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一戰線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可以說是一個大智庫。新型智庫建設是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履職能力的重要手段。新時期新形勢對參政黨履職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參政參到要點上,議政議到關鍵處”的目標達成,需要有更專業更高端的參政議政人才支撐;“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的要求落實,需要有更健全更靈活的調查研究機制推動。民建浙江省委會近年來著力探索建設參政黨新型智庫,以拓展參政議政專委會力量,更廣泛整合資源集智聚力。目前已建成之江創投研究院、之江數字經濟創新研究院、中德產業與科技研究智庫、數字貿易研究智庫等不同模式、各具特色的新型智庫,有效推動參政議政工作進一步提質、增效、擴能。
新型智庫如何體現“新”字,民建省委會領導有著清晰謀劃——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要求,始終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開展戰略性、前瞻性研究;專業定位要新,要專出特色、專出精品;組織架構要新,要開放合作,借助“外腦”;運行模式要新,要實體運作、獨立研究。推
專業性:以智庫集聚更精更專人才隊伍
早在2002年,民建省委會就建立了參政議政委員會,經過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下設經濟、農業農村、財政金融、教科文衛、社會法制、人口資源環境6個專委會的穩定架構,成為省委會參政議政工作的主力軍。建設新型智庫,如何與已有的參政議政專委會體現區別?當現有4個智庫陸續建成后,答案躍然而出,那就是:專業更聚焦,優勢更精準,人員更高端。
2020年10月,由多位民建會員作為主要發起人的浙江之江創投研究院成立,這是首家被正式冠以“民建智庫”的新型智庫。研究院主要成員既有高校的金融專家,也有創投企業董事長,有創投協會負責人,還聘請了多位知名的經濟學家、金融專家擔任專家委員會委員。研究院專注創業投資領域,重點開展創投理論與實踐研究,承接各級政府委托項目,開展企業培育和咨詢等服務。金融領域,正是民建省委會具有較深厚成員基礎、較突出建言成果的優勢領域,其中創業投資,又與民建的界別特色緊密契合。曾任民建中央主席的成思危,被譽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父,民建中央創辦的中國風險投資論壇,已連續舉辦20多屆。為了推動創投研究院成立,民建省委會于2019年12月報送了《關于設立之江創投研究院的建議》,得到省領導肯定批示。在各方共同努力和推動下,之江創投研究院順利成立。
2021年12月,民建省委會和浙江科技學院共建的“中德產業與科技研究智庫”揭牌成立。這是民建省委會首次和高校合作共建智庫,將民建產業研究的特色與科技學院中德比較研究的突出優勢緊密結合,匯集了科技學院經管學院、德語國家研究中心等研究力量,會內外成員互相融合,海歸教師和博士的比例達到80%。
2022年4月,“浙江之江數字經濟創新研究院”由省民政廳核名成功,發起團隊具備數字經濟與數字化研究的較強力量,由數據分析專家、人工智能專家、數字經濟投資專家等組成,重點進行數字經濟監測分析與趨勢研究。該智庫的成立,意味著民建省委會參政議政的又一長期關注領域——數字領域,有了專門的高能級力量支撐。
2022年11月,民建省委會和對口聯系單位省商務廳共建成立“數字貿易研究智庫”,為首家民主黨派與對口聯系單位共建智庫。智庫主要依托省商務廳及商務研究院中的民建成員力量,積極服務浙江數字貿易發展。這是一個更加“小、專、精”的智庫,把民建的“數字”和“商貿”兩方面傳統優勢疊加整合,專業優勢更加突出。
開放性:以智庫輻射牽引更具活力外部資源
開放式辦智庫,是民建新型智庫的另一個鮮明特點。新型智庫不只是民建智庫,同時也是社會智庫;不只向內服務于民建參政議政工作,同時也要向外發揮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服務黨委政府決策、服務企業健康發展等作用;不只匯聚起民建會內專家力量,同時也要借助智庫平臺,把各方面社會資源引入民建,把國內外專家學者引入浙江,形成資源大整合。
