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先做人
記全國扶殘助殘先進個人蔣文標
發布時間:2009-12-21 19:04:26
|
作者: 毛朝陽 王和光 鄭銳
艱苦創業
今年44歲的浙江普農家電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文標,看上去是那么的斯文,衣著打扮、言談舉止是那么的樸實,完全看不出他是位擁有億元資產、叱咤市場風云的商場大老板。
“創業是艱苦的,而且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面對記者的采訪,平時不善言辭的蔣文標講的最多的就是“艱苦創業”這個詞。
1988年4月,23歲的蔣文標從浙江省蘭溪市廣電系統辭職下海來到衢州經商。當時,他從親戚朋友處借來2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租房子進貨后,資金所剩無幾。他租住的地方是又臟又潮濕的一間地下倉庫。里間,夫妻倆睡覺;外間,幾個小徒弟睡。但最大的困難是缺資金。到外地進貨時,為了節省錢,夫妻倆舍不得坐客車,而是隨車坐在貨廂里。夏天,又悶又熱;冬天就更慘了,隨著列車快速行駛,刺骨的寒風灌進車廂,夫妻倆被凍得直打哆嗦。經常是又冷又餓,半夜三更,火車到達目的地,夫妻倆到小店里吃一碗面條,才緩過神來。
為了節省開支,妻子施芹坐月子時沒請保姆,生小孩一個星期不到就站柜臺。她既當媽又當營業員,空的時候還要拖著小孩幫著丈夫修理電器。
蔣文標自己艱苦創業就不必說,令他愧疚和感動的是妻子施芹和他一起艱苦創業的情景。那時候交通沒現在方便,每次她幫蔣文標到廣州進貨,火車上旅客擁擠,她起碼要在火車上站20多個小時才能找到座位。有時困得實在不行,她就和其他男人家一樣,用舊報紙鋪一下,睡到座位底下。到了廣州,其他女同胞忙著逛商場,買時裝,買金首飾等,但施芹到廣州30多次,卻從來沒有進過一次時裝店。
難能可貴的是,蔣文標艱苦創業的作風一直保留至今。一條洗臉毛巾用兩年后作浴巾,浴巾再用兩年作抹腳布。一雙皮鞋鞋底和鞋跟要換好幾次,鞋子實在磨損得太厲害了,才買新的。
值得慶幸的是,兒子也受到了父輩艱苦創業精神耳濡目染。在兒子讀初一時,蔣文標給他買了一輛自行車。到高二時,自行車因磨損嚴重,時修時壞。蔣文標提出買一輛新的,但他兒子不肯,仍堅持用這輛自行車讀完高中,直到上大學。
與自己甘于艱苦相反,夫妻倆對員工是那樣的慷慨。每年盡可能為員工增加工資和福利。2008年還為三位特別優秀的員工各獎勵一輛轎車。
誠信創業
蔣文標深知,誠信是為人之道,同樣,誠信也是企業生存立命之本。他經常說:“誠信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普農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誠信價值發現的發展史。”
首先,蔣文標十分注重對員工開展誠信教育。俗話說,商場如戰場,道出了商場上的競爭激烈程度。但作為老總,蔣文標時時告誡員工:我們自己要有職業道德,要老老實實做人,創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在廣告宣傳中不能貶低對手來抬高自己,不打“價格戰”,不搞惡意競爭。在廉潔自律方面,蔣文標還以身作則:不接受廠家和業務員的饋贈、不接受下屬員工的請客送禮。公司還明文規定管理人員不得接受廠方或下屬的請客。公司不定期組織員工培訓,學習誠信經營方面知識,舉辦稅法講座,除公司應交稅金外,蔣文標還帶頭主動上交個人所得稅,管理人員紛紛效仿,此舉得到了稅務部門的一致稱贊。
其次是對消費者講誠信。公司在同行中率先打出“打造誠信衢州,從我普農做起”的口號。同時承諾:不售假冒偽劣商品、明碼標價、不做虛假廣告,實事求是,堅持反對以“全市最低價”,“一元價”等璩頭欺騙、誤導消費者。售出家電在一個月內發現有質量問題,可以調換新機;當天買的家電必須當天送到。空調旺季,甚至推出“空調當天修不好,請您住賓館”的承諾。
對員工實行人性化管理,也是蔣文標“誠信”之道。2003年,蔣文標取消當時很多企業流行的員工交納“保證金”制度,全面清退了前幾年員工交納的“保證金”,此舉得到了廣大員工的一致好評。蔣文標說,光靠千把元“保證金”保證不了什么,也留不住人,只有留住員工的心,員工隊伍才能穩定,人才才不會外流,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為此,蔣文標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人性化舉措:為員工辦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員工生日送蛋糕;建造36套員工公寓;還辦起食堂,為員工免費提供工作餐;每年為員工定做工作服;每當有員工生病住院或遇到困難時,蔣文標都會親自或派代表去探望、慰問,有時還慷慨解囊資助員工。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極大地增強了企業凝聚力,營造了快樂、健康、溫馨的工作環境,員工隊伍也非常穩定。在普農,工齡在10年以上的老員工已比比皆是。
有一件事很能說明問題。有一次,市有關部門組織企業老總出國考察。兩周時間,蔣文標沒接過公司一次電話。而其它企業老總卻電話不斷。同行覺得很奇怪,蔣文標說,“我出國前已充分授權給公司管理人員了。老總也要對員工講誠信,只有充分信任員工,才能激發員工的創業創新激情,讓全體員工享受到企業成功帶來的成果。”
心系公益事業 承擔社會責任
