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瑜:一篇提案聊參政 三點心得話議政
發布時間:2022-01-25 15:20:58
|
作者:
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發揮作用的重要形式,對重大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提出真知灼見,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有利于黨和政府在制定方針政策及各種重大問題的決策上更加民主和科學,意義重大。作為民建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積極參政議政,踐行自己的入會初心,體現自身的責任擔當。多年來的參政工作經驗,讓我不斷提升自我,獲得榮譽的同時,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參政議政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找到了打開參政議政工作的開門鎖。
年初我的一份調研報告《關于深化我省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的建議》,被采納為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省委會團體提案,并作為大會口頭發言稿,還被確定為重點提案,而且非常幸運地獲得了省委主要領導的批示,那么接下來我就結合這篇材料,談幾點自己參政議政的心得體會。
選題是關鍵
一般我們看文章、新聞都先看標題,是不是需要和感興趣的。“產業鏈”這篇材料之所以會引起關注,選題起到了絕對性的作用。當時這個選題的背景,從國外形勢來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從國家層面來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要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的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將“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為“六保”之一進行重點部署,并專題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作為2021年重點任務。從地方層面來看,浙江省作為外向型經濟大省,產業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尤為重要,關系到全省乃至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就是說,一是國際形勢很嚴峻,二是國家領導人很重視,三是浙江本身很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部門亟需傾聽有效的關于產業鏈的針對性建議,來鞏固我省制造業競爭優勢,把握未來產業發展主動權,得到這個關鍵信息,我們寫下去,就會比較容易得到關注。
關于怎么找選題,我之前看到一個說法,比較認同。一種是“自上而下”。關注國家大政方針,中央領導人重要講話,重大會議和活動、重大政策出臺,選擇政府重視的重點、熱點問題,與政府工作“合拍”。簡單來講,就是看上級重視的、要求做的,而本地區、本部門沒有做的或者做得還不夠好的,這些內容往往就是我們選題的重中之重。第二種是“自下而上”。看周圍群眾、企業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需要更高層面,如省級層面、甚至國家層面修改法律法規,出臺相關政策,這些都是可以作為參政議政的點,向上呼吁。第三種是“橫向移植”。看外地有什么先進經驗,可以拿來作為本省本市借鑒參考的。當然最好的選題是政府重視的、企業也需要的,而且是自己擅長的,至少跟自己的專業或工作領域相關的,這樣才有東西可寫,才能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切忌跨度太大,泛泛而談,淺嘗輒止。
調研很重要
毛主席說過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調研是了解實情、體察民意的有效途徑,是建言獻策的重要基礎。一般兩種途徑:一種是一手資料調研,就是參加我們黨派集中組織的調研活動,或者是結合自己工作實際,走訪企業、部門和群眾,收集有關資料。另一種就是二手資料調研,目前比較常見的就是網絡調研,各類新聞網站、公眾號、論壇,以及一些學術網站、數據庫等。產業鏈的這個調研其實很難,一方面產業鏈涵蓋的環節很多,另一方面因為是全省范圍,面很廣、量很大,單憑自己的力量、一兩次調研、網絡上找資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借力也很重要,要挑選合適的隊友一同參與調研,充分發揮他們的力量,才能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我組織的團隊成員都很給力,有政府部門的,也有研究機構的,在產業鏈方面都有涉足,我跟著他們出去調研,也通過他們獲取到了很多企業相關信息,對現狀的梳理幫助非常大。所以我覺得,像這種涉及面比較廣、比較復雜的項目調研除了剛才講的兩種途徑外,也可以借助一些外部的力量一起合作。
表達要精而準
一是文字要樸實簡煉。為了節約領導時間,在參政議政材料寫作中一般要求字數控制在2000字以內,有的甚至更少,特別是大會發言等要控制時間的會議中,這樣的規定也給我們參政議政工作者在寫作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表述要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邏輯性強,不要模棱兩可,語言空洞。其實對于很多寫得多了“筆桿子”來說,字數越多反而越好寫,字數越少卻是越難寫。要用不到2000字的篇幅把全省的產業鏈問題說清楚,真的需要字字斟酌,留下的必須沒有一句廢話。二是建議既要有高度又要能落地。要切中問題要害提出對策建議,既要站在全局高度,謀劃思考,又要切合實際,具有操作性、可行性,能夠實實在在解決問題。所以要經過反復推敲論證,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多請教專家學者,多聽取業內人士的意見,力爭所提意見建議科學實用。三是小標題很關鍵。一般我們看個題目,看小標題大概能夠知道你想要表達些什么,小標題一定是精華,所以會概括提煉非常重要。如果能前后呼應、統一,看上去會更清楚,我是用了三個“短板”和四個“狠抓”進行概括的。當然,這個沒必要刻意,關鍵是表達清楚。
