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 一個貧困大學生不慎股骨骨折,醫院估計治療費為3萬元,學生須先交1.2萬元。這下,學校的領導和師生們犯難了。病不起,已成為高校學生面臨的嚴峻現實。
大多數地市改革沒有涉及大學生醫保
2008年3月,寧波出臺《市區各類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實施意見》,將學生納入社保范圍之內。然而,浙江絕大多數地區,一直沒有建立涉及大學生的醫療保險制度,這已成為學校、家庭、學生們關注的焦點。
民建會員、省人大代表、寧波大學商學院國際貿易系副教授楊麗華調查,大學生醫療保險的主要模式是公費醫療加商業保險。但公費醫療基金難以滿足大學生的醫療衛生需求,資金的不足加重了學校和學生的負擔。
將商業保險引入校園,緩解了高校公費醫療體制的缺陷,但商業保險的理賠程序復雜,周期長,很難及時拿到理賠金。
楊麗華向大會提交了《關于推行浙江高校學生醫療保險的建議》,吁呼讓每位大學生看得起病。
貧困大學生生病無錢救治
學校有自辦醫院,只能負責學生一些簡單疾病的治療,而學校的醫療費用杯水車薪。
“全省高校都被類似問題困擾。”楊麗華說。
楊麗華發現,大學生生病時,一般會選擇自己買藥吃或去校醫院,看病花銷在50元-300元,只有6.19%的人在800元以上,這部分同學多是發生了意外事故或身體素質很差。一旦貧困生突發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就會讓家庭陷入困境,所以對于貧困生的愛心捐助會那么多,但這是不正常的,社會的醫療體系存在缺失,“因為高額的花銷,很多貧困生對醫院望而卻步。”楊麗華說。
必須擴大保險范圍,除住院費用外,還要增加門診費用的報銷比例,“大學生看病的花費,大部分是普通門診費用。”
盡快出臺大學生醫保法規
楊麗華同時建議,制定全省統一的大學生醫療保障法規,明確各級政府和學校的職責,規定大學生參加社會醫療保險的資金籌措方式、籌資水平、分擔比例、基金運營方式等,對其組織管理、實施辦法、參保大學生的權利和義務等問題作出明確解釋。
按“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設想,大學生生病,首先應該去學校醫院、社區衛生院,或者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學校既可把校醫院交給社會,也可采用招標方式,讓商業實體來經營。
設立大學生大病社會救助基金,接受企業及社會人士捐助,將慈善、愛心捐款納入其中。這樣,為貧困學生提供教育救助的同時,也提供醫療保障。
(摘自2009年1月20日《青年時報》)
新聞鏈接
83萬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保
浙江高校學子看大病難問題有望得到改善
□ 章建森
早報訊 以前不少大學生得了重病要靠社會募捐等方式來籌錢,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學生醫療保障不健全。今后,這種情況將有望改善。
昨天,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在未來一年內,浙江省將把大學生醫療保險全面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范圍。這也意味著浙江省83萬大學生將和城鎮居民享受同等的醫療保險,浙江高校學子從此看大病有了保障。
大學生看病每年只有60元補貼
省教育廳計財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全日制國家統招計劃內的本專科學生、研究生公費醫療由同級財政承擔,經費由當地財政部門統籌撥付,財政部門根據學生人數實行定額撥款,每人每年60元。但民辦院校學生則沒有任何補助。
而來自教育廳網站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省共有民辦高校12所,在校生達到25.47萬人,占全省普通本專科在校生總規模的32.7%。
也就是說,全省83萬大學生,有20多萬人基本沒有醫療補助,而剩下的公辦學校學生,也只有人均60元一年。
很多大學生得了大病之后,只有靠社會好心人募捐等才能籌得治病的錢。
大學生將享受城鎮居民醫保
2009年,省教育廳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把大學生醫療保險全面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范圍。
“就是以前的政策不變(補助每人每年60元),在此基礎上,所有大學生都將和城鎮居民享受同等醫保。”教育廳計財處的相關負責人說,此舉可以讓更多的學生除了享受原先學校的公費醫療外,還可以同時享受城鎮醫保。
“拿杭州市來說,杭州的大學生最高可獲保10萬元。”他說,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保,也需按屬地標準繳費,“但和普通城鎮居民醫保相比,交的費用少,獲保的比例高。”
(摘自2009年2月6日《今日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