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預言未來,而是把握現在
——記民建全國優秀會員、建緯(杭州)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沸
發布時間:2011-06-15 09:59:01
|
作者: 杭 建
2011年大年初一晨,當人們仍沉浸在團圓喜慶的氛圍時,陳沸獨自一人從家步行至辦公室,開始撰寫新年的第一條信息《請高層關注房地產宏觀調控后的社會問題》。此刻,連大廈保安都調侃道:“你是新年第一人呀,這幢22層的龐然大物中就我們兩人。”
年前,當“新國八條”的號角吹響后,陳沸急切地注視著市場變化,作為專業人士,他認為該給政府提醒點什么。于是,他反復調研,甚至跑到兄弟省、市的律師事務所,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他要迅速將資料變成有用的文字,將最真實的信息反映給高層領導,為決策提供參考。調研中,他發現房租呈急劇上漲趨勢,遂提出調控不能顧此失彼,政府相關部門應合理引導房屋租賃市場。另外,還建議省、市在執行政策制定文件時,應對本地區房市作充分調研,對癥下藥,切忌閉門造車,并呼吁保持政策的相對穩定性。
最近幾年,他始終密切關注政府的房產宏觀調控政策,“這既是法律問題,又是民生問題。作為房地產專業律師及民主黨派成員怎能不關注。”
時間再回放到今年“兩會”前,陳沸被民建中央表彰后的一天。
“非常榮幸,能被評為民建全國優秀會員,這是新的起點。就像當初剛擔任政協委員時那樣,更多的是一種鞭策,我會繼續努力的。”說這話時,陳沸律師正在距杭城新地標———西湖文化廣場50米之遙的越都商務大廈21層辦公室中,為即將召開的市政協九屆五次會議作最后準備,他對每一件提案都力爭精益求精。這不,下午他將去市政協六樓會議室參加新聞發布會。剛隨杭州市民建企業家代表團訪問美國、加拿大歸來的陳沸,對參政議政又有了新的感觸與認識。
今年“兩會”的提案,陳律師分別為提升城市消防設防能力、規范工程分包、出租車營運管理、寵物犬飼養監管等建言獻策。尤其是如何提升消防設防能力的提案,是對上海“11.15大火”后的深入調研與思考,凝結了陳沸律師的心血。
“筆者從事法律職業已逾二十年,其中一年在國外學習。二十年間先是在法院任職,之后做律師。正是這種特殊經歷,使筆者在考量我國司法制度、政治體制等類似問題時,能夠獲得更多的立場與視角。”這是陳沸在某雜志發表的文章《我的律師之路》中的一段話。這位擁有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位的資深律師,他的參政議政之路,離不開他的法律專業背景及工作經歷。他撰寫的信息《關于修訂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草案)的建議》被民建中央采用;《關于修訂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征求意見稿)的建議》和《關于〈農村承包經營糾紛仲裁法〉的修改建議》被全國政協辦公廳采用。他曾在《浙江律師》雜志發文,由衷地談及律師擔任政協委員的優勢,并先后接受《杭州日報》《杭州網》《政協通訊》等媒體的專訪。
陳沸于1999年6月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2007年初被推選為杭州市政協委員。現任民建杭州市下城區四支部主任,民建杭州市委會法律咨詢服務中心主任、杭州市民建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等職。他的勤奮與執著,就像他在自己的博客所言:“世塵的擾鬧造就了我堅忍不拔的個性,深知生之不易,故絕不虛度此生。”
加入民建會尤其當選政協委員后,陳沸將關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為己任。除繁重的事務所管理工作外,他每天要閱讀大量的文字,家中訂閱了10余種報刊,且常常在網上閱讀各類評論至深夜。他曾在《杭州政協》雜志發文《解讀物業稅開征》,發表對在全國爭議頗多的物業稅的看法。他在杭州市政協網站開設的委員博客專欄,因關注民生問題,獲政協委員們廣泛關注,并得到基層百姓的呼應。
2010年,他兩次出訪國外,為更好地參政議政積極挖掘素材。上半年在新加坡,他帶著《關于打造國際宜居城市的建議》的課題,在政府組屋計劃、社區法律服務、醫療服務、體育休閑設施等方面作深入調研。出訪歸來,《重訪新加坡》一文發表在《浙江律師》等雜志。
“你的時間夠用嗎?”我們帶著疑問,請教陳律師。
