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燕:“三力”為馬 筆耕不輟
發布時間:2022-01-25 15:20:09
|
作者:
加入民建已有12年。在這十多年來,我用實際行動積極履行會員義務,主動建言獻策,熱心撰寫社情民意信息,多篇信息被民建中央、全國政協等錄用,部分建議得到省市主要領導的批示,為經濟社會發展盡自己綿薄之力。在付出辛勤勞動的同時,也收獲著成長,感受著幸福。談起寫好信息和調研報告的體會,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三個“力”:有動力、有能力和有定力。
有動力:以一顆初心為出發點,努力做有政治覺悟的撰寫者
我們民建是個優秀的群體,能人很多,寫信息和調研報告都不是個難事。但會調研能寫信息不代表會去寫。當前社會節奏很快,大部分人面對著繁忙的工作,被時代裹攜著前行。難得閑暇,還有手機視頻、聚會等各種娛樂的誘惑,要從中擠出時間,費心費力去寫枯燥的信息或調研報告,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要寫好信息和調研報告,首先要創造動力條件。我覺得動力就是一種情懷——愛國情懷和愛民情懷,就是打心底里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動力也是一顆初心,就是一顆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責任心,看見問題就責無旁貸地建言獻策。動力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力雖綿薄卻不吝惜,不但把建言獻策當做身為民建會員的權利,更當做一種責任。只有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把民建會員這一身份的責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對撰寫信息和調研報告這份沒有“回報”的工作有主動性,才能破除萬難,犧牲休息時間,利用碎片時間去觀察、去調研、去思考、去撰寫,用挑燈夜戰換來碩果累累。
有能力:以本職工作為立足點,努力做專家型的撰寫者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很多業內人士覺得平常不過的想法,可能在行業外的人看來是難得的創意。而外行人提出的見解和看法,則不容易說到點子上,甚至可能與實際情況背道而馳。所以寫建議或調研報告需要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如果不是自己熟悉的領域,成稿后必須請精通該領域的人士進行把關。熟悉的領域,莫過于自己從事的職業。所以要寫好信息和調研報告,一定要立足于本職工作,深入學習鉆研,緊跟時代的步伐,通過腳踏實地的實踐和經驗積累,有所專、有所長,在工作領域內積累常人所沒有的知識儲備和研判能力。有了本職工作的專業積累,更容易及時發現問題,更能看到問題的根源,更能提出有質量的對策,寫出來的建議或調研報告才能夠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而不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或主觀臆斷。我和我身邊大部分朋友,寫的建議或調研報告90%以上的題材內容都和本職工作有關,其中大部分又和當時負責的工作有關。
信息工作優秀的會員在本職工作中一般都是業務好手,獲得的榮譽也多。我在寫作時,題材基本也都取自對本職工作的思考。比如在從事環境監測工作的時候,獲得資質認定評審員省級專家資格,先后寫了《關于整合資源,建立政府聯合實驗室的建議》《建議加快推進我國檢測行業信用建設,強化“中國檢測”權威》,被民建中央錄用;在從事廢氣、固廢和土壤治理工作的時候,被評為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先進個人,寫了《關于加快推進有機廢氣源頭減排的幾點建議》《關于加強ODS監管、保護臭氧層的建議》《關于盡快整合全國危險廢物監管信息系統的建議》等信息,其中一篇被全國政協錄用;在從事治水工作的時候,被評為省“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考核優秀個人,先后寫了《河道“濫用”絮凝劑問題亟待引起重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現狀及對策分析》《企業“環保碼”深化應用研究》《關于改進污水集中處理收費模式的建議》等建議或調研報告,部分被民建中央錄用或獲得省主要領導批示??偨Y起來就是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學習,主動思考,勤于動筆,讓本職工作和建言獻策工作互相促進。
有定力: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努力做有大局觀的撰寫者
最開始寫信息和調研報告的時候,我容易為寫而寫,內容空洞,沒血沒肉,文章停留于提出表象問題,問題背后的原因挖不深,對策建議假大空,通篇正確的廢話。寫多了,就感悟到寫信息和調研報告需要有定力,不能急躁,需要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質,需要對現象和問題多思考,花費時間去深入調研。古語“先謀于局、后謀于略,略從局出”,在問題考慮上一定要有大局觀,要從為大多數人獲益的角度,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來謀篇布局,并在文章質量上精研細磨、反復修正,才能寫出有用的信息和調研報告。提出的對策建議要特別注意是否針對問題根源,確保具有可操作性和效果性,如果對策的合理性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我一般就會放棄撰寫或者向專業人士求助。大局觀的把握也特別重要,我認為大局觀分兩層意思。一個是研究的問題要服務于大局,根據當前的國內形勢,社會民生熱點,國家、省、市政府決策部署等選題。二是提出的對策建議要服務于大局。立足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立足社會和諧,絕對不能違背中央大政方針,在考慮問題解決的時候要有前瞻性,視角要廣,目光要長,切忌局限于狹隘的個人或者小團體的看法和利益得失。要反復推敲自己提出的對策建議會不會帶來負面影響,只有全面考慮,才能寫出正能量的信息或調研報告。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十多年來的信息和調研報告的撰寫經歷,其實也一直在促進自己的成長,感覺收獲很多。一是開拓了自己的視野,不斷增長見識。因為寫信息或調研報告需要不斷地學習調研,不斷地思考,不斷接觸新知識,讓我的知識面得到拓寬。二是讓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信息撰寫中的思考模式也不知不覺融匯到本職工作中,工作中面對問題時會自然而然地思考問題的根源在哪,如何才能解決,能更好地抓住問題的本質,更準確地把握問題解決方向,考慮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明顯得到提高,工作能力也能得到單位的認可。
