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會內監督 提高會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發布時間:2009-12-22 10:28:55
|
作者: 車曉端
“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這是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命題和重大任務。這一命題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和黨的建設創新的清醒認識。民建作為與中國共產黨長期親密合作的參政黨,加強會內監督,對于發揚會內民主,嚴肅會的紀律,維護會的團結,切實加強會的自身建設,確保各級組織和會員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重大意義。
一、加強會內監督,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
我國現行權力監督體系包括兩大部分。一是黨政監督體系,如黨內監督、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等;二是社會監督體系,如民主黨派和政協監督、媒體監督、公民監督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立健全監督體系,完善監督手段上進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較大成效,但在監督體系建設上還遺留缺陷,并存在“弱監、虛監、漏監”等問題。同時,監督體系建設不平衡,存在黨政監督體系強、社會監督體系弱的情況,民主黨派內部監督體系更加滯后。
作為較早重視會內監督的民建,在1945年成立之初就設立了監事會。改革開放以來,會中央不斷完善和實施有關制度,為進一步加強會內監督作了理論和實踐準備。2007年12月,民建全國九大把設立監督委員會列入《會章》,2008年12月,民建九屆二中全會通過了《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內監督條例》,成立了中央監督委員會,這標志著會內監督工作逐步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加強會內監督,已經成為加強自身建設的內在要求,標志著一個政黨逐步走向成熟,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加強會內監督,建立完善會內監督制度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強制性和穩定性,制度建設貫穿于黨派自身建設的各個方面,是民主黨派履行職責和事業發展的必要保障。制度建設既是黨派自身建設的重要保證,也是自身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以會章為準繩的原則,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堅持教育與監督并舉,重在預防的原則,堅持體現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的原則,建立完善會內監督制度。要加強教育和監督,標本兼治、防患于未然。通過教育和自我教育,使會員達到自律,自覺遵紀守法;通過會內會外監督,達到他律,制約違紀違法。從而提高監督實效。
建立健全會內監督制度,要注意增強嚴密性和科學性,既要有實體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確規定該怎么辦,又要明確違反規定該怎么處理。同時,要制定配套流程和配套程序,以保證制度的有效實施。
三、加強會內監督,提高會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全國現有民建省級組織30個、地方組織365個、基層支部5668個,會員從1979年不到2萬人,發展到現在近12萬人。面對國內外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多元化,一些不良作風和現象時有反映到會內。如果監督糾正不力,可能會有違章違紀、甚至違法犯罪發生,會削弱會的活力、損害會的形象、影響會的建設,必須引起全會警醒。要努力加強會內監督,在全會倡導克己奉公的精神,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以科學理論指導會的建設,以科學制度保障會的建設,以科學方法推進會的建設。
一個充滿活力、不斷進步的政黨,必然是一個崇尚科學、遵循規律的政黨。政黨建設是長期的任務,探索政黨建設規律是永恒的主題。民主黨派的政黨理論研究目前還相對不足,會內監督的研究更是相對薄弱。而中國共產黨的黨內監督,經過長期的重視和發展建設,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比較成熟、嚴密的運行體制、操作機制和配套制度,民主黨派可以借鑒中國共產黨內部監督的先進經驗和科學方法,從會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地推進會內監督。在加強會內監督工作中,既要學習執政黨有益的經驗,又要結合黨派自身的特點;既要繼承會內監督實踐中積累的成功方法,也要積極探索、運用現代科學方法。要進一步探索縱向監督與橫向監督相結合、會內監督與會外監督相結合,促進會內監督有效實施,提高會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作者系省委會副主委、紹興市委會主委)
一、加強會內監督,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
我國現行權力監督體系包括兩大部分。一是黨政監督體系,如黨內監督、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等;二是社會監督體系,如民主黨派和政協監督、媒體監督、公民監督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立健全監督體系,完善監督手段上進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較大成效,但在監督體系建設上還遺留缺陷,并存在“弱監、虛監、漏監”等問題。同時,監督體系建設不平衡,存在黨政監督體系強、社會監督體系弱的情況,民主黨派內部監督體系更加滯后。
作為較早重視會內監督的民建,在1945年成立之初就設立了監事會。改革開放以來,會中央不斷完善和實施有關制度,為進一步加強會內監督作了理論和實踐準備。2007年12月,民建全國九大把設立監督委員會列入《會章》,2008年12月,民建九屆二中全會通過了《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內監督條例》,成立了中央監督委員會,這標志著會內監督工作逐步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加強會內監督,已經成為加強自身建設的內在要求,標志著一個政黨逐步走向成熟,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加強會內監督,建立完善會內監督制度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強制性和穩定性,制度建設貫穿于黨派自身建設的各個方面,是民主黨派履行職責和事業發展的必要保障。制度建設既是黨派自身建設的重要保證,也是自身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以會章為準繩的原則,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堅持教育與監督并舉,重在預防的原則,堅持體現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的原則,建立完善會內監督制度。要加強教育和監督,標本兼治、防患于未然。通過教育和自我教育,使會員達到自律,自覺遵紀守法;通過會內會外監督,達到他律,制約違紀違法。從而提高監督實效。
建立健全會內監督制度,要注意增強嚴密性和科學性,既要有實體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確規定該怎么辦,又要明確違反規定該怎么處理。同時,要制定配套流程和配套程序,以保證制度的有效實施。
三、加強會內監督,提高會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全國現有民建省級組織30個、地方組織365個、基層支部5668個,會員從1979年不到2萬人,發展到現在近12萬人。面對國內外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多元化,一些不良作風和現象時有反映到會內。如果監督糾正不力,可能會有違章違紀、甚至違法犯罪發生,會削弱會的活力、損害會的形象、影響會的建設,必須引起全會警醒。要努力加強會內監督,在全會倡導克己奉公的精神,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以科學理論指導會的建設,以科學制度保障會的建設,以科學方法推進會的建設。
一個充滿活力、不斷進步的政黨,必然是一個崇尚科學、遵循規律的政黨。政黨建設是長期的任務,探索政黨建設規律是永恒的主題。民主黨派的政黨理論研究目前還相對不足,會內監督的研究更是相對薄弱。而中國共產黨的黨內監督,經過長期的重視和發展建設,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比較成熟、嚴密的運行體制、操作機制和配套制度,民主黨派可以借鑒中國共產黨內部監督的先進經驗和科學方法,從會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地推進會內監督。在加強會內監督工作中,既要學習執政黨有益的經驗,又要結合黨派自身的特點;既要繼承會內監督實踐中積累的成功方法,也要積極探索、運用現代科學方法。要進一步探索縱向監督與橫向監督相結合、會內監督與會外監督相結合,促進會內監督有效實施,提高會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作者系省委會副主委、紹興市委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