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參加了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
在認真聽取委員發言后,汪洋指出,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離不開民營經濟的貢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視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十分關心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多重壓力,但整體實力、創新活力、抗風險能力都在增強,發展前景向好。越是困難增多、形勢復雜,越要對黨的大政方針充滿信心。我國基本經濟制度不會變,“兩個毫不動搖”不會變,改革開放大方向不會變,這是由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決定的,是由憲法和法律保障的。有關方面要傾聽民營企業呼聲,反映民營企業訴求,扎實解決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齊心協力幫助企業增信心、渡難關。
陳小平委員在會上作題為《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中充分發揮民營經濟作用》的現場發言。
發言摘要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就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開展前瞻研究和深度調研,聽了深受鼓舞,也十分期待。
2021年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開局之年。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示范區建設標志性成果,貢獻了全省67%的GDP、73.4%的稅收、87%的就業和92.5%的企業數量,專精特新企業470家,民營企業500強企業96家,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百強企業20家,均居全國第一。調研中發現民營企業當下最關心發展預期、轉型升級難問題?,F就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進程中充分發揮民營經濟作用提出三點建議:
一、進一步從理論上廓清、實踐上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凝聚民營企業奮斗共同富裕的動力。建議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從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角度,講清楚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方針不會變也不能變,講清楚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講清楚資本的兩重性和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監管的必要性,講清楚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新型政商關系。從法律政策上落實對各類產權一視同仁、公平準入、平等保護的舉措,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激勵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潛心謀發展。
二、以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重點,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做大做優共富“蛋糕”。一是建議在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周期中更加注重“穩進提質”的政策疊加,適時將一些減負降本的措施,如降低企業養老金、工傷失業保險金繳費比例,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階段性政策轉為長期支持政策。二是在持續破除“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的基礎上,著力支持民營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自上而下系統制定落實支持企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和“雙碳”達標的政策,注重政策協同,防止政策一刀切,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塑造民營經濟新優勢。
三、弘揚企業家精神,塑造共富文化,發揮民營企業在完善三次分配格局中的積極作用。在初次分配上,鼓勵開展合伙人和員工持股計劃,健全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民營企業股權薪資體系,探索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價值的分配實現形式;在二次分配上,加強對新業態的稅務規范和數字化監管,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和不正當競爭;在三次分配上,進一步完善慈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發展慈善信托,培育公益慈善組織,規范各類募捐行為,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最后表達一點個人感悟:民建作為密切聯系經濟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承擔著團結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政治任務,也一直有這樣的光榮傳統。從建國之初提出“聽、跟、走”口號,到改革開放之初提出“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行動綱領,更有五老火鍋宴的佳話成為打破民營經濟發展禁區的標志性事件,再到新時代提出“愛國、民主、建設、團結、創新、奉獻”的共同價值理念,在各個歷史時期始終與黨同心同行,走在時代進步的前列。作為民建界別的政協委員,我們一定按照汪洋主席在報告中提出的為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而努力奮斗的要求,在攜手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續寫團結新篇,展現擔當作為,爭取民建更大光榮。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