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溫鐵路民間催生者辭世
追記溫州民建會員李子元
發布時間:2009-12-22 11:11:25
|
作者: 劉彩玲 陳艷偉
2009年9月22日上午8時10分,溫州民建會員、金溫鐵路民間催生者李子元帶著未能坐著動車組去福州的遺憾,走完了他執著而無悔的72年人生旅程。
千里走單騎上書北京
李子元1938年生于永康市象珠鎮山西村,1956年金華農校畢業后,分配到溫州工作,1999年從中國外貿運輸有限公司溫州分公司退休。李子元的女兒李和平告訴記者,她的爸爸是一個執著的人,把“天下為公、為民解難”作為終生的追求。1975年春節,李子元一家五口回永康探親,途中遭遇車禍,險些送命,這使他有了為浙西南建設鐵路奔走的想法。1976年7月開始,他利用節假日,歷經10多年,7次對金華溫州兩地的沿途地勢地貌進行徒步實地勘察。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浙中和浙南丘陵山區之間穿梭行走千余公里、穿爛了10多雙布鞋的李子元,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后,花費1400多個日夜,終于一字一句地集結成了一本10余萬字的《金溫鐵路建設方略》。1988年9月,他歷經21天、五千里行程,從溫州騎自行車趕到北京,將《方略》呈送國務院和鐵道部。
為鐵路建設效力終不悔
李子元的永康同鄉、金華農校的同學池同美,和他一同分配到溫州工作。作為50多年的好朋友,他最了解這個“九頭牛也拉不回”的人。他說在金溫鐵路開通后,他勸李子元對自己好一點,多休息,可李子元卻一直留意溫州鐵路建設動態,多次買水果、飲料,送到工地慰問工人。
2008年農歷正月初一,正當人們沉浸在團圓喜慶的節日中時,李子元騎著一輛車頭掛著幾袋水果的自行車,往甌海潘橋去。他要去溫福鐵路圓巖寨隧道工地,看望仍在為修建溫福鐵路忙碌著的工人??删驮谀且惶?,他跌入隧道的窨井里,后來摸索著爬出來,但心臟血管出了問題,從此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治療。
為了節省費用,李子元瞞著家人,把每天要吃的防止輻射的藥丸停掉,買來水果、飲料看望鐵路建設者。他從來沒有如此愛惜過自己的生命,但臨終卻請求醫生盡量把他的生命延續到10月1日,只為坐一坐“和諧號”去福州,看看鐵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但無情的病魔還是奪去了他的生命。
骨灰分三處訴說心愿
在一年多的治病過程中,老人用毛筆把自己的一生,書寫在白紙上。記者在老人生前的房間看到,整整25頁(每頁大概3米多)的紙卷上,處處可見老人心系鐵路的影子:何時考察鐵路沿線、何時騎車進京、大中國沿海鐵路大動脈走向構想……
在今年上半年浙江日報創刊60周年時舉行的“新中國成立60年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有影響力的60位人物”評選中,李子元入選。當時老人的病情已不穩定,但還是堅持參加活動,他說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能夠推動金溫鐵路的建設,算是沒白活。
老人的心愿之一,就是建設一條北起鴨綠江南到廣西北海的沿海大動脈。今年5月份,他讓子女帶著他去鴨綠江,親眼看看鴨綠江大橋,因為這是他夢想的沿海大動脈的起點。他還設想把上海、寧波、溫州連成一片,把洞頭建設成東方大港。
老人的兒子李海鷗告訴記者,父親臨走時告訴他,自己的一生是無悔的,只有一個遺憾,就是沒有趕上坐動車組去福州。父親交代他,要把自己的骨灰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撒在溫福鐵路潘橋隧道里,一部分撒在金溫鐵路旁,一部分撒在洞頭狀元岙深水港,因為他的后半輩子,都是為了交通奔波。
千里走單騎上書北京
李子元1938年生于永康市象珠鎮山西村,1956年金華農校畢業后,分配到溫州工作,1999年從中國外貿運輸有限公司溫州分公司退休。李子元的女兒李和平告訴記者,她的爸爸是一個執著的人,把“天下為公、為民解難”作為終生的追求。1975年春節,李子元一家五口回永康探親,途中遭遇車禍,險些送命,這使他有了為浙西南建設鐵路奔走的想法。1976年7月開始,他利用節假日,歷經10多年,7次對金華溫州兩地的沿途地勢地貌進行徒步實地勘察。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浙中和浙南丘陵山區之間穿梭行走千余公里、穿爛了10多雙布鞋的李子元,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后,花費1400多個日夜,終于一字一句地集結成了一本10余萬字的《金溫鐵路建設方略》。1988年9月,他歷經21天、五千里行程,從溫州騎自行車趕到北京,將《方略》呈送國務院和鐵道部。
為鐵路建設效力終不悔
李子元的永康同鄉、金華農校的同學池同美,和他一同分配到溫州工作。作為50多年的好朋友,他最了解這個“九頭牛也拉不回”的人。他說在金溫鐵路開通后,他勸李子元對自己好一點,多休息,可李子元卻一直留意溫州鐵路建設動態,多次買水果、飲料,送到工地慰問工人。
2008年農歷正月初一,正當人們沉浸在團圓喜慶的節日中時,李子元騎著一輛車頭掛著幾袋水果的自行車,往甌海潘橋去。他要去溫福鐵路圓巖寨隧道工地,看望仍在為修建溫福鐵路忙碌著的工人??删驮谀且惶?,他跌入隧道的窨井里,后來摸索著爬出來,但心臟血管出了問題,從此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治療。
為了節省費用,李子元瞞著家人,把每天要吃的防止輻射的藥丸停掉,買來水果、飲料看望鐵路建設者。他從來沒有如此愛惜過自己的生命,但臨終卻請求醫生盡量把他的生命延續到10月1日,只為坐一坐“和諧號”去福州,看看鐵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但無情的病魔還是奪去了他的生命。
骨灰分三處訴說心愿
在一年多的治病過程中,老人用毛筆把自己的一生,書寫在白紙上。記者在老人生前的房間看到,整整25頁(每頁大概3米多)的紙卷上,處處可見老人心系鐵路的影子:何時考察鐵路沿線、何時騎車進京、大中國沿海鐵路大動脈走向構想……
在今年上半年浙江日報創刊60周年時舉行的“新中國成立60年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有影響力的60位人物”評選中,李子元入選。當時老人的病情已不穩定,但還是堅持參加活動,他說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能夠推動金溫鐵路的建設,算是沒白活。
老人的心愿之一,就是建設一條北起鴨綠江南到廣西北海的沿海大動脈。今年5月份,他讓子女帶著他去鴨綠江,親眼看看鴨綠江大橋,因為這是他夢想的沿海大動脈的起點。他還設想把上海、寧波、溫州連成一片,把洞頭建設成東方大港。
老人的兒子李海鷗告訴記者,父親臨走時告訴他,自己的一生是無悔的,只有一個遺憾,就是沒有趕上坐動車組去福州。父親交代他,要把自己的骨灰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撒在溫福鐵路潘橋隧道里,一部分撒在金溫鐵路旁,一部分撒在洞頭狀元岙深水港,因為他的后半輩子,都是為了交通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