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新時代紅船旁履職盡責的民建人
發布時間:2021-08-13 15:36:49
|
作者: 陳 俊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勝利閉幕,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紅船從南湖起航,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航線。
1960年4月,民建嘉興市委員會在紅船旁成立,為嘉興統戰系統增添了一支朝氣蓬勃的生力軍。這也是嘉興最早成立地方組織的民主黨派。60多年來,在紅船精神的引領下,嘉興民建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探索之路、奮進之路、跨越之路。
探索開拓之路 弘揚首創精神
嘉興民建自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會員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理想信念,把握時代脈搏,熱心民建事業,認真履行職責。
早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民建會員特別是工商業者自覺接受改造,率先實行公私合營,發揮示范效應。改革開放后,創辦嘉興第一個民辦業余財經中學,為培養專業人才作出積極貢獻。
嘉興民建人,發揚民建先賢優良傳統,在不同階段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21年出生的會員竺培農,經營造紙企業,抵制外紙傾銷,支援抗戰,走上實業救國的道路。十年浩劫,曾被關進“牛棚”,反而激發了他一定要為社會做貢獻的精神力量。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經常奔赴上海甚至國外,為百廢待興的浙江大地引進資金,積極宣傳國家大好形勢,促進各方的投資信心,為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956年加入民建的老會員馬慶發,見證了嘉興民建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而他的身份也經歷了數次轉變,從舊中國時的攤販,到新中國時期飲服公司的職員,再到協助黨委政府做好群眾工作的人大代表。作為嘉興市和浙江省人大代表,馬老熱衷于反映基層民生。小到填掉路旁的一個小河浜,大到特殊時期發生排隊搶購糧油、遷建墓地等,他都認真對待,在政府與群眾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有一段時間,糧油開放,很多人拿著票子怕買不到東西,到了晚上還排著隊不肯離開,其中有些是回族群眾。馬老在回族群眾中享有較高威信,經過反復做思想工作,終于說服了排隊的人群離開。
為了騰出時間做好少數民族群眾工作,馬老甚至不惜暫停自己的飲食店,馬老說,做為民主黨派人士,一定把中共的各項方針政策堅決貫徹落實下去。
馬老是一個熱衷于學習的人。他常說,加入民建對他的思想改造幫助很大。抗戰爆發,十多歲時失學,但是他善于學習新知識、新思想和新事物。他希望新會員始終保持學習本色,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多為社會服務,為群眾服務。
民建老會員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崇高風范為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民建前輩走過的光輝歷程,也給后來者提供了不懈奮斗的動力源泉。
緊跟時代步伐 弘揚奮斗精神
2019年,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嘉興“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實施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首位戰略。嘉興民建企業家們,沐浴著改革發展的春風,緊跟時代步伐,勇于探索創新,搶抓機遇,助推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嘉善縣是浙江全面接軌上海的橋頭堡。在嘉善縣大云鎮,處處散發出浪漫的氣息。這個遠近聞名的“花園式小鎮”、“甜蜜小鎮”,跟一位民建會員有著密切的聯系,她就是浙江云瀾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虹。
2008年,嘉善大云打出了杭嘉湖平原上的第一口溫泉井。同一年,習近平同志來到嘉善大云,要求嘉善努力做好轉變發展方式、主動接軌上海、統籌城鄉發展三篇文章,開啟了全面探路縣域科學發展的新征程。張虹以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捕捉到新的發展機遇,從之前從事的住宅地產向旅游休閑產業轉型,投資30多億元,在嘉善大云打出了旅游+特色旅游產業相融合的理念,打造了一個集溫泉養生、休閑度假、購物玩樂、商務會議為一體的一站式新型甜蜜度假勝地,擔當起了當地轉變發展方式、城鄉統籌發展的排頭兵。
作為嘉興市人大代表,張虹還經常深入學校、鄉村等地調研,撰寫參政議政報告,先后提交了有關教育均衡、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提高水環境治理等多項提案,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雖然遭受疫情的重創,但是張虹卻對文旅產業的未來依然充滿信心。張虹希望通過與長三角城市緊密對接,努力推動在文旅、交通等領域的深入合作,與周邊城市實現共贏。
投身社會服務 弘揚奉獻精神