(作者系民建杭州市錢塘區一支部副主委、杭州市生態環境局錢塘區分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
有動力:以一顆初心為出發點,努力做有政治覺悟的撰寫者
我們民建是個優秀的群體,能人很多,寫信息和調研報告都不是個難事。但會調研能寫信息不代表會去寫。當前社會節奏很快,大部分人面對著繁忙的工作,被時代裹攜著前行。難得閑暇,還有手機視頻、聚會等各種娛樂的誘惑,要從中擠出時間,費心費力去寫枯燥的信息或調研報告,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要寫好信息和調研報告,首先要創造動力條件。我覺得動力就是一種情懷——愛國情懷和愛民情懷,就是打心底里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動力也是一顆初心,就是一顆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責任心,看見問題就責無旁貸地建言獻策。動力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力雖綿薄卻不吝惜,不但把建言獻策當做身為民建會員的權利,更當做一種責任。只有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把民建會員這一身份的責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對撰寫信息和調研報告這份沒有“回報”的工作有主動性,才能破除萬難,犧牲休息時間,利用碎片時間去觀察、去調研、去思考、去撰寫,用挑燈夜戰換來碩果累累。
有能力:以本職工作為立足點,努力做專家型的撰寫者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很多業內人士覺得平常不過的想法,可能在行業外的人看來是難得的創意。而外行人提出的見解和看法,則不容易說到點子上,甚至可能與實際情況背道而馳。所以寫建議或調研報告需要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如果不是自己熟悉的領域,成稿后必須請精通該領域的人士進行把關。熟悉的領域,莫過于自己從事的職業。所以要寫好信息和調研報告,一定要立足于本職工作,深入學習鉆研,緊跟時代的步伐,通過腳踏實地的實踐和經驗積累,有所專、有所長,在工作領域內積累常人所沒有的知識儲備和研判能力。有了本職工作的專業積累,更容易及時發現問題,更能看到問題的根源,更能提出有質量的對策,寫出來的建議或調研報告才能夠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而不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或主觀臆斷。我和我身邊大部分朋友,寫的建議或調研報告90%以上的題材內容都和本職工作有關,其中大部分又和當時負責的工作有關。
信息工作優秀的會員在本職工作中一般都是業務好手,獲得的榮譽也多。我在寫作時,題材基本也都取自對本職工作的思考。比如在從事環境監測工作的時候,獲得資質認定評審員省級專家資格,先后寫了《關于整合資源,建立政府聯合實驗室的建議》《建議加快推進我國檢測行業信用建設,強化“中國檢測”權威》,被民建中央錄用;在從事廢氣、固廢和土壤治理工作的時候,被評為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先進個人,寫了《關于加快推進有機廢氣源頭減排的幾點建議》《關于加強ODS監管、保護臭氧層的建議》《關于盡快整合全國危險廢物監管信息系統的建議》等信息,其中一篇被全國政協錄用;在從事治水工作的時候,被評為省“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考核優秀個人,先后寫了《河道“濫用”絮凝劑問題亟待引起重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現狀及對策分析》《企業“環保碼”深化應用研究》《關于改進污水集中處理收費模式的建議》等建議或調研報告,部分被民建中央錄用或獲得省主要領導批示??偨Y起來就是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學習,主動思考,勤于動筆,讓本職工作和建言獻策工作互相促進。
有定力: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努力做有大局觀的撰寫者
最開始寫信息和調研報告的時候,我容易為寫而寫,內容空洞,沒血沒肉,文章停留于提出表象問題,問題背后的原因挖不深,對策建議假大空,通篇正確的廢話。寫多了,就感悟到寫信息和調研報告需要有定力,不能急躁,需要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質,需要對現象和問題多思考,花費時間去深入調研。古語“先謀于局、后謀于略,略從局出”,在問題考慮上一定要有大局觀,要從為大多數人獲益的角度,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來謀篇布局,并在文章質量上精研細磨、反復修正,才能寫出有用的信息和調研報告。提出的對策建議要特別注意是否針對問題根源,確保具有可操作性和效果性,如果對策的合理性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我一般就會放棄撰寫或者向專業人士求助。大局觀的把握也特別重要,我認為大局觀分兩層意思。一個是研究的問題要服務于大局,根據當前的國內形勢,社會民生熱點,國家、省、市政府決策部署等選題。二是提出的對策建議要服務于大局。立足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立足社會和諧,絕對不能違背中央大政方針,在考慮問題解決的時候要有前瞻性,視角要廣,目光要長,切忌局限于狹隘的個人或者小團體的看法和利益得失。要反復推敲自己提出的對策建議會不會帶來負面影響,只有全面考慮,才能寫出正能量的信息或調研報告。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十多年來的信息和調研報告的撰寫經歷,其實也一直在促進自己的成長,感覺收獲很多。一是開拓了自己的視野,不斷增長見識。因為寫信息或調研報告需要不斷地學習調研,不斷地思考,不斷接觸新知識,讓我的知識面得到拓寬。二是讓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信息撰寫中的思考模式也不知不覺融匯到本職工作中,工作中面對問題時會自然而然地思考問題的根源在哪,如何才能解決,能更好地抓住問題的本質,更準確地把握問題解決方向,考慮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明顯得到提高,工作能力也能得到單位的認可。
(作者系民建杭州市錢塘區一支部副主委、杭州市生態環境局錢塘區分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