,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幸福菜箱。為了縮短田頭到餐桌的距離,蔡文君在杭州、金華、縣城設立了“高二臻品”農特產專賣店,展銷農產品。同時,攜手順豐速運開通了“幸福菜箱”項目,每只菜箱中有高山蔬菜、生態大米、土豬肉、土雞蛋、山茶油等,消費者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幸福公社”訂購,順豐快遞到家,確保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吃到各式應季時鮮果蔬。
“我的幸福計劃”開始實施當年,就吸引了近400戶農戶參與,人均增收1100多元。如今,高二鄉已形成了萬羽雞、千頭豬、千畝稻、千畝菜、千畝果現代農業基地,2019年農產品銷售收入2300余萬元,其中養殖戶郭愛珠每年光養豬收入就有10余萬元、種糧戶郭連民種水稻收入達到16萬元多。
“幸福家園”
泥屋土房升級改造成“高檔民宿”
修建泥廬民宿。蔡文君租下下初坑村民10幢百年以上的民宅,統一進行加固修繕、瓦片更新、泥墻立面改造、內部高端裝修,使其變成外表古樸、設施先進、環境清幽、風格各異的“高檔泥廬民宿”。2016年,“泥廬”正式開業,天然氧吧的環境、頗具鄉愁特色的民宿,一下子抓住了城里人的心。“泥廬”漸漸名聲鵲起,前來旅游住宿的游客日益增多。開了15年拖拉機的張紅傳和妻子張蘇琴把4間閑置房租給品尚道開民宿,年入8萬多元。
帶動村民創業。蔡文君在改造“泥廬”民宿之初,就已計劃好,將經營農家樂的餐飲效益留給農戶。但村民開始時,普遍顧慮重重。蔡文君便一家一戶地去做村民思想工作,鼓動村民開辦“農家樂”。張蘇琴一家聽了蔡文君建議,在村里第一個搞起了叫做“自家人”的農家樂。張蘇琴做菜,食材全部是自家的產出,農村原汁原味的燒法讓食客贊口不絕!良好的口碑不脛而走,回頭客摩肩擦踵。2019年下半年,張蘇琴的兒子也選擇回家一起經營,如今她家農家樂年營業額達到40多萬元。
提升村莊品味。蔡文君投入800多萬元在下初坑村改建了茶吧、咖啡屋、書畫創作室、農家書屋和文化講堂等休閑養生場所。同時協助村兩委積極爭取省級扶持資金、市級專項資金及縣級補助資金,改造公共基礎設施,拓寬了進村道路、鋪上了鵝卵石復古小道、埋上了污水管道、改造提升了飲用水安全、完成了三線地埋、建起了2座生態公廁等。村莊整體品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幸福家園”項目也產生了積極的輻射效應,2020年以來,盤峰鄉以下初坑為樣板,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戶一風格”的思路,修編村莊規劃,引進社會資本,利用老村資源,開發特色產業,正逐漸將生態優勢慢慢轉化為經濟優勢。
“幸福里農旅文化產業園”
從經營村莊到經營山水
“3030”新農人。從下初坑村出發,沿著崎嶇的山路前行,一路海拔從300米提升到800米的山頂,一排排沿山頂而建小木屋剎那間映入眼簾,這是蔡文君傾力打造的高二營地公園。在這里,山花爛漫、可住可玩,有省級高山濕地公園“七仙湖”和大片野生高山杜鵑,景色美不勝收,讓八方游客流連忘返。從2017年開始,為扶持農村創業創新領軍人才,浙江省實施“3030”新農人行動計劃。計劃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載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補助、基金投資等多種扶持方式,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省培育30名30歲左右,有志向、懂技術、會經營、敢闖敢干的農業創業創新領軍人才。蔡文君正是入選者之一,蔡文君可獲得省財政連續三年每年不高于500萬元的項目支持,享受政策性信貸額度擔保。高二營地公園正是“3030”計劃在山鄉的最新實踐。
幸福計劃3.0。如果把“幸福田園”定義為幸福計劃1.0,“幸福家園”定義為幸福計劃2.0,那么“幸福里農旅文化產業園”便可以稱作幸福計劃3.0版本。2017年,蔡文君啟動了以高二營地公園為代表的幸福里農旅文化產業園建設。經過全面的產業規劃,產業園正在打造浙中萱草園、萱草民宿、成立浙中萱草產業研究院,計劃啟動建設年產2000噸健康食品加工生產線……
幸福感言。“從最早傳統訂單農業、生態農產品種養殖,發展到民宿、農家樂,再到目前的農旅融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晃9個年頭過去了,當初想干干不成、覺得干不了的都實現了!”蔡文君頗為感嘆地說,“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夢想,有了‘我的幸福計劃’,落后山區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獲得幸福,老百姓即使富裕了,但還能保留最初那份幸福的本真。”
截至目前,“幸福田園”“幸福家園”“幸福花海”等系列幸福項目相繼完成,參與“我的幸福計劃”項目的農戶達到3000多戶10000多人,年增收總額達1500萬元以上,成為從生態到業態、資源到資產、資產到資本的“兩山理論”實踐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