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我省可再生能源的意見建議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浙發改提復〔2009〕251號文作答復:非常感謝你們對我省可再生能源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委領導高度重視你委的提案,會同有關部門對提案進行了專題研究。我省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近年來,我們初步完成了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和風電成本研究,并將啟動《浙江省實施<可再生能源法>實施辦法》的研究和起草,為立法部門提供依據和參考,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目前,我省可再生能源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缺乏省級配套扶持政策。2.管理體制不順,缺乏統一管理,難以形成合力。3.產業體系薄弱。除水電、太陽能熱利用、沼氣、生物質直燃發電外,其他技術水平較低,技術和設備生產主要依賴進口。針對問題,我們的對策措施是:1.加強組織領導,規范風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省發改委、省能源局將根據法定職責和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的《“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設想》的要求,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本省“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和中長期發展目標,指導可再生能源有序發展。2.形成合力,協調推進。新能源的發展規劃和組織必須由省能源綜合部門統一實施,爭取最大限度地取得國家政策扶持,開展項目申報核準工作。3.出臺政策,加大支持。加快研究出臺《浙江省實施〈可再生能源法〉實施辦法》,制訂強制性的政策法規,引導全民參與。4.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積極實施“萬名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多次組團赴國外和省外開展招攬人才活動,同時,將招才引智同招商引資相結合。5.加大宣傳,提高認識。加強對《可再生能源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增強全民的資源、環境意識,提高全社會開發利用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逐步形成使用綠色能源的消費觀念。
進一步推進我省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保障耕地占補平衡,促進科學發展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以浙土資廳函〔2009〕907號文作答復:你委本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客觀分析了當前我省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現狀和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并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很有針對性和深度。對有關具體問題的意見:1.關于提高認識,加快組織推進問題。我們已經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落實考核責任。二是實施“百萬”造地保障工程。三是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十年回顧。2.關于制定法規,提升法律地位問題。我們擬將《浙江省土地開發整理復墾條例》列入2010年立法計劃,并已上報。3.關于科學修編規劃,合理有序推進問題。我們已會同有關部門抓了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抓了低丘緩坡規劃修編。二是開展土地整治示范工程規劃編制試點。三是開展了農村宅基地情況調查。4.關于健全機制,規范項目管理問題。我們主要開展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修改完善技術標準和規范。二是制定出臺相關政策。三是探索“農村土地整治”工作。四是強化責任追究。5.關于加大投入,提高項目質量問題。主要從五方面入手:一是調整資金投入政策。二是實施“雙百”示范工程。三是組織評選“十大開發、十大整理、十大復墾”質量示范工程項目,促進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質量不斷提升。四是部署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質量提升工程。五是啟動實施一批省級重點造地項目。6.關于強化隊伍,提高服務水平問題。一是加強業務培訓學習。二是調研土地整理機構建設。關于我省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下一步打算:一是統一認識,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完善政策,規范項目管理。三是抓好規劃,推進有序開發。四是加大力度,提高保障能力。
