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促進我省低端產業有序轉移的建議
張明華委員代表民建浙江省委會的發言
發布時間:2009-12-18 09:04:20
|
作者: 執筆:張明華
改革開放30年來,我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8年經濟總量跨過兩萬億大關,年均增速達到12.5%,從資源小省發展成為經濟大省。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經濟大省并不意味著經濟強省。縱觀我省經濟發展的歷程和現狀,最突出的問題是我省產業層次偏低,在制造業中,勞動密集型的一般加工業仍占工業總產值的6成以上,普遍存在著企業規模偏小、節能降耗壓力增加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是我省今后發展的戰略性目標和重點方向。而促進我省低端產業有序轉移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可行的重要舉措之一。
一、促進低端產業有序轉移的意義
一是適應經濟發展規律,有利于產業層次的梯度發展。我省屬于沿海先發地區,而中西部地區正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發展較低層次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正當其時,江西、安徽、湖南等周邊省份已做好充分準備,紛紛出臺優惠政策,創造各種條件,設立專門的開發區,著力打造東部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承接基地。
二是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我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蔓延的嚴峻形勢下,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加快“騰籠換鳥”步伐,盡快轉移處于低端層次的一批產業,有利于促進我省高端產業優化布局。根據初步測算,假如我省一半左右的勞動密集型低端產業轉移出省,用騰出的土地發展高端產業,光土地一項就將促進我省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延長15年左右。
三是提高綜合經濟效益,有利于整體經濟素質的提升。退低進高,轉移低端產業,將大大提高單位面積產出率和產品附加值率,有利于加大研發、設計力度,打造品牌優勢,提升銷售、服務水平。
四是促進節能減排,有利于緩解生態環境的壓力。我省制造業呈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這一“三高一低”的特征十分明顯。近年來,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加大,其主要根源還是產業層次偏低,只有及時有序地轉移低端產業,提升產業層次,才是解決節能減排、促進生態保護和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根本辦法。
二、有效促進我省低端產業有序轉移的建議
(一)明確重點和方向,盡快編制相應的產業轉移規劃。要把促進我省低端產業有序轉移作為加快推進我省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來抓。首先要明確轉移的重點行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以及轉移的具體運作模式。從轉移行業看,需要重點轉移的是處于低端層次的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這些產業具有低、小、散的特點,單位面積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偏低,必須盡快轉移;從主要承接地看,應以我省周邊的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份為主;從轉移的具體模式看,可通過產業鏈延伸的方式加以轉移,盡可能把研發、設計、銷售、服務等環節留在本省,把生產加工基地轉移出去,通過建設特色工業園區等方式,與轉移承接地的政府部門合作,實現產業集群異地安置發展,形成配套完善的產業轉移承接基地。
(二)及時有序推進,盡快總結有關經驗加以試點推廣。近年來,我省實施“山海協作”工程,成效顯著。尤其是杭州、寧波與衢州之間實施的資源產業合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用衢州的土地資源優勢與杭、甬的產業優勢加強產業轉移方面的合作,杭州、寧波分別在衢州設立產業園區,雙方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加以扶持,達到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目的。這一經驗值得推廣,目前周邊省份主動承接我省產業梯度轉移的愿望很迫切,有的設立了若干個承接轉移的開發基地,有的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但目前尚處于一廂情愿階段,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我省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及時有序地加以推進,把杭、甬與衢州資源產業合作積累起來的有益經驗加以總結推廣,在周邊省份先選擇一到兩個地方進行試點,與當地的承接產業轉移規劃相銜接,設立浙江省產業梯度轉移生產基地,政府牽頭,企業跟進,兩地協作,互利共贏。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逐步加以有序推進,使我省產業鏈進一步向周邊省份延伸。
(三)制訂相應政策,鼓勵和促進企業把處于低端的生產基地轉移出去。制定相應政策要包括鼓勵和限制兩個方面。首先需要在全省進行有關統計調查,實事求是地科學界定低端產業的范圍和領域,確定界定標準、方法和程序,進一步明確我省在新的發展階段鼓勵發展的產業、限制發展的產業、嚴格控制發展的產業以及禁止發展的產業。在此基礎上,確定需要轉移的產業目錄及相關時序,制訂轉移的目標和任務,同時出臺相應的鼓勵或控制政策加以調控。對主動實施低端產業轉移的企業,要給予鼓勵政策,主要包括企業向外發展必要的資金獎勵、企業(生產車間)轉移后騰出的土地可享受較高的贖回待遇以及一定比例的土地指標,在稅費優惠、貸款貼息、低息貸款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扶持,同時與轉移承接地政府協商,共同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對于列入轉移目錄但不積極轉移的企業,要實施必要的限制政策,通過政策約束,增加其發展的成本和代價,限制其進一步發展。同時實行最嚴格的產業準入政策,大大抬高低端產業進入的門檻。
(四)創新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各級政府和企業兩個積極性。省委、省政府要把促進我省低端產業有序轉移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在統一規劃、制定政策的基礎上,確定年度工作目標,并層層分解落實,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建議進一步增強我省國內合作部門的職能,完善工作機制,以推進低端產業有序轉移為重點,加快與周邊省份的合作步伐。明確工作重點,完善考核機制,把推進低端產業轉移作為各級政府年度考核的一項內容,并把各地通過產業轉移騰出的發展空間與新增用地指標掛鉤。通過出臺相關政策,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引導廣大企業積極主動加入產業轉移行列。同時加強與承接地政府的合作,按照互利雙贏的原則,雙方出臺有關政策,為我省在外發展的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產業的梯度轉移。
