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思源 奉獻愛心
黃巖總支熱心慈善事業
發布時間:2010-10-28 09:57:20
|
作者: 戴法友
民建黃巖總支委員會始終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實際行動緊密結合,牢記社會責任,關心社會慈善事業,做到致富思源,關注民生,積極弘揚扶貧濟困的中華傳統美德,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10多年來,黃巖總支向社會的捐款達300多萬元。
黃巖總支(前身是民建黃巖支部)成立于1997年1月18日,現有3個支部,52名會員。幾年來,該總支不但發揚民建的光榮傳統,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而且牢記社會責任,積極為社會慈善事業作貢獻。早在支部成立初期,支部主任胡齊乾就充分利用本專業的優勢,為農村的扶貧濟困出力。他在黃巖西部山區推廣應用食用菌技術,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他所聯系幫扶的富山鄉鞍山村、雙坑村,僅種植食用菌一項,當年就分別獲得15萬元、16萬元的凈收入。
黃巖總支十分重視教育事業,會員柯燕萍在黃巖中學設立2萬元的“燕萍獎學金”,為貧困子女的就學提供資助。寧溪中學位于西部山區,學校資金比較困難,黃巖支部得此情況后,就為寧溪中心校捐資1萬余元,用于添置體育活動器具。總支成員牟亞萍、陶慧敏還帶領女會員,為黃巖啟智學校捐款,看望慰問弱智學生,受到歡迎。2005年,支部向社會公益事業捐款50多萬元,其中會員企業浙江白鴿實業有限公司16萬元,浙江嘉仁模具有限公司13萬元,浙江三葉集團3萬多元。
黃巖總支十分關心災區的人民群眾,哪里有災情,哪里就有黃巖總支的舉動。1998年夏季,三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該支部聞風而動,積極參與民建市委會組織的賑災活動。會員們慷概解囊,募集了近20萬元資金,購買了礦泉水、飲料、羊毛衫等,在市委會副主委、黃巖支部主任胡齊乾和民建臺州企業家協會會長柯燕萍的帶領下,專程把賑災物資送到江西九江,分發給受災群眾,受到了災區人民及社會各界的好評。又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該總支副主任盧衛平在第一時間向會員發出賑災短信通知,全體會員積極響應,大家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踴躍為災區群眾捐款獻愛心。總支主任胡齊乾帶頭捐款,不但向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捐款3萬元,而且又向黃巖慈善總會捐款2萬元,還有會員葉尤寶、施菊蘭、張嘉敏向黃巖慈善總會分別捐出6.38萬元、5.4萬元、4.6萬元的善款,受到了民建浙江省委會的通報表彰。據統計,黃巖總支僅這次捐款就達46萬元。民建黃巖總支為災區做的慈善事業,引起了新聞媒體的重視,《臺州日報》在頭版刊登了該總支捐款的事跡。
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解決山區特困家庭的困難,也是總支所關心的一項重要慈善事業。素有“黃巖青藏高原”之稱的嶼頭鄉白石村,大多青壯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殘人員,黃巖總支了解到此情況后,立即與該鄉聯系,帶著2萬元的慰問金,到該村慰問貧困家庭,并對白石村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上鄭鄉大溪村位于深山冷岙,該村有個龍潭坑自然村,因溪流上沒有橋梁,一下大雨,山洪爆發,村民和學生就難以通過。該總支到實地察看,先后三次為該村捐款,總計4.8萬元,用于造橋。同時還為該鄉6家特困戶送去了慰問金。其中,下廟村村民盧昌福生病5年,身體癱瘓,不能行走,家境十分困難,當他接過慰問金后,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使在場的會員深受感動。
“送錢一陣子,不如送科技一輩子”。黃巖總支在做好扶貧救困、賑災救災的同時,把送科技下鄉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該總支充分利用民建會員人才的優勢,送技術,宣政策,辦實業,為貧困地區開辟生財之路。民建會員、高級農藝師任宇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幾年來,他參加大型科技活動20多次,接受農民科技咨詢1500多人次;舉辦各類科普知識和實用技術講座50多次。累計培訓村干部、種植大戶等人員5300多人次;編寫節能手冊,科普資料10多萬字,發放科普小冊子5000多份,58件科普稿件被有關刊物、報紙、電臺錄用。會員林楚清創辦的臺州飛龍集團,為幫助四川地震災區北川縣重建家園,在該縣購置林地6萬畝,生產松香油,據統計,每年可生產精練松香油1萬噸,產值達億元,首期已投資2000多萬元,為該縣的脫貧作出了貢獻。還有浙江華誠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黃巖總支成員尤加標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經常為企業舉辦有關稅務政策講座,同時還創辦了納稅人俱樂部,受到企業家的稱贊。
