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步東:公布賣地收益 莫成為政府私房錢
發布時間:2011-06-15 09:48:16
|
作者:
“現在是地賣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而不是人住到哪里,路才修到哪里。”民建浙江省委會副主委、浙江省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盧步東留意到不少城市存在“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跟著土地走”的這一“怪象”,他直言這背后是土地出讓帶來的巨大收益使然。
在參加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盧步東提議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土地出讓收益的使用監管。他預計,一旦搞清楚了土地成本,加強土地出讓收益使用監管之后,也能對房價產生間接影響,“實行層層把關的話房價自然就會下來了。”
土地市場呈現繁榮“盛宴”
全國部分城市近年來一直熱衷于進行名目繁多的園區建設,樂此不疲地招商引資。盧步東評價這一現象說,其實質都是經不住“賣地”巨大利益的誘惑,因為許多城市的土地出讓收益幾乎與財政收入相差無幾,有些城市甚至遠遠超過了財政收入,稱為“第二財政”。
據國土資源部統計,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2.7萬億元,其中北京收入1638.5億元,上海1527億元。而過去五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更是達到7萬多億元。這些數據背后折射出的是國內土地市場的繁榮“盛宴”。
土地收益成為政府“私房錢”
在參加此次全國兩會期間,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盧步東提醒大家,土地市場繁榮“盛宴”的背后,巨額的“賣地”進賬如何使用值得深思。
盧步東提出,相對于省級財政收入,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的使用情況如同霧里看花,部分地方政府把土地出讓收益當成手中的“私房錢”,甚至隨心所欲地使用。
據審計署一項抽查顯示,10個省本級、23個市本級和41個縣應納而未納入預算管理的848.26億元非稅收入當中,土地出讓收入達到626.42億元。盧步東說,土地出讓收入因為沒有納入地方政府的預算,這其中的不公開和不透明也引發了不少腐敗案件的發生。
讓“賣地”收入在陽光下運作
“土地出讓收入累積到現在究竟有多少?用了多少?用在什么地方?用在老百姓身上的有多少?用途是否合理?”盧步東認為,這些應該清清楚楚,而不能是一筆糊涂賬。為此他建議中央對各級地方政府近5年或10年的土地出讓收益的使用進行審計,省級政府也應加強對土地出讓收益的監管,“確保這筆錢在陽光下運作”。
同時,盧步東還建議用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土地出讓收益分配格局,特別是要將土地出讓收益用到解決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百姓養老、就業、醫療等民生方面上。
改“子吃卯糧”
為未來發展留下空間
“土地是一種稀缺資源,總有賣完的時候。”盧步東擔心,一些地方政府為獲得巨額預算外財政收入,不斷抬高地價,大量賣地,通過出讓未來40年到70年的土地用于當前的各種建設,這其實是在“透支城市未來的繁榮”。
盧步東將這一現狀稱之為“子吃卯糧”,不為下幾屆政府和今后的建設考慮。他希望有關部門可以考慮將土地出讓收益由一次性收取70年改為逐年收取;或者建立“土地出讓收益基金”,將每筆土地出讓收益按一定比例納入基金,為將來的發展留下空間。
(來源:2011年3月7日“浙江在線”新聞網)
在參加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盧步東提議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土地出讓收益的使用監管。他預計,一旦搞清楚了土地成本,加強土地出讓收益使用監管之后,也能對房價產生間接影響,“實行層層把關的話房價自然就會下來了。”
土地市場呈現繁榮“盛宴”
全國部分城市近年來一直熱衷于進行名目繁多的園區建設,樂此不疲地招商引資。盧步東評價這一現象說,其實質都是經不住“賣地”巨大利益的誘惑,因為許多城市的土地出讓收益幾乎與財政收入相差無幾,有些城市甚至遠遠超過了財政收入,稱為“第二財政”。
據國土資源部統計,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2.7萬億元,其中北京收入1638.5億元,上海1527億元。而過去五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更是達到7萬多億元。這些數據背后折射出的是國內土地市場的繁榮“盛宴”。
土地收益成為政府“私房錢”
在參加此次全國兩會期間,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盧步東提醒大家,土地市場繁榮“盛宴”的背后,巨額的“賣地”進賬如何使用值得深思。
盧步東提出,相對于省級財政收入,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的使用情況如同霧里看花,部分地方政府把土地出讓收益當成手中的“私房錢”,甚至隨心所欲地使用。
據審計署一項抽查顯示,10個省本級、23個市本級和41個縣應納而未納入預算管理的848.26億元非稅收入當中,土地出讓收入達到626.42億元。盧步東說,土地出讓收入因為沒有納入地方政府的預算,這其中的不公開和不透明也引發了不少腐敗案件的發生。
讓“賣地”收入在陽光下運作
“土地出讓收入累積到現在究竟有多少?用了多少?用在什么地方?用在老百姓身上的有多少?用途是否合理?”盧步東認為,這些應該清清楚楚,而不能是一筆糊涂賬。為此他建議中央對各級地方政府近5年或10年的土地出讓收益的使用進行審計,省級政府也應加強對土地出讓收益的監管,“確保這筆錢在陽光下運作”。
同時,盧步東還建議用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土地出讓收益分配格局,特別是要將土地出讓收益用到解決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百姓養老、就業、醫療等民生方面上。
改“子吃卯糧”
為未來發展留下空間
“土地是一種稀缺資源,總有賣完的時候。”盧步東擔心,一些地方政府為獲得巨額預算外財政收入,不斷抬高地價,大量賣地,通過出讓未來40年到70年的土地用于當前的各種建設,這其實是在“透支城市未來的繁榮”。
盧步東將這一現狀稱之為“子吃卯糧”,不為下幾屆政府和今后的建設考慮。他希望有關部門可以考慮將土地出讓收益由一次性收取70年改為逐年收取;或者建立“土地出讓收益基金”,將每筆土地出讓收益按一定比例納入基金,為將來的發展留下空間。
(來源:2011年3月7日“浙江在線”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