(作者系寧波民建經濟研究委員會委員、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教師)
年初我的一份調研報告《關于深化我省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的建議》,被采納為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省委會團體提案,并作為大會口頭發言稿,還被確定為重點提案,而且非常幸運地獲得了省委主要領導的批示,那么接下來我就結合這篇材料,談幾點自己參政議政的心得體會。
選題是關鍵
一般我們看文章、新聞都先看標題,是不是需要和感興趣的。“產業鏈”這篇材料之所以會引起關注,選題起到了絕對性的作用。當時這個選題的背景,從國外形勢來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從國家層面來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要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的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將“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為“六保”之一進行重點部署,并專題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作為2021年重點任務。從地方層面來看,浙江省作為外向型經濟大省,產業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尤為重要,關系到全省乃至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就是說,一是國際形勢很嚴峻,二是國家領導人很重視,三是浙江本身很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部門亟需傾聽有效的關于產業鏈的針對性建議,來鞏固我省制造業競爭優勢,把握未來產業發展主動權,得到這個關鍵信息,我們寫下去,就會比較容易得到關注。
關于怎么找選題,我之前看到一個說法,比較認同。一種是“自上而下”。關注國家大政方針,中央領導人重要講話,重大會議和活動、重大政策出臺,選擇政府重視的重點、熱點問題,與政府工作“合拍”。簡單來講,就是看上級重視的、要求做的,而本地區、本部門沒有做的或者做得還不夠好的,這些內容往往就是我們選題的重中之重。第二種是“自下而上”。看周圍群眾、企業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需要更高層面,如省級層面、甚至國家層面修改法律法規,出臺相關政策,這些都是可以作為參政議政的點,向上呼吁。第三種是“橫向移植”。看外地有什么先進經驗,可以拿來作為本省本市借鑒參考的。當然最好的選題是政府重視的、企業也需要的,而且是自己擅長的,至少跟自己的專業或工作領域相關的,這樣才有東西可寫,才能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切忌跨度太大,泛泛而談,淺嘗輒止。
調研很重要
毛主席說過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調研是了解實情、體察民意的有效途徑,是建言獻策的重要基礎。一般兩種途徑:一種是一手資料調研,就是參加我們黨派集中組織的調研活動,或者是結合自己工作實際,走訪企業、部門和群眾,收集有關資料。另一種就是二手資料調研,目前比較常見的就是網絡調研,各類新聞網站、公眾號、論壇,以及一些學術網站、數據庫等。產業鏈的這個調研其實很難,一方面產業鏈涵蓋的環節很多,另一方面因為是全省范圍,面很廣、量很大,單憑自己的力量、一兩次調研、網絡上找資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借力也很重要,要挑選合適的隊友一同參與調研,充分發揮他們的力量,才能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我組織的團隊成員都很給力,有政府部門的,也有研究機構的,在產業鏈方面都有涉足,我跟著他們出去調研,也通過他們獲取到了很多企業相關信息,對現狀的梳理幫助非常大。所以我覺得,像這種涉及面比較廣、比較復雜的項目調研除了剛才講的兩種途徑外,也可以借助一些外部的力量一起合作。
表達要精而準
一是文字要樸實簡煉。為了節約領導時間,在參政議政材料寫作中一般要求字數控制在2000字以內,有的甚至更少,特別是大會發言等要控制時間的會議中,這樣的規定也給我們參政議政工作者在寫作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表述要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邏輯性強,不要模棱兩可,語言空洞。其實對于很多寫得多了“筆桿子”來說,字數越多反而越好寫,字數越少卻是越難寫。要用不到2000字的篇幅把全省的產業鏈問題說清楚,真的需要字字斟酌,留下的必須沒有一句廢話。二是建議既要有高度又要能落地。要切中問題要害提出對策建議,既要站在全局高度,謀劃思考,又要切合實際,具有操作性、可行性,能夠實實在在解決問題。所以要經過反復推敲論證,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多請教專家學者,多聽取業內人士的意見,力爭所提意見建議科學實用。三是小標題很關鍵。一般我們看個題目,看小標題大概能夠知道你想要表達些什么,小標題一定是精華,所以會概括提煉非常重要。如果能前后呼應、統一,看上去會更清楚,我是用了三個“短板”和四個“狠抓”進行概括的。當然,這個沒必要刻意,關鍵是表達清楚。
(作者系寧波民建經濟研究委員會委員、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