他說:“時間就像海綿,是靠擠的。”“辦公室離家只有10分鐘路程,是我最大的福分。除在外出差在家吃飯睡覺,我基本都泡在辦公室里。”
我們終于找到他巧用時間的秘訣。
“參政議政的前提,是首先必須做好本職工作。”
對法律專業孜孜不倦地學習,是陳律師的常態。辦公室鋪滿了專業書籍,這是他從法院工作時起便養成的習慣。
“只有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刻苦鉆研法學理論知識,才能為經濟建設提供優質法律服務。”他經常這樣說。自擔任事務所主任以來,帶領事務所一班人,不但努力提升經營業績,還為化解社會矛盾,盡力所能及之責。特別是他積極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幫助,他所承辦的法律援助案件,曾被評為“浙江省十大法律援助案件”。他承辦的《詩人徐志摩》著作權糾紛案、奧運百年紀念金牌買賣合同糾紛案等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他領導的律師團隊,開業三年來循序漸進,業務級級提升。建筑房地產法律業務,是該所的特色業務,至今擔任著龍湖地產、嘉里置業、中鐵建浙江京城投資等國內一線房地產企業的法律顧問。
參與公益活動,回報社會,是陳律師的一貫做法。他組織事務所青年律師積極參加杭州市“律師進社區”活動,并親自擔任“杭州市網絡律師團”成員,為市民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作為民建杭州市委會法律咨詢服務中心主任,他還經常為會員企業家提供法律服務,多次為會員企業家舉辦法律講座,并組織律師對會員企業遇到的復雜疑難法律問題進行論證。此外,于每年夏天組織律師為杭城納涼市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獲廣大市民好評。去年,還和浙江電視臺經視頻道聯合推出“你的說法你的團”大型法律咨詢活動。
“你為何如此地對參政議政樂此不疲?”我們再下一問。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啊!”陳律師爽朗地一笑。他說念高中時就對政治時事甚感興趣,曾獲全校政治時事競賽一等獎。當然,這一切還離不開他的工程師父親對他的諄諄教導。
“父親在家里訂閱了大量的書報,且經常討論一些時政問題。”
“既然地球是圓的,重要的不是預言未來,而是把握現在。”這是陳沸的座右銘。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做的。他始終堅信關于時間是海綿的理論。
年前,當“新國八條”的號角吹響后,陳沸急切地注視著市場變化,作為專業人士,他認為該給政府提醒點什么。于是,他反復調研,甚至跑到兄弟省、市的律師事務所,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他要迅速將資料變成有用的文字,將最真實的信息反映給高層領導,為決策提供參考。調研中,他發現房租呈急劇上漲趨勢,遂提出調控不能顧此失彼,政府相關部門應合理引導房屋租賃市場。另外,還建議省、市在執行政策制定文件時,應對本地區房市作充分調研,對癥下藥,切忌閉門造車,并呼吁保持政策的相對穩定性。
最近幾年,他始終密切關注政府的房產宏觀調控政策,“這既是法律問題,又是民生問題。作為房地產專業律師及民主黨派成員怎能不關注。”
時間再回放到今年“兩會”前,陳沸被民建中央表彰后的一天。
“非常榮幸,能被評為民建全國優秀會員,這是新的起點。就像當初剛擔任政協委員時那樣,更多的是一種鞭策,我會繼續努力的。”說這話時,陳沸律師正在距杭城新地標———西湖文化廣場50米之遙的越都商務大廈21層辦公室中,為即將召開的市政協九屆五次會議作最后準備,他對每一件提案都力爭精益求精。這不,下午他將去市政協六樓會議室參加新聞發布會。剛隨杭州市民建企業家代表團訪問美國、加拿大歸來的陳沸,對參政議政又有了新的感觸與認識。
今年“兩會”的提案,陳律師分別為提升城市消防設防能力、規范工程分包、出租車營運管理、寵物犬飼養監管等建言獻策。尤其是如何提升消防設防能力的提案,是對上海“11.15大火”后的深入調研與思考,凝結了陳沸律師的心血。
