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
發布時間:2009-12-14 16:32:54
|
作者: 李 鈺
橋,連著兩岸,兩邊是堅實的土地,橋下是清粼粼流淌著的水。
有時候橋是一個景,有時候橋又是一條生命線。
對橋,始終有一個解不開的結,時過近30年,當看到湖州新興港村的提藍式拱橋建成時,這個結才終于開解釋懷。
很小的時候,我生活的家鄉是一個河港環繞的小縣城,那時候,從一個小鎮到另一個小鎮的出行方法只有一個:乘船,因為沒有橋。那個特殊的年代,我與父母分離,在母親的老家生活長大,身邊至親的人便是姨公和姨婆。因為遠離我的父母,姨公和姨婆愛我勝于親孫,我也同樣,愛他們勝于自己父母。
姨公和姨婆的家門口就是一條小河,連著周邊幾個小鎮。姨公在另一個小鎮工作,每過一個星期他便會乘著小船回家休假一天。這一天,對我來說就是幸福和快樂。姨婆的腳有絲蟲病,俗稱“大腳瘋”,不便外出行走,姨和舅們都有各自的工作,無暇顧及我。姨公的休假日就是我的節日,他會馱著我,在縣城街上的店鋪中穿梭,只要我想吃,只要我想看,吃食店、電影院他都會帶著我去。有時候,他甚至還會帶我上醫院,不為有病就醫,只為了檢查一下我的身體是否健康。他只希望在某一天把我交還到我父母手上時,我是一個健康的、快樂的、聰明的孩子。
可是,突然有一天,姨公不再是面帶笑容自己走進家門,卻是由一條小船直接搖到了醫院。聽大人們說,姨公因為牙疼,在他工作的小鎮醫院就醫,因為青霉素針劑反應,那所小醫院太簡陋,沒有搶救設備,在送姨公到縣城醫院的小船上,因為時間耽擱太久而失去了搶救的希望。
六十歲不到的姨公沒有跟我說再見便棄我而去,我失去了一個至親的親人,再也沒有那個寬寬的背來馱著我的快樂、馱著我的幸福。那時候,我把恨給了那條長長的小河,我恨它為什么上面沒有一座小橋,哪怕只有10米、20米長,也許就這10米、20米的長度就可以延續我姨公幾十年的生命啊!
什么時候可以建起這樣的一座橋呢?帶著傷痛,我回到父母身邊。
十多年后,重返小城,小城已變得讓我不認識回家的路。小鎮一下變大了,繁華的街道,商廈林立,寬寬的道路,已不見了流水灣灣的河道船埠,姨公和姨婆家門口的小河填了,建成了柏油路。路的兩邊也開出了無數家花樣林立的商鋪,小鎮已沒有了小河,卻涌起了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故鄉的小河已然成了商業之海。感慨之中,在心底的一角還是有一絲絲的牽動:沒有了小河,也不會再建橋了。
唉,橋呢,始終是我心頭的一個結。
終于,有一天因著工作關系,因著我民建會員的身份,我與建橋的事終于沾上了一點邊。
長湖申航道在湖州南潯新興港村原有一個渡口叫廿五里牌,村中百姓以此渡口為外出辦事要道,后因考慮安全因素政府決定撤此渡口。安全系數是提高了,但也給周遭村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于是村民們便強烈要求想建橋。
一個村鎮發起動議要造橋,簡直不可思議。資金哪里來?這不是靠百姓集資能解決的。規劃怎么做?城建規劃百姓不知就里。政府管不管?百姓的困難有不少,不是每一個都可以及時解決的。所有這一切,都是建成大橋的疑問句。
是民建對此事作了信息反映,是省、市領導給予了關注,是政府給予了支持。
從動議到建成,只用了4年,一座提藍式拱橋架在了城市運河之上。
不可思議之事成了現實。是改革開放的春風,是解放思想的理念,是與時俱進的步伐,讓這橋得以建起。從此,在這兩岸生活的百姓不再為進城因一河之隔而憂,不再為沒有了渡船要繞路遠行而著急。也許再有發生和我姨公相似情況時,這座橋就會成為挽救一個生命的天使。
能知道很多非常了不起的大橋建成通車:長江大橋、武漢大橋,還有最新建成的亞洲第一的杭州灣跨海大橋,但都沒有親眼看過或到過建橋工地現場,只有這新興港村的提藍拱橋,我是到過它建橋現場的,聽著它開工儀式上鞭炮聲的響起,眼見過一根根灌注的橋樁,看著引橋一段段沿伸,因此,只有它對我來說意義不一樣,也只有它才能解開我一個郁結了近30年的結。