之江創投研究院在“開放辦院”方面進行了很好的實踐。2021年4月,之江創投研究院成功舉辦首屆“碳中和創新與投資發展論壇”,北京、上海等地專家學者與企業家代表齊聚杭州,共商共議綠色金融發展。通過論壇,研究院與多個地方政府建立了戰略合作,牽頭發起了“推進長三角碳中和創新與投資發展倡議書”,還推動籌組碳中和產業基金并很快予以落地。省發展改革委、省委政研室、省人大財經委、省財政廳等部門和省委統戰部研究室、省統一戰線智庫等有關人員先后到研究院調研指導。省社科聯在研究院掛牌“社科之家”,并聯合舉辦“創業投資政策體系和地方立法研究”主題研討會,來自科創企業、創投機構、法律工作者、政府部門領導等多方人員共同探討創投行業亟需解決的痛點、難點,提出對策建議。研究院還被委托參與浙江省創投政策文件的起草和中共省委統戰部“全面提升民營企業投資信心”課題研究。
之江數字經濟創新研究院的對外聯絡也非常豐富,其上報的有關數字經濟與數字化、產業經濟分析成果多次獲得國家領導人和省領導批示。研究院承建的“智匯民情”數字化應用系統,獲全省人大數字化改革創新項目特別獎。研究院專家還被民建中央聘為參政議政特約專家,多次應邀參與民建中央重點課題研究。
2023年4月,中德產業與科技研究智庫作為聯合承辦方,參與策劃了中共省委統戰部主辦的第28期“之江同心·經濟圓桌論壇”,聚焦“創新深化 四鏈融合”主題,智庫專家和長三角民建企業家們同臺議政,從不同維度深入剖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問題,坦誠建言獻策。
獨立性:以智庫自主研究分解承擔課題任務
新型智庫的共同特征是都由民建省委會推動成立,以民建會員為核心成員,但并非民建省委會內部機構或橫向組織,各個智庫運作完全獨立,其中2家是經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是實體性社會組織,有規范的章程、組織架構和專職人員,主管單位分別為省社科聯和省科協;2家依托政府部門研究院和高校學院運作。成立前,省委會主委多次帶隊走訪主管單位,推動相關工作敲實落地,同時指導各智庫要依法規范發展,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管理規定,不斷健全內部章程和各項管理制度,注重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切實擔當起服務地方發展的社會責任。
民建省委會主要采用課題委托的方式,與智庫松散型合作。省委會參政議政會議,邀請智庫代表參加;省委會課題立項,面向智庫招標;省委會重點調研,帶領智庫成員參與。經過幾年來的探索,新型智庫充分承擔起為省委會提供高質量調研成果的職能,截至目前共報送調研報告和社情民意信息80余篇,其中轉化為省委會直通車專報5篇,咨政參考2篇,省兩會團體提案5篇、委員提案4篇,全國兩會團體提案8篇、委員提案5篇,獲省領導批示9篇。不少成果落地見效,如《關于允許在浙科技企業實施“同股不同權”的建議》直接推動了“同股不同權”試點在蕭山區落地;《關于加快我省創業投資政策體系建設和地方立法的建議》推動了浙江省創業投資條例列入立法計劃;《關于進一步深化我省創業投資政策體系建設的建議》推動我省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2位智庫負責人因參政議政成果突出,分別被評為浙江民建年度人物和年度人物提名獎,5位智庫成員獲省委會參政議政先進個人,5位獲省委會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進個人。
民建省委會將通過更加常態化的智庫議政研討和成果發布活動,吸引更多的會內外人才參與民建課題研究,使得智庫不僅是輸出參政議政研究成果的智囊團,同時也是吸納參政議政人才的蓄水池,是培養參政議政新生力量的搖籃,更廣泛地集聚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篇章的蓬勃力量。
(作者系民建浙江省委會調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