黃巖總支(前身是民建黃巖支部)成立于1997年1月18日,現有3個支部,52名會員。幾年來,該總支不但發揚民建的光榮傳統,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而且牢記社會責任,積極為社會慈善事業作貢獻。早在支部成立初期,支部主任胡齊乾就充分利用本專業的優勢,為農村的扶貧濟困出力。他在黃巖西部山區推廣應用食用菌技術,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他所聯系幫扶的富山鄉鞍山村、雙坑村,僅種植食用菌一項,當年就分別獲得15萬元、16萬元的凈收入。
黃巖總支十分重視教育事業,會員柯燕萍在黃巖中學設立2萬元的“燕萍獎學金”,為貧困子女的就學提供資助。寧溪中學位于西部山區,學校資金比較困難,黃巖支部得此情況后,就為寧溪中心校捐資1萬余元,用于添置體育活動器具。總支成員牟亞萍、陶慧敏還帶領女會員,為黃巖啟智學校捐款,看望慰問弱智學生,受到歡迎。2005年,支部向社會公益事業捐款50多萬元,其中會員企業浙江白鴿實業有限公司16萬元,浙江嘉仁模具有限公司13萬元,浙江三葉集團3萬多元。
黃巖總支十分關心災區的人民群眾,哪里有災情,哪里就有黃巖總支的舉動。1998年夏季,三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該支部聞風而動,積極參與民建市委會組織的賑災活動。會員們慷概解囊,募集了近20萬元資金,購買了礦泉水、飲料、羊毛衫等,在市委會副主委、黃巖支部主任胡齊乾和民建臺州企業家協會會長柯燕萍的帶領下,專程把賑災物資送到江西九江,分發給受災群眾,受到了災區人民及社會各界的好評。又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該總支副主任盧衛平在第一時間向會員發出賑災短信通知,全體會員積極響應,大家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踴躍為災區群眾捐款獻愛心。總支主任胡齊乾帶頭捐款,不但向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捐款3萬元,而且又向黃巖慈善總會捐款2萬元,還有會員葉尤寶、施菊蘭、張嘉敏向黃巖慈善總會分別捐出6.38萬元、5.4萬元、4.6萬元的善款,受到了民建浙江省委會的通報表彰。據統計,黃巖總支僅這次捐款就達46萬元。民建黃巖總支為災區做的慈善事業,引起了新聞媒體的重視,《臺州日報》在頭版刊登了該總支捐款的事跡。
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解決山區特困家庭的困難,也是總支所關心的一項重要慈善事業。素有“黃巖青藏高原”之稱的嶼頭鄉白石村,大多青壯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殘人員,黃巖總支了解到此情況后,立即與該鄉聯系,帶著2萬元的慰問金,到該村慰問貧困家庭,并對白石村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上鄭鄉大溪村位于深山冷岙,該村有個龍潭坑自然村,因溪流上沒有橋梁,一下大雨,山洪爆發,村民和學生就難以通過。該總支到實地察看,先后三次為該村捐款,總計4.8萬元,用于造橋。同時還為該鄉6家特困戶送去了慰問金。其中,下廟村村民盧昌福生病5年,身體癱瘓,不能行走,家境十分困難,當他接過慰問金后,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使在場的會員深受感動。
“送錢一陣子,不如送科技一輩子”。黃巖總支在做好扶貧救困、賑災救災的同時,把送科技下鄉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該總支充分利用民建會員人才的優勢,送技術,宣政策,辦實業,為貧困地區開辟生財之路。民建會員、高級農藝師任宇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幾年來,他參加大型科技活動20多次,接受農民科技咨詢1500多人次;舉辦各類科普知識和實用技術講座50多次。累計培訓村干部、種植大戶等人員5300多人次;編寫節能手冊,科普資料10多萬字,發放科普小冊子5000多份,58件科普稿件被有關刊物、報紙、電臺錄用。會員林楚清創辦的臺州飛龍集團,為幫助四川地震災區北川縣重建家園,在該縣購置林地6萬畝,生產松香油,據統計,每年可生產精練松香油1萬噸,產值達億元,首期已投資2000多萬元,為該縣的脫貧作出了貢獻。還有浙江華誠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黃巖總支成員尤加標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經常為企業舉辦有關稅務政策講座,同時還創辦了納稅人俱樂部,受到企業家的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