這橋,不僅是城市運河上的一道風景,更是一條構架百姓生活的生命線呵。
有時候橋是一個景,有時候橋又是一條生命線。
對橋,始終有一個解不開的結,時過近30年,當看到湖州新興港村的提藍式拱橋建成時,這個結才終于開解釋懷。
很小的時候,我生活的家鄉是一個河港環繞的小縣城,那時候,從一個小鎮到另一個小鎮的出行方法只有一個:乘船,因為沒有橋。那個特殊的年代,我與父母分離,在母親的老家生活長大,身邊至親的人便是姨公和姨婆。因為遠離我的父母,姨公和姨婆愛我勝于親孫,我也同樣,愛他們勝于自己父母。
姨公和姨婆的家門口就是一條小河,連著周邊幾個小鎮。姨公在另一個小鎮工作,每過一個星期他便會乘著小船回家休假一天。這一天,對我來說就是幸福和快樂。姨婆的腳有絲蟲病,俗稱“大腳瘋”,不便外出行走,姨和舅們都有各自的工作,無暇顧及我。姨公的休假日就是我的節日,他會馱著我,在縣城街上的店鋪中穿梭,只要我想吃,只要我想看,吃食店、電影院他都會帶著我去。有時候,他甚至還會帶我上醫院,不為有病就醫,只為了檢查一下我的身體是否健康。他只希望在某一天把我交還到我父母手上時,我是一個健康的、快樂的、聰明的孩子。
可是,突然有一天,姨公不再是面帶笑容自己走進家門,卻是由一條小船直接搖到了醫院。聽大人們說,姨公因為牙疼,在他工作的小鎮醫院就醫,因為青霉素針劑反應,那所小醫院太簡陋,沒有搶救設備,在送姨公到縣城醫院的小船上,因為時間耽擱太久而失去了搶救的希望。
六十歲不到的姨公沒有跟我說再見便棄我而去,我失去了一個至親的親人,再也沒有那個寬寬的背來馱著我的快樂、馱著我的幸福。那時候,我把恨給了那條長長的小河,我恨它為什么上面沒有一座小橋,哪怕只有10米、20米長,也許就這10米、20米的長度就可以延續我姨公幾十年的生命啊!
什么時候可以建起這樣的一座橋呢?帶著傷痛,我回到父母身邊。
十多年后,重返小城,小城已變得讓我不認識回家的路。小鎮一下變大了,繁華的街道,商廈林立,寬寬的道路,已不見了流水灣灣的河道船埠,姨公和姨婆家門口的小河填了,建成了柏油路。路的兩邊也開出了無數家花樣林立的商鋪,小鎮已沒有了小河,卻涌起了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故鄉的小河已然成了商業之海。感慨之中,在心底的一角還是有一絲絲的牽動:沒有了小河,也不會再建橋了。
唉,橋呢,始終是我心頭的一個結。
終于,有一天因著工作關系,因著我民建會員的身份,我與建橋的事終于沾上了一點邊。
長湖申航道在湖州南潯新興港村原有一個渡口叫廿五里牌,村中百姓以此渡口為外出辦事要道,后因考慮安全因素政府決定撤此渡口。安全系數是提高了,但也給周遭村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于是村民們便強烈要求想建橋。
一個村鎮發起動議要造橋,簡直不可思議。資金哪里來?這不是靠百姓集資能解決的。規劃怎么做?城建規劃百姓不知就里。政府管不管?百姓的困難有不少,不是每一個都可以及時解決的。所有這一切,都是建成大橋的疑問句。
是民建對此事作了信息反映,是省、市領導給予了關注,是政府給予了支持。
從動議到建成,只用了4年,一座提藍式拱橋架在了城市運河之上。
不可思議之事成了現實。是改革開放的春風,是解放思想的理念,是與時俱進的步伐,讓這橋得以建起。從此,在這兩岸生活的百姓不再為進城因一河之隔而憂,不再為沒有了渡船要繞路遠行而著急。也許再有發生和我姨公相似情況時,這座橋就會成為挽救一個生命的天使。
能知道很多非常了不起的大橋建成通車:長江大橋、武漢大橋,還有最新建成的亞洲第一的杭州灣跨海大橋,但都沒有親眼看過或到過建橋工地現場,只有這新興港村的提藍拱橋,我是到過它建橋現場的,聽著它開工儀式上鞭炮聲的響起,眼見過一根根灌注的橋樁,看著引橋一段段沿伸,因此,只有它對我來說意義不一樣,也只有它才能解開我一個郁結了近30年的結。
這橋,不僅是城市運河上的一道風景,更是一條構架百姓生活的生命線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