作為企業老總,蔣文標頭上的“光環”眾多:“全國先進青年個體勞動者”、“浙江省優秀私營企業家”、“省政協委員”、“衢州市人大常委”、“衢州市勞動模范”、“衢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衢州市儒商研究會副會長”……面對眾多的榮譽和頭銜,蔣文標并不因此而陶醉,總是保持低調的作風,很少在媒體上露面,從不炫耀自己,嘩眾取寵。
蔣文標致富思源,回報社會,心系社會公益事業。1997年以來,蔣文標先后向防洪工程、希望工程、殘聯、駐衢官兵、特困職工捐款捐物達100多萬元,還先后出資10多萬元舉辦了全市性的“普農杯”家電維修大比武、消法知識大獎賽、集體婚禮、職工歌手大賽。2004年,蔣文標又向衢州市慈善總會留本捐息100萬元。為豐富廣大市民的文化生活,給古城節日增添喜慶氣氛,從2001年起,蔣文標已耗資20多萬元,先后制作了大型彩車、元宵彩燈供市民觀賞。由于對慈善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浙江普農家電有限公司榮獲首屆“浙江慈善獎”(機構獎),蔣文標獲浙江省第二屆“十大慈善之星”入圍獎。
在蔣文標的眼里,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企業家必須肩負的。作為一名市人大常委和民建會員,蔣文標還心系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注并幫助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了衢州柑橘的嚴重滯銷。蔣文標以高于市場價格兩倍的價格收購了10萬斤柑橘,將它們包裝好后,免費分發給在衢的外來務工者,“普農愛心桔”贏得了民心。而恰是在2008年,普農在金融危機下,銷售額增加了近2000萬元,市場份額增加了5%。蔣文標說,一個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能真正做久做強。
靠著借來的2萬元資金,只身來到衢州,從原來只有20平方米的小店鋪一直做到擁有多家商場的浙江普農家電有限公司。面對如此的蛻變,蔣文標的感悟是:要經好商先要做好人。
2009年7月3日,蔣文標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四次全國自強模范暨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被授予“全國扶殘助殘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受到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份榮譽,是對蔣文標“做生意先做人”理念的最好褒獎。
今年44歲的浙江普農家電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文標,看上去是那么的斯文,衣著打扮、言談舉止是那么的樸實,完全看不出他是位擁有億元資產、叱咤市場風云的商場大老板。
“創業是艱苦的,而且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面對記者的采訪,平時不善言辭的蔣文標講的最多的就是“艱苦創業”這個詞。
1988年4月,23歲的蔣文標從浙江省蘭溪市廣電系統辭職下海來到衢州經商。當時,他從親戚朋友處借來2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租房子進貨后,資金所剩無幾。他租住的地方是又臟又潮濕的一間地下倉庫。里間,夫妻倆睡覺;外間,幾個小徒弟睡。但最大的困難是缺資金。到外地進貨時,為了節省錢,夫妻倆舍不得坐客車,而是隨車坐在貨廂里。夏天,又悶又熱;冬天就更慘了,隨著列車快速行駛,刺骨的寒風灌進車廂,夫妻倆被凍得直打哆嗦。經常是又冷又餓,半夜三更,火車到達目的地,夫妻倆到小店里吃一碗面條,才緩過神來。
為了節省開支,妻子施芹坐月子時沒請保姆,生小孩一個星期不到就站柜臺。她既當媽又當營業員,空的時候還要拖著小孩幫著丈夫修理電器。
蔣文標自己艱苦創業就不必說,令他愧疚和感動的是妻子施芹和他一起艱苦創業的情景。那時候交通沒現在方便,每次她幫蔣文標到廣州進貨,火車上旅客擁擠,她起碼要在火車上站20多個小時才能找到座位。有時困得實在不行,她就和其他男人家一樣,用舊報紙鋪一下,睡到座位底下。到了廣州,其他女同胞忙著逛商場,買時裝,買金首飾等,但施芹到廣州30多次,卻從來沒有進過一次時裝店。
難能可貴的是,蔣文標艱苦創業的作風一直保留至今。一條洗臉毛巾用兩年后作浴巾,浴巾再用兩年作抹腳布。一雙皮鞋鞋底和鞋跟要換好幾次,鞋子實在磨損得太厲害了,才買新的。
值得慶幸的是,兒子也受到了父輩艱苦創業精神耳濡目染。在兒子讀初一時,蔣文標給他買了一輛自行車。到高二時,自行車因磨損嚴重,時修時壞。蔣文標提出買一輛新的,但他兒子不肯,仍堅持用這輛自行車讀完高中,直到上大學。
與自己甘于艱苦相反,夫妻倆對員工是那樣的慷慨。每年盡可能為員工增加工資和福利。2008年還為三位特別優秀的員工各獎勵一輛轎車。
誠信創業
蔣文標深知,誠信是為人之道,同樣,誠信也是企業生存立命之本。他經常說:“誠信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普農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誠信價值發現的發展史。”