關于促進我省低端產業有序轉移的建議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浙經信提復〔2009〕147號文作答復:非常感謝你們對我省工業經濟和低端產業轉移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低端產業有序梯度轉移,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六個方面工作:一是搭建產業梯度轉移的合作平臺。2000年以來,我省通過組織經貿代表團隨黨政代表團出訪,參加“西洽會”、“哈洽會”等展會平臺。二是推動建立省外浙江(浙商)工業園。在我省與兄弟省(市、區)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建立了涪陵浙江工業園,正在建立新疆浙江工業園。通過省外浙江商會牽頭,建立了一批省外浙江(浙商)工業園。三是在財政貼息方面給予扶持。從2003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2006年增加到800萬元,對參與西部大開發企業進行貼息政策扶持,同時,在其它省工業轉型升級各類專項扶持資金的安排上,也對主動實施低端產業轉移的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四是加大對我省低端產業的控制。五是制定產業政策加強產業引導。制定了《浙江省“十一五”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規劃綱要》,出臺了《浙江省制造業產業發展導向目錄》、《浙江省工業污染項目(產品、工藝)禁止和限制發展目錄(第一批)》等。六是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替代落后工藝技術。下一步工作重點:一是規劃引導,建立我省低端產業有序轉移的長效工作機制。我委將建議并積極配合省政府盡快研究制定我省的低端產業轉移規劃。引導我省企業把企業總部、研發中心和產業鏈高端留在浙江,低端產業“走出去”跨區域發展。二是制訂政策,加快我省低端產業有序轉移工作的開展。研究出臺《浙江省產業梯度轉移指導目錄》,鼓勵部分技術含量較低、土地占用多、勞動密集型、對資源環境造成較大影響的低端產業和附加值較低的產業鏈低端環節向外轉移。三是加強合作,加速我省低端產業健康有序穩定轉移。堅持企業主導、政府搭臺與商會推動相結合。鼓勵企業通過自主外出考察、積極參加經貿洽談、抱團轉移等多種方式走出去。四是發揮市場配置作用,完善我省低端產業有序轉移工作機制。低端產業的轉移,一方面需要政府給予政策引導,另一方面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市場經濟杠桿作用,通過完善低端產業轉移的政策體系和運作機制來引導和推進。
抓住機遇,對接世博,促進我省經濟發展
浙江省商務廳以浙商務函〔2009〕128號文作答復:提案在充分認識世博會的重要性及上海世博會為我省帶來重大機遇的基礎上,從組織機構、產業發展、人才引進、技術引進及對外交流等五方面對我省對接世博提出了建議。我們認為,這些建議具有較好的針對性和可行性,對我省抓住世博機遇,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上海世博會為我省帶來的機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世博會能夠直接拉動我省相關產業的發展。2.世博會有利于促進我省產業轉型升級。3.世博會有利于拉動內需。4.世博會有利于我省外經貿發展。我省對接世博相關工作主要有:1.完善組織機構,整體推進各項參與內容。根據主辦方要求,我省參與上海世博會的主要內容包括展區、活動和論壇。(1)參與省區市館展示。(2)參與城市最佳實踐區展示。(3)參與“網上世博會”展示。(4)參與“省區市活動周”。(5)參與“長三角友誼日”。(6)參與主題論壇。(7)參與公眾論壇。(8)參與旅游推介。(9)參與宣傳推介。(10)參與園區餐飲。2.抓住世博機遇,完善人才引進。目前,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著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完善人才資源信息服務機制。二是健全人才中介服務市場體系。三是以政府出資為主,有重點地在國外城市舉辦國際人才合作交流活動。3.擴大交流,推進外經貿發展。我廳正在制定有關方案,旨在利用上海世博會擴大浙江經貿方面的影響力,推介浙江的優勢產業,宣傳浙江的各項優惠政策,促進省內企業與國際商人、海外華人間的互動與交流。
發揮海洋文化作用,促進“海上浙江”建設
浙江省文化廳以浙文辦提〔2009〕60號文作答復:你們的建議全面分析了我省豐富多彩的浙江海洋文化歷史和現狀,提出了弘揚海洋文化的八個方面建議,對我們今后開展文化工作很有啟發。根據我廳近幾年工作和今后工作思路,我們的思考是:一、進一步利用好我省海洋文化資源。省里已經開展了海洋文化資源調查,向各沿海市、縣(市、區)下達了有關任務。各地文化部門積極與民政、宗教等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大量豐富翔實的資料。沿海各縣市也正積極利用海洋文化資源,來推動、促進當地的文化建設。二、進一步做好漁村文化建設。我廳會同省廣電局、省體育局實施了“新農村文化建設十項工程”,把漁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全省農村文化建設總體規劃,下階段要進一步加強對漁村文化的研究,研究漁村漁民的文化需求,開展“船頭圖書館、船頭閱覽室”等讀書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漁農村文化建設活動,有效促進我省農村漁村文化全面發展。三、進一步做好海洋文化節慶展演活動。對中國海洋文化節、象山開漁節、玉環海島文化節、岱山海洋文化節等海洋節慶活動,給予工作指導,并對部分節慶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四、進一步加強海島縣文化建設。一是加大培訓工作力度,活躍海島縣自辦文化。二是加大送戲下鄉工作力度,豐富海島縣群眾文化生活。三是加大對資金使用效果的考核,根據考核結果核定資金補助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