“筆者從事法律職業已逾二十年,其中一年在國外學習。二十年間先是在法院任職,之后做律師。正是這種特殊經歷,使筆者在考量我國司法制度、政治體制等類似問題時,能夠獲得更多的立場與視角。”這是陳沸在某雜志發表的文章《我的律師之路》中的一段話。這位擁有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位的資深律師,他的參政議政之路,離不開他的法律專業背景及工作經歷。他撰寫的信息《關于修訂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草案)的建議》被民建中央采用;《關于修訂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征求意見稿)的建議》和《關于〈農村承包經營糾紛仲裁法〉的修改建議》被全國政協辦公廳采用。他曾在《浙江律師》雜志發文,由衷地談及律師擔任政協委員的優勢,并先后接受《杭州日報》《杭州網》《政協通訊》等媒體的專訪。
陳沸于1999年6月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2007年初被推選為杭州市政協委員。現任民建杭州市下城區四支部主任,民建杭州市委會法律咨詢服務中心主任、杭州市民建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等職。他的勤奮與執著,就像他在自己的博客所言:“世塵的擾鬧造就了我堅忍不拔的個性,深知生之不易,故絕不虛度此生。”
加入民建會尤其當選政協委員后,陳沸將關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為己任。除繁重的事務所管理工作外,他每天要閱讀大量的文字,家中訂閱了10余種報刊,且常常在網上閱讀各類評論至深夜。他曾在《杭州政協》雜志發文《解讀物業稅開征》,發表對在全國爭議頗多的物業稅的看法。他在杭州市政協網站開設的委員博客專欄,因關注民生問題,獲政協委員們廣泛關注,并得到基層百姓的呼應。
2010年,他兩次出訪國外,為更好地參政議政積極挖掘素材。上半年在新加坡,他帶著《關于打造國際宜居城市的建議》的課題,在政府組屋計劃、社區法律服務、醫療服務、體育休閑設施等方面作深入調研。出訪歸來,《重訪新加坡》一文發表在《浙江律師》等雜志。
“你的時間夠用嗎?”我們帶著疑問,請教陳律師。
他說:“時間就像海綿,是靠擠的。”“辦公室離家只有10分鐘路程,是我最大的福分。除在外出差在家吃飯睡覺,我基本都泡在辦公室里。”
我們終于找到他巧用時間的秘訣。
“參政議政的前提,是首先必須做好本職工作。”
對法律專業孜孜不倦地學習,是陳律師的常態。辦公室鋪滿了專業書籍,這是他從法院工作時起便養成的習慣。
“只有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刻苦鉆研法學理論知識,才能為經濟建設提供優質法律服務。”他經常這樣說。自擔任事務所主任以來,帶領事務所一班人,不但努力提升經營業績,還為化解社會矛盾,盡力所能及之責。特別是他積極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幫助,他所承辦的法律援助案件,曾被評為“浙江省十大法律援助案件”。他承辦的《詩人徐志摩》著作權糾紛案、奧運百年紀念金牌買賣合同糾紛案等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他領導的律師團隊,開業三年來循序漸進,業務級級提升。建筑房地產法律業務,是該所的特色業務,至今擔任著龍湖地產、嘉里置業、中鐵建浙江京城投資等國內一線房地產企業的法律顧問。
參與公益活動,回報社會,是陳律師的一貫做法。他組織事務所青年律師積極參加杭州市“律師進社區”活動,并親自擔任“杭州市網絡律師團”成員,為市民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作為民建杭州市委會法律咨詢服務中心主任,他還經常為會員企業家提供法律服務,多次為會員企業家舉辦法律講座,并組織律師對會員企業遇到的復雜疑難法律問題進行論證。此外,于每年夏天組織律師為杭城納涼市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獲廣大市民好評。去年,還和浙江電視臺經視頻道聯合推出“你的說法你的團”大型法律咨詢活動。
“你為何如此地對參政議政樂此不疲?”我們再下一問。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啊!”陳律師爽朗地一笑。他說念高中時就對政治時事甚感興趣,曾獲全校政治時事競賽一等獎。當然,這一切還離不開他的工程師父親對他的諄諄教導。
“父親在家里訂閱了大量的書報,且經常討論一些時政問題。”
“既然地球是圓的,重要的不是預言未來,而是把握現在。”這是陳沸的座右銘。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做的。他始終堅信關于時間是海綿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