首先,蔣文標十分注重對員工開展誠信教育。俗話說,商場如戰場,道出了商場上的競爭激烈程度。但作為老總,蔣文標時時告誡員工:我們自己要有職業道德,要老老實實做人,創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在廣告宣傳中不能貶低對手來抬高自己,不打“價格戰”,不搞惡意競爭。在廉潔自律方面,蔣文標還以身作則:不接受廠家和業務員的饋贈、不接受下屬員工的請客送禮。公司還明文規定管理人員不得接受廠方或下屬的請客。公司不定期組織員工培訓,學習誠信經營方面知識,舉辦稅法講座,除公司應交稅金外,蔣文標還帶頭主動上交個人所得稅,管理人員紛紛效仿,此舉得到了稅務部門的一致稱贊。
其次是對消費者講誠信。公司在同行中率先打出“打造誠信衢州,從我普農做起”的口號。同時承諾:不售假冒偽劣商品、明碼標價、不做虛假廣告,實事求是,堅持反對以“全市最低價”,“一元價”等璩頭欺騙、誤導消費者。售出家電在一個月內發現有質量問題,可以調換新機;當天買的家電必須當天送到。空調旺季,甚至推出“空調當天修不好,請您住賓館”的承諾。
對員工實行人性化管理,也是蔣文標“誠信”之道。2003年,蔣文標取消當時很多企業流行的員工交納“保證金”制度,全面清退了前幾年員工交納的“保證金”,此舉得到了廣大員工的一致好評。蔣文標說,光靠千把元“保證金”保證不了什么,也留不住人,只有留住員工的心,員工隊伍才能穩定,人才才不會外流,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為此,蔣文標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人性化舉措:為員工辦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員工生日送蛋糕;建造36套員工公寓;還辦起食堂,為員工免費提供工作餐;每年為員工定做工作服;每當有員工生病住院或遇到困難時,蔣文標都會親自或派代表去探望、慰問,有時還慷慨解囊資助員工。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極大地增強了企業凝聚力,營造了快樂、健康、溫馨的工作環境,員工隊伍也非常穩定。在普農,工齡在10年以上的老員工已比比皆是。
有一件事很能說明問題。有一次,市有關部門組織企業老總出國考察。兩周時間,蔣文標沒接過公司一次電話。而其它企業老總卻電話不斷。同行覺得很奇怪,蔣文標說,“我出國前已充分授權給公司管理人員了。老總也要對員工講誠信,只有充分信任員工,才能激發員工的創業創新激情,讓全體員工享受到企業成功帶來的成果。”
心系公益事業 承擔社會責任
作為企業老總,蔣文標頭上的“光環”眾多:“全國先進青年個體勞動者”、“浙江省優秀私營企業家”、“省政協委員”、“衢州市人大常委”、“衢州市勞動模范”、“衢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衢州市儒商研究會副會長”……面對眾多的榮譽和頭銜,蔣文標并不因此而陶醉,總是保持低調的作風,很少在媒體上露面,從不炫耀自己,嘩眾取寵。
蔣文標致富思源,回報社會,心系社會公益事業。1997年以來,蔣文標先后向防洪工程、希望工程、殘聯、駐衢官兵、特困職工捐款捐物達100多萬元,還先后出資10多萬元舉辦了全市性的“普農杯”家電維修大比武、消法知識大獎賽、集體婚禮、職工歌手大賽。2004年,蔣文標又向衢州市慈善總會留本捐息100萬元。為豐富廣大市民的文化生活,給古城節日增添喜慶氣氛,從2001年起,蔣文標已耗資20多萬元,先后制作了大型彩車、元宵彩燈供市民觀賞。由于對慈善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浙江普農家電有限公司榮獲首屆“浙江慈善獎”(機構獎),蔣文標獲浙江省第二屆“十大慈善之星”入圍獎。
在蔣文標的眼里,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企業家必須肩負的。作為一名市人大常委和民建會員,蔣文標還心系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注并幫助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了衢州柑橘的嚴重滯銷。蔣文標以高于市場價格兩倍的價格收購了10萬斤柑橘,將它們包裝好后,免費分發給在衢的外來務工者,“普農愛心桔”贏得了民心。而恰是在2008年,普農在金融危機下,銷售額增加了近2000萬元,市場份額增加了5%。蔣文標說,一個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能真正做久做強。
靠著借來的2萬元資金,只身來到衢州,從原來只有20平方米的小店鋪一直做到擁有多家商場的浙江普農家電有限公司。面對如此的蛻變,蔣文標的感悟是:要經好商先要做好人。
2009年7月3日,蔣文標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四次全國自強模范暨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被授予“全國扶殘助殘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受到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份榮譽,是對蔣文標“做生意先做人”理念的最好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