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感想
發布時間:2011-12-20 09:21:25
|
作者: 楊璐嘉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說起辛亥革命,人們一定會聯想到武漢,這座爆發了武昌首義的城市。
一百年前的硝煙戰火早已不復存在,而我們后人唯一能抓住的就是那些幸存的歷史遺跡,位于武漢閱馬場附近的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無疑是紀念一百年前那場波瀾壯闊的革命的最好載體。武漢人習慣把這兒叫“紅樓”,除了因為建筑本身的紅艷色彩之外,更是因為武漢人自豪于辛亥革命的爆發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個歷程,辛亥革命第二天,革命黨人便在這里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革命讓260余年的清朝統治頓時瓦解,讓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隨之終結,這一巨大的歷史功績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被抹殺的。寫到這里,我又想起我的太爺爺楊纘緒。
1912年1月7日,新疆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資產階級革命———伊犁起義。在各族各界的支持下,這次武裝起義取得了初步勝利,殺死了清朝伊犁將軍志銳,嚇跑了新疆巡撫袁大化,建立新軍,宣布了共和,成立了伊犁臨時革命政府———新伊大都督府。伊犁起義是整個辛亥革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給清王朝的大后方燒了一把大火,徹底粉碎了清王朝遷都西北的黃粱美夢,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是新疆近代史上光輝的篇章。伊犁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就是后任民國喀什噶爾提督兼外交特派員的楊纘緒,我的太爺爺。
辛亥革命前,當維新變法還寄希望于清廷的改良時,遠在檀香山的孫中山便組建了他生平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此后的三十多年時間里,孫中山全身心的投入到革命工作中,直到辛亥革命的爆發贏得了全國的響應,讓革命的火種迅速波及了各個省市。盡管階級的局限性讓這場來勢洶洶的暴風雨從一開始就深藏隱患,但無可厚非,這場暴風雨孕育了民族的覺醒,它帶來的民主共和思想,讓迷茫困苦的中國人眼前一亮,激發了他們內心革命的力量,這應該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歷史功績。
一百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給武漢這座首義城市留下的印記,至今還深深烙在武漢的街頭巷尾,位于長江邊上的江漢路步行街就是最好的證明。可以想象,作為較早開放的城市之一,一百年前武漢的長江上一定是百舸爭流,各式各樣的外國商船絡繹不絕地往返于武漢港,形形色色的外國人穿梭在江漢路的各家銀行,這條街曾經是英租界的一部分,外國人在街上修建了很多銀行。曾經的日清銀行、日信銀行、上海銀行、大清銀行如今被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取代,僅留下一棟棟不同建筑風格的空殼向往來的游客訴說這里長久以來的商業繁華。如今,在這條街上,過去與現在進行著最完美的交織,只不過,一百年后的今天,任何人都可以來往于這條商業街,感受昔日的氣息和如今的文明。
我們追憶歷史,緬懷先賢,就是要牢記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遺愿,肩負起歷史責任和使命,爭當優秀民建會員,在參政中建言獻策,在創新中勇挑重擔,在科學發展中建功立業。
(作者系民建麗水市委委員、市委會機關干部)
一百年前的硝煙戰火早已不復存在,而我們后人唯一能抓住的就是那些幸存的歷史遺跡,位于武漢閱馬場附近的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無疑是紀念一百年前那場波瀾壯闊的革命的最好載體。武漢人習慣把這兒叫“紅樓”,除了因為建筑本身的紅艷色彩之外,更是因為武漢人自豪于辛亥革命的爆發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個歷程,辛亥革命第二天,革命黨人便在這里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革命讓260余年的清朝統治頓時瓦解,讓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隨之終結,這一巨大的歷史功績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被抹殺的。寫到這里,我又想起我的太爺爺楊纘緒。
1912年1月7日,新疆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資產階級革命———伊犁起義。在各族各界的支持下,這次武裝起義取得了初步勝利,殺死了清朝伊犁將軍志銳,嚇跑了新疆巡撫袁大化,建立新軍,宣布了共和,成立了伊犁臨時革命政府———新伊大都督府。伊犁起義是整個辛亥革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給清王朝的大后方燒了一把大火,徹底粉碎了清王朝遷都西北的黃粱美夢,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是新疆近代史上光輝的篇章。伊犁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就是后任民國喀什噶爾提督兼外交特派員的楊纘緒,我的太爺爺。
辛亥革命前,當維新變法還寄希望于清廷的改良時,遠在檀香山的孫中山便組建了他生平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此后的三十多年時間里,孫中山全身心的投入到革命工作中,直到辛亥革命的爆發贏得了全國的響應,讓革命的火種迅速波及了各個省市。盡管階級的局限性讓這場來勢洶洶的暴風雨從一開始就深藏隱患,但無可厚非,這場暴風雨孕育了民族的覺醒,它帶來的民主共和思想,讓迷茫困苦的中國人眼前一亮,激發了他們內心革命的力量,這應該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歷史功績。
一百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給武漢這座首義城市留下的印記,至今還深深烙在武漢的街頭巷尾,位于長江邊上的江漢路步行街就是最好的證明。可以想象,作為較早開放的城市之一,一百年前武漢的長江上一定是百舸爭流,各式各樣的外國商船絡繹不絕地往返于武漢港,形形色色的外國人穿梭在江漢路的各家銀行,這條街曾經是英租界的一部分,外國人在街上修建了很多銀行。曾經的日清銀行、日信銀行、上海銀行、大清銀行如今被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取代,僅留下一棟棟不同建筑風格的空殼向往來的游客訴說這里長久以來的商業繁華。如今,在這條街上,過去與現在進行著最完美的交織,只不過,一百年后的今天,任何人都可以來往于這條商業街,感受昔日的氣息和如今的文明。
我們追憶歷史,緬懷先賢,就是要牢記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遺愿,肩負起歷史責任和使命,爭當優秀民建會員,在參政中建言獻策,在創新中勇挑重擔,在科學發展中建功立業。
(作者系民建麗水市委委員、市委會機關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