一、促進低端產業有序轉移的意義
一是適應經濟發展規律,有利于產業層次的梯度發展。我省屬于沿海先發地區,而中西部地區正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發展較低層次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正當其時,江西、安徽、湖南等周邊省份已做好充分準備,紛紛出臺優惠政策,創造各種條件,設立專門的開發區,著力打造東部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承接基地。
二是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我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蔓延的嚴峻形勢下,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加快“騰籠換鳥”步伐,盡快轉移處于低端層次的一批產業,有利于促進我省高端產業優化布局。根據初步測算,假如我省一半左右的勞動密集型低端產業轉移出省,用騰出的土地發展高端產業,光土地一項就將促進我省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延長15年左右。
三是提高綜合經濟效益,有利于整體經濟素質的提升。退低進高,轉移低端產業,將大大提高單位面積產出率和產品附加值率,有利于加大研發、設計力度,打造品牌優勢,提升銷售、服務水平。
四是促進節能減排,有利于緩解生態環境的壓力。我省制造業呈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這一“三高一低”的特征十分明顯。近年來,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加大,其主要根源還是產業層次偏低,只有及時有序地轉移低端產業,提升產業層次,才是解決節能減排、促進生態保護和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根本辦法。
二、有效促進我省低端產業有序轉移的建議
(一)明確重點和方向,盡快編制相應的產業轉移規劃。要把促進我省低端產業有序轉移作為加快推進我省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來抓。首先要明確轉移的重點行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以及轉移的具體運作模式。從轉移行業看,需要重點轉移的是處于低端層次的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這些產業具有低、小、散的特點,單位面積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偏低,必須盡快轉移;從主要承接地看,應以我省周邊的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份為主;從轉移的具體模式看,可通過產業鏈延伸的方式加以轉移,盡可能把研發、設計、銷售、服務等環節留在本省,把生產加工基地轉移出去,通過建設特色工業園區等方式,與轉移承接地的政府部門合作,實現產業集群異地安置發展,形成配套完善的產業轉移承接基地。
(二)及時有序推進,盡快總結有關經驗加以試點推廣。近年來,我省實施“山海協作”工程,成效顯著。尤其是杭州、寧波與衢州之間實施的資源產業合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用衢州的土地資源優勢與杭、甬的產業優勢加強產業轉移方面的合作,杭州、寧波分別在衢州設立產業園區,雙方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加以扶持,達到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目的。這一經驗值得推廣,目前周邊省份主動承接我省產業梯度轉移的愿望很迫切,有的設立了若干個承接轉移的開發基地,有的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但目前尚處于一廂情愿階段,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我省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及時有序地加以推進,把杭、甬與衢州資源產業合作積累起來的有益經驗加以總結推廣,在周邊省份先選擇一到兩個地方進行試點,與當地的承接產業轉移規劃相銜接,設立浙江省產業梯度轉移生產基地,政府牽頭,企業跟進,兩地協作,互利共贏。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逐步加以有序推進,使我省產業鏈進一步向周邊省份延伸。
(三)制訂相應政策,鼓勵和促進企業把處于低端的生產基地轉移出去。制定相應政策要包括鼓勵和限制兩個方面。首先需要在全省進行有關統計調查,實事求是地科學界定低端產業的范圍和領域,確定界定標準、方法和程序,進一步明確我省在新的發展階段鼓勵發展的產業、限制發展的產業、嚴格控制發展的產業以及禁止發展的產業。在此基礎上,確定需要轉移的產業目錄及相關時序,制訂轉移的目標和任務,同時出臺相應的鼓勵或控制政策加以調控。對主動實施低端產業轉移的企業,要給予鼓勵政策,主要包括企業向外發展必要的資金獎勵、企業(生產車間)轉移后騰出的土地可享受較高的贖回待遇以及一定比例的土地指標,在稅費優惠、貸款貼息、低息貸款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扶持,同時與轉移承接地政府協商,共同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對于列入轉移目錄但不積極轉移的企業,要實施必要的限制政策,通過政策約束,增加其發展的成本和代價,限制其進一步發展。同時實行最嚴格的產業準入政策,大大抬高低端產業進入的門檻。
(四)創新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各級政府和企業兩個積極性。省委、省政府要把促進我省低端產業有序轉移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在統一規劃、制定政策的基礎上,確定年度工作目標,并層層分解落實,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建議進一步增強我省國內合作部門的職能,完善工作機制,以推進低端產業有序轉移為重點,加快與周邊省份的合作步伐。明確工作重點,完善考核機制,把推進低端產業轉移作為各級政府年度考核的一項內容,并把各地通過產業轉移騰出的發展空間與新增用地指標掛鉤。通過出臺相關政策,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引導廣大企業積極主動加入產業轉移行列。同時加強與承接地政府的合作,按照互利雙贏的原則,雙方出臺有關政策,為我省在外發展的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產業的梯度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