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委會: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發布時間:2009-12-21 15:43:00
|
作者: 顧文慶
嘉興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分別于2009年2月12日和11日相繼召開。我會5位市人大代表和20位市政協委員及列席會議的同志,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參加“兩會”。會前,代表委員深入調研,精心準備,會議期間,通過大會發言、提案、建議、小組討論等形式圍繞嘉興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中心工作和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積極參政議政,認真履行職責。在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上,市委會提交大會發言(團體提案)3件,即《對嘉興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與對策》、《我市科技服務業發展的思路與對策》、《我市老品牌復興的對策與建議》。在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個人領銜提出提案共25件;在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人大代表個人領銜提出建議共4件。周建勇代表提出的《關于穩步推進排污權交易工作的建議》被評為嘉興市六屆人大三次會議優秀建議,朱建強委員提出的《關于在全市推廣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意見》、陸志芬委員等提出的《加大農村標準化學校創建力度,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被評為嘉興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優秀提案。
陳俐委員代表市委會在政協大會上作題為《對嘉興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與對策》的口頭發言,認為嘉興文化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文化企業規模偏小,產業主體發育不足;二是要素市場的建設滯后,文化市場發育不全;三是文化資源挖掘利用不夠,文化產品開發創新不足;四是文化產業融資體系不健全,結構失調、缺位和越位現象嚴重;五是文化產業配套政策未到位,體制改革待深化。
陳俐委員就大力發展嘉興文化產業提出4點對策建議:
1.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首先,要解決精神狀態問題。在思想上摒棄“守攤子”、“等靠要”、求穩怕亂、無所作為,有想法、沒辦法、少做法的狀態。其次,要解決思維定式問題,不能只看到文化屬性,看不到經濟屬性;只看到法規約束,看不到發展需要,不敢越雷池半步;只看到政府運作,看不到市場效益;只看到微觀辦文化,看不到宏觀管文化。再次,要解決發展方向問題,善于面向世界,面向市場,面向現代化,做到文化經濟化、產權多元化、經營民營化、管理企業化,努力把豐富的文化潛力轉化為強大的競爭實力。
2.創新機制、優化環境,增強文化產業發展內在動力。一是進一步深化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二是制定和落實吸引文化投資的系列優惠措施;三是構建文化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四是建立公平嚴肅的法律環境;五是大力培育和發展民營文化企業。
3.突出重點、龍頭帶動,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及發展布局。第一,加大對文化企業的扶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源向龍頭企業集聚,有條件的要積極培育上市,促使其做大做強、尋求規模優勢,同時向跨行業方向發展,推動形成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龍頭集團”。第二,鼓勵、支持中小文化企業發展。第三,以文化產業園區、文化產業基地為“龍頭”帶動各類文化產業發展。
4.培養人才、培育品牌,提升文化產業區域競爭力。第一,樹立人才是文化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和人力資本素質的能力導向理念。第二,探索復合型人才投資和配置的新機制。第三,大力優化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環境。第四,要依托底蘊深厚的江南文化,致力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將豐厚的文化資源轉化為先發的文化產業優勢。
陳俐委員代表市委會在政協大會上作題為《對嘉興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與對策》的口頭發言,認為嘉興文化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文化企業規模偏小,產業主體發育不足;二是要素市場的建設滯后,文化市場發育不全;三是文化資源挖掘利用不夠,文化產品開發創新不足;四是文化產業融資體系不健全,結構失調、缺位和越位現象嚴重;五是文化產業配套政策未到位,體制改革待深化。
陳俐委員就大力發展嘉興文化產業提出4點對策建議:
1.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首先,要解決精神狀態問題。在思想上摒棄“守攤子”、“等靠要”、求穩怕亂、無所作為,有想法、沒辦法、少做法的狀態。其次,要解決思維定式問題,不能只看到文化屬性,看不到經濟屬性;只看到法規約束,看不到發展需要,不敢越雷池半步;只看到政府運作,看不到市場效益;只看到微觀辦文化,看不到宏觀管文化。再次,要解決發展方向問題,善于面向世界,面向市場,面向現代化,做到文化經濟化、產權多元化、經營民營化、管理企業化,努力把豐富的文化潛力轉化為強大的競爭實力。
2.創新機制、優化環境,增強文化產業發展內在動力。一是進一步深化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二是制定和落實吸引文化投資的系列優惠措施;三是構建文化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四是建立公平嚴肅的法律環境;五是大力培育和發展民營文化企業。
3.突出重點、龍頭帶動,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及發展布局。第一,加大對文化企業的扶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源向龍頭企業集聚,有條件的要積極培育上市,促使其做大做強、尋求規模優勢,同時向跨行業方向發展,推動形成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龍頭集團”。第二,鼓勵、支持中小文化企業發展。第三,以文化產業園區、文化產業基地為“龍頭”帶動各類文化產業發展。
4.培養人才、培育品牌,提升文化產業區域競爭力。第一,樹立人才是文化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和人力資本素質的能力導向理念。第二,探索復合型人才投資和配置的新機制。第三,大力優化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環境。第四,要依托底蘊深厚的江南文化,致力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將豐厚的文化資源轉化為先發的文化產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