民建企業家們的擔當精神還體現在社會服務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會員們積極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的號召,助力脫貧攻堅專項行動,向河北豐寧等地捐贈扶貧物資,為若爾蓋等地捐資助學。會員李龍出資200萬元設立“教育獎學基金”,出資10萬元資助四川布拖縣“公共廚房”項目建設。會員朱興土與貴州25名學生結對,為他們提供為期10年的每人每年2000元助學金。
會員們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持之以恒打造了多個特色服務品牌。無論天多高、地多遠,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嘉興民建會員的身影。
民建會員、浙江毛源昌眼鏡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言勇,早在2003年就組建了一支公益服務隊,免費為市民提供驗光和眼鏡清洗等服務,2008年又加入嘉興96345求助服務中心。2016年,成立浙江省毛源昌眼鏡助學基金會,公益團隊奔赴全省11個地市27所學校開展愛心活動,向4500多名學生提供服務并贈送眼鏡。2018年,陳言勇響應中共嘉興市委、市政府開展的“三服務”活動號召,公益服務延伸到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并且向貧困家庭、失獨老人等特殊群體贈送眼鏡。2019年6月,為響應“東西扶貧”“山海協作”號召,陳言勇帶領16名專業人員,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乘坐滿載高科技驗光儀器設備的大巴車,遠赴2400公里外的若爾蓋縣,開展公益配鏡活動。若爾蓋之行共為當地19所學校2200多名師生免費現場配鏡,向200名交警贈送了防紫外線太陽鏡,向當地養老院及特困老人贈送了400副老花眼鏡,總價值達120余萬元。學生們戴上了新配的眼鏡后興奮的說“因為長期看書,眼睛變近視了,上課板書都看不清,戴上眼鏡后感覺世界都變亮了”。公益行在當地產生巨大反響,藏族同胞獻上潔白的哈達,由衷表達感激之情。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會員企業家們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渠道捐款捐物。張虹通過大云鎮慈善分會捐贈100萬元,定向援助武漢疫情防控工作;朱興土向湖北省荊州市捐款50萬元;姚惟秉向海寧慈善基金會捐贈35萬元;朱建華向嘉興市紅十字會捐款20萬元……在抗擊疫情戰役中,企業家們以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嘉興是革命紅船起航地,“紅船精神”所承載的首創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是激勵紅船旁優秀的民建團隊勇擔社會重任、努力拼搏奮斗的精神動力和精神財富。嘉興民建會員將踐行初心使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盡職履責,助力嘉興打造多黨合作示范城市,助力嘉興打造“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塊,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黨百年。
(作者系民建嘉興工商聯總支副主委、嘉興廣電集團主持人)
1960年4月,民建嘉興市委員會在紅船旁成立,為嘉興統戰系統增添了一支朝氣蓬勃的生力軍。這也是嘉興最早成立地方組織的民主黨派。60多年來,在紅船精神的引領下,嘉興民建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探索之路、奮進之路、跨越之路。
探索開拓之路 弘揚首創精神
嘉興民建自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會員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理想信念,把握時代脈搏,熱心民建事業,認真履行職責。
早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民建會員特別是工商業者自覺接受改造,率先實行公私合營,發揮示范效應。改革開放后,創辦嘉興第一個民辦業余財經中學,為培養專業人才作出積極貢獻。
嘉興民建人,發揚民建先賢優良傳統,在不同階段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21年出生的會員竺培農,經營造紙企業,抵制外紙傾銷,支援抗戰,走上實業救國的道路。十年浩劫,曾被關進“牛棚”,反而激發了他一定要為社會做貢獻的精神力量。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經常奔赴上海甚至國外,為百廢待興的浙江大地引進資金,積極宣傳國家大好形勢,促進各方的投資信心,為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956年加入民建的老會員馬慶發,見證了嘉興民建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而他的身份也經歷了數次轉變,從舊中國時的攤販,到新中國時期飲服公司的職員,再到協助黨委政府做好群眾工作的人大代表。作為嘉興市和浙江省人大代表,馬老熱衷于反映基層民生。小到填掉路旁的一個小河浜,大到特殊時期發生排隊搶購糧油、遷建墓地等,他都認真對待,在政府與群眾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有一段時間,糧油開放,很多人拿著票子怕買不到東西,到了晚上還排著隊不肯離開,其中有些是回族群眾。馬老在回族群眾中享有較高威信,經過反復做思想工作,終于說服了排隊的人群離開。
為了騰出時間做好少數民族群眾工作,馬老甚至不惜暫停自己的飲食店,馬老說,做為民主黨派人士,一定把中共的各項方針政策堅決貫徹落實下去。
馬老是一個熱衷于學習的人。他常說,加入民建對他的思想改造幫助很大。抗戰爆發,十多歲時失學,但是他善于學習新知識、新思想和新事物。他希望新會員始終保持學習本色,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多為社會服務,為群眾服務。
