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名片:胡勇,浙江省政協委員、寧波市政協委員,民建寧波市委會委員,寧波市第六醫院脊柱外科專家、寧波市醫學會骨科分會主任委員、寧波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導師。
二十余年的從醫生涯,胡勇始終奮斗在脊柱外科臨床診療和應用研究教學一線,先后幫助千余名患者重拾健康,他用精湛的醫術、創新的研究、生動的公益實踐詮釋著醫者仁心,贏得了患者與同行的廣泛贊譽。
把醫療科研抓在手中:走在創新前沿
脊柱由26塊椎骨組成,它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由頸、胸、腰、骶、尾五段組成,承擔著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支配軀體運動等重要作用。在脊柱外科領域,上頸椎手術因頸脊髓和顱腦的聯系十分緊密,而頸脊髓是人體中樞神經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發生損傷就會造成癱瘓的嚴重后果。手術風險大、難度高,被公認為醫生的“手術禁區”。然而,就是這樣一類手術,它的關鍵技術長期只被歐美等少數發達國家所掌握,“在國內主流的手術方案設計中,對因由外傷、腫瘤、先天性疾病而造成的上頸椎關節不穩定,通常采用打釘子固定融合的方法,雖然這在穩定性方面能有足夠的保證,但因為患者關節被完全釘住,脖頸回轉幅度受到極大的限制,對康復后的生活造成比較大的影響。”胡勇介紹道。
近些年,隨著國內材料學、精密制造技術的不斷進步,給新型醫療器械的研制提供廣闊的土壤。他充分認識到,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可以將工程學的方法和技術應用于醫學領域中,切實幫助患者康復。
為了攻克這項“卡脖子”的技術難題,胡勇帶領團隊常年奔波在病房、手術室、實驗室“三點一線”。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積累的實驗數據,胡勇團隊與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寧波大學機械學院等單位一起開展了技術攻關。研制、試產、到臨床前期試驗,他一次又一次地調整優化設計,把幾乎自己所有的業余時間都撲在器械研制上,每一項調整短則半年、長則數年,同事們對他又敬佩又感嘆,打趣他是“假期絕緣體”。
2018年,胡勇團隊完成了國內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仿生人工寰齒關節和齒狀突螺釘鋼板內固定重建技術的攻關。“這項仿生診療技術能夠在穩定頭頸支撐的同時,為患者最大限度保留頭頸活動空間,讓患者的實現頭部左右回轉的活動功能。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手術能夠在家門口做,對患者的術后恢復和隨診有很大的好處。”胡勇高興地說道。
作為項目的第一負責人,這項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等諸多獎項和專利。面對榮譽,他總是很淡然,“讓我們的病人獲得更先進的治療,在細分領域里推動國內診療水平的提升,是我從醫生涯的理想。”
把患者小事落在地上:綠色通道映人心
寧波素有楊梅之鄉的美稱,每到楊梅時節,梅農便開始了緊張的采摘工作。細心的胡勇觀察到,每到6月,因為高處墜落前來醫院就診的患者特別多。許多的梅農,作為家庭經濟的支柱,一旦無法起身,整個家庭將面臨經濟困難。“外傷性墜落,容易引發全身多處骨折、腦出血,甚至面臨癱瘓的風險”考慮到這些情況,他迅速和院方建議,開辟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完成手術,守護梅農“錢袋子”。
與此同時,胡勇提出針對高齡老人、低齡兒童等重點人群,開辟不同類別的“綠色通道”,從急診接診、辦理入院、完成各項檢查、術前評估,會診等環節統籌安排在12至24小時內完成,在24至48小時內完成手術,從而降低患者神經功能并發癥的發生。
對生活予以細致觀察,對患者給予春風般的守護。胡勇用心感受患者的之痛,為其紓難解困,彰顯了醫務工作者的溫度與熱度。
把政協事業放在心上:小哨點守護大健康
2023年,浙江省政府將“為30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開展正脊篩查”列入年度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一場惠及全省中小學學生的“正脊行動”火熱開展起來。這場行動的背后,是胡勇的一個溫暖提案。
作為脊柱外科專家,胡勇在日常接診過程中遇到很多家長訴苦:“胡主任啊,你看看,書還沒讀幾天,肩膀已經斜了一大半了,走路起來肩膀一個高一個低,這可怎么辦呀!”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長期不良的坐姿睡姿令許多青少年兒童出現了雙肩不等高,胸廓不對稱,長期彎腰駝背等問題,長此以往,會引起背部外觀畸形,嚴重的會對呼吸、消化、血液循環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排,胡勇了解到,此前脊柱側彎早期篩查尚未納入中國兒童青少年健康體檢常規檢查項目,從事脊柱側彎篩查的專業機構、醫生數量較少,而媒體的報道也是碎片化、零散化,家長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往往錯過保守治療的黃金時期。
“單純的治療并沒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應當推動健康關口前移,從上游入手建好‘哨口’、完成‘筑壩’工作。”一股使命感、責任感涌上心頭。2022年胡勇在剖析總結臨床案例的基礎上,將一份“為300萬名義務教育段學生開展正脊篩查”的提案提交至省政協。不久,浙江省率先開展青少年正脊篩查試點工作。
“下一步應加速建立相關信息平臺和家長-教師-醫務人員共同參與的三級干預治療網絡。”存愛國為民之心、懷建國為民之才,協商履職、建言發聲,胡勇“一直在路上”。
把社會責任扛在肩上:“醫”路“黔”行釋仁心
堅守初心把所學反哺社會,積極投入到公益事業上,胡勇把民建人傾情回報社會、服務家國的責任牢牢扛在肩上。自新一輪東西部協作開展以來,寧波市第六醫院與黔西南州人民醫院深入推動兩地衛生健康協作。胡勇開啟了奔赴黔西南州進行醫療幫扶工作的公益之路。、
黔西南州素有“西南屏障”之稱,許多患者無法走出山區就醫。胡勇帶領醫療團隊來此開展脊柱健康篩查工作,前來義診的群眾絡繹不絕。胡勇團隊對每一位前來義診的群眾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并耐心細致的解答咨詢并逐一做出健康指導。針對先天性和特發性脊柱側彎、脊柱結核等疾病給出合理化的治療方案及意見建議。胡勇也不忘將先進醫學理念和技術帶到當地醫院。他多次走進當地醫院的脊柱關節外科,與醫護人員就脊柱方面疾病微創治療手段進行了研討交流,并對疑難雜癥案例進行分析指導,為科室年輕醫生做了全面的診療講解。
“很感謝胡勇博士的團隊來到黔西南,在手術室里我近距離地觀察到頸椎ACDF和腰椎Tlif手術的精細操作,受益匪淺。”現場參加手術的醫生激動地說。
胡勇用實際行動詮釋“堅持為國履責,為民盡責”的情懷。2020年起,他利用休息時間,持續前往黔西南州開展義診及幫扶工作,讓更多的患者“挺直脊梁”。
(作者系民建寧波市鄞州區六支部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