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曉端代表:關于“十二五”期間進一步完善地方考評機制的建議
發布時間:2011-06-15 09:37:44
|
作者:
目前,生產要素成本壓力加大但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人們需求增加但公共產品短缺的矛盾也日益顯現。如何引導各地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完善對地方的科學考評機制尤為重要。當前,GDP還是作為評判地方政績最重要的量化指標之一,但GDP不能完全客觀反映地方全面發展。如不能全面反映社會成本的高低,不能全面反映經濟增長方式的好壞,不能全面反映社會分配的公平與否,不能全面反映轉型與改革進展等。建議根據“十二五”規劃要求,進一步完善對地方的科學考核機制,改變“唯GDP英雄論”的政績考評現狀,在以下幾方面有實質性突破。
一、形成促進地方全面發展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地方考評要有利于促進發展方式轉變。要淡化以GDP為主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形成有利于加快轉型升級的體制機制與政策導向和經濟增長與居民收入同步增長的政績考評指標體系。強化政府決策功能,完善管理體制,改革項目審批制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在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體系中,除了與經濟建設相關的指標外,還要加大探索力度,力求把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內容全面引入并量化。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通過有效的績效考核,推動建立相應的長效保障機制,進一步深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收入分配、住房制度、文化制度改革等社會領域綜合改革和提供政策保障,推動由公共產品短缺轉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轉型和改革。
二、探索推進以“綠色GDP”為導向的考核指標體系。對地方考評要有利于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要繼續進一步做好一系列“綠色”發展指標的研究,在傳統GDP數量的基礎上,扣除或增加環境、資源和生態變化的因素。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降低、可再生和清潔能源消費比重、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減少、環境污染治理總投資占GDP比重等,把可持續發展同政績考核有機統一起來,引導各地采取更多的合理措施來推動產業升級、節能減排,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推動由工業化主導轉向城市化主導、由中高碳經濟轉向低碳經濟的轉型和改革。
三、體現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的政府行為模式。對地方考評要有利于健全現代市場體系。要規范市場秩序,加強法制和誠信體系建設,在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的過程中加快形成更有效的政府行為模式。加快土地、金融、水、電、排污權等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將市場競爭機制充分引入壟斷性社會資源和基礎設施、公用設施、公共服務等行業部門;全面落實國有資本投資決策和項目法人約束機制,建立健全重大投資項目論證制和重大投資決策失誤追究制,進一步完善對政府決策的考核評價和后評估制度。激勵更多關注民生、民富,關注人的發展帶來的多層次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的變化,推動由投資為主導轉向消費為主導的轉型和改革。
一、形成促進地方全面發展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地方考評要有利于促進發展方式轉變。要淡化以GDP為主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形成有利于加快轉型升級的體制機制與政策導向和經濟增長與居民收入同步增長的政績考評指標體系。強化政府決策功能,完善管理體制,改革項目審批制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在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體系中,除了與經濟建設相關的指標外,還要加大探索力度,力求把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內容全面引入并量化。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通過有效的績效考核,推動建立相應的長效保障機制,進一步深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收入分配、住房制度、文化制度改革等社會領域綜合改革和提供政策保障,推動由公共產品短缺轉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轉型和改革。
二、探索推進以“綠色GDP”為導向的考核指標體系。對地方考評要有利于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要繼續進一步做好一系列“綠色”發展指標的研究,在傳統GDP數量的基礎上,扣除或增加環境、資源和生態變化的因素。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降低、可再生和清潔能源消費比重、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減少、環境污染治理總投資占GDP比重等,把可持續發展同政績考核有機統一起來,引導各地采取更多的合理措施來推動產業升級、節能減排,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推動由工業化主導轉向城市化主導、由中高碳經濟轉向低碳經濟的轉型和改革。
三、體現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的政府行為模式。對地方考評要有利于健全現代市場體系。要規范市場秩序,加強法制和誠信體系建設,在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的過程中加快形成更有效的政府行為模式。加快土地、金融、水、電、排污權等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將市場競爭機制充分引入壟斷性社會資源和基礎設施、公用設施、公共服務等行業部門;全面落實國有資本投資決策和項目法人約束機制,建立健全重大投資項目論證制和重大投資決策失誤追究制,進一步完善對政府決策的考核評價和后評估制度。激勵更多關注民生、民富,關注人的發展帶來的多層次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的變化,推動由投資為主導轉向消費為主導的轉型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