民建老會員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崇高風范為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民建前輩走過的光輝歷程,也給后來者提供了不懈奮斗的動力源泉。
緊跟時代步伐 弘揚奮斗精神
2019年,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嘉興“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實施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首位戰略。嘉興民建企業家們,沐浴著改革發展的春風,緊跟時代步伐,勇于探索創新,搶抓機遇,助推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嘉善縣是浙江全面接軌上海的橋頭堡。在嘉善縣大云鎮,處處散發出浪漫的氣息。這個遠近聞名的“花園式小鎮”、“甜蜜小鎮”,跟一位民建會員有著密切的聯系,她就是浙江云瀾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虹。
2008年,嘉善大云打出了杭嘉湖平原上的第一口溫泉井。同一年,習近平同志來到嘉善大云,要求嘉善努力做好轉變發展方式、主動接軌上海、統籌城鄉發展三篇文章,開啟了全面探路縣域科學發展的新征程。張虹以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捕捉到新的發展機遇,從之前從事的住宅地產向旅游休閑產業轉型,投資30多億元,在嘉善大云打出了旅游+特色旅游產業相融合的理念,打造了一個集溫泉養生、休閑度假、購物玩樂、商務會議為一體的一站式新型甜蜜度假勝地,擔當起了當地轉變發展方式、城鄉統籌發展的排頭兵。
作為嘉興市人大代表,張虹還經常深入學校、鄉村等地調研,撰寫參政議政報告,先后提交了有關教育均衡、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提高水環境治理等多項提案,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雖然遭受疫情的重創,但是張虹卻對文旅產業的未來依然充滿信心。張虹希望通過與長三角城市緊密對接,努力推動在文旅、交通等領域的深入合作,與周邊城市實現共贏。
投身社會服務 弘揚奉獻精神
民建企業家們的擔當精神還體現在社會服務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會員們積極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的號召,助力脫貧攻堅專項行動,向河北豐寧等地捐贈扶貧物資,為若爾蓋等地捐資助學。會員李龍出資200萬元設立“教育獎學基金”,出資10萬元資助四川布拖縣“公共廚房”項目建設。會員朱興土與貴州25名學生結對,為他們提供為期10年的每人每年2000元助學金。
會員們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持之以恒打造了多個特色服務品牌。無論天多高、地多遠,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嘉興民建會員的身影。
民建會員、浙江毛源昌眼鏡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言勇,早在2003年就組建了一支公益服務隊,免費為市民提供驗光和眼鏡清洗等服務,2008年又加入嘉興96345求助服務中心。2016年,成立浙江省毛源昌眼鏡助學基金會,公益團隊奔赴全省11個地市27所學校開展愛心活動,向4500多名學生提供服務并贈送眼鏡。2018年,陳言勇響應中共嘉興市委、市政府開展的“三服務”活動號召,公益服務延伸到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并且向貧困家庭、失獨老人等特殊群體贈送眼鏡。2019年6月,為響應“東西扶貧”“山海協作”號召,陳言勇帶領16名專業人員,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乘坐滿載高科技驗光儀器設備的大巴車,遠赴2400公里外的若爾蓋縣,開展公益配鏡活動。若爾蓋之行共為當地19所學校2200多名師生免費現場配鏡,向200名交警贈送了防紫外線太陽鏡,向當地養老院及特困老人贈送了400副老花眼鏡,總價值達120余萬元。學生們戴上了新配的眼鏡后興奮的說“因為長期看書,眼睛變近視了,上課板書都看不清,戴上眼鏡后感覺世界都變亮了”。公益行在當地產生巨大反響,藏族同胞獻上潔白的哈達,由衷表達感激之情。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會員企業家們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渠道捐款捐物。張虹通過大云鎮慈善分會捐贈100萬元,定向援助武漢疫情防控工作;朱興土向湖北省荊州市捐款50萬元;姚惟秉向海寧慈善基金會捐贈35萬元;朱建華向嘉興市紅十字會捐款20萬元……在抗擊疫情戰役中,企業家們以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嘉興是革命紅船起航地,“紅船精神”所承載的首創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是激勵紅船旁優秀的民建團隊勇擔社會重任、努力拼搏奮斗的精神動力和精神財富。嘉興民建會員將踐行初心使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盡職履責,助力嘉興打造多黨合作示范城市,助力嘉興打造“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塊,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黨百年。
(作者系民建嘉興工商聯總支副主委、嘉興廣電集團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