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履行黨派職能 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記民建浙江省先進基層組織杭州市余杭區支部
發布時間:2011-12-20 09:35:03
|
作者: 余杭支部
民建余杭支部于1989年2月建立,目前有會員49人,其中區政協委員12人,區政協常委2人,區人大代表3人,區人大常委1人;杭州市人大代表2人,省政協委員1人。近年來,在省、市委會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共余杭區委、區委統戰部的支持關懷下,支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00年至2009年連續被省、市民建評為先進支部,2000年、2005年兩次獲得民建全國先進基層組織。
一、組織會員積極參政議政。
1、認真參與我區重大問題的政治協商。2006年以來,支部先后參加中共余杭區委、區政府召開的座談會、民主協商會、情況通報會等30余次,并結合支部的“議政日”活動,認真做好會前的調研工作,坦誠建言,提高協商的質量。
2、通過人大途徑履行參政黨職能。會員中的市、區人大代表,2006年以來,共提交議案、建議40余件,受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比如:杭州市人大十一屆四次會議上,支部提出了關于“要求政府幫助民企渡寒冬的幾點建議”,市政府有關部門專門上門征求意見,出臺了“關于支持幫助企業應對金融危機開拓市場的實施意見”,并被區人大常委會列入主任督辦6個重點建議之一,同時被區政府確定由區長領辦7個建議之一。擔任市、區人大代表的會員還多次被評為市、區人大代表積極分子,樹立了民建會員的形象。
3、通過政協積極參政議政。會員中的政協委員,2006年以來,積極提交政協大會發言、提案和社情民意達100余件,獻計獻策,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如會員徐洪林《關于加快優勢企業發展步伐》等提案引起了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多個提案被評為區政協優秀提案和主席督辦重點提案。被區政協評為“雙好”委員和政協信息工作積極分子達10余人次。
4、通過多種途徑,積極發揮民主監督作用。民主監督是黨派職能中需要加強的內容和一個重要環節。2006年以來,支部積極參與黨風廉政建設、行政執法、效能建設、專項民主監督等活動。擔任了區政府和有關部門特約監察員、行風監督員、效能監督員的會員,認真履行職責。
5、圍繞我區中心工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支部及會員開展多渠道的專題調查研究,獲獎無數。如2006年,各民主黨派支部聯合開展《建設創新型余杭對策研究》課題調研,會員周衛列、馮嘯濤、李輝分別擔任三個調研組組長。該課題榮獲2006年區黨政機關優秀論文一等獎,受到了廣泛好評。
6、加強信息工作,切實反映社情民意。支部對每位會員明確提出了每年至少提交一份有價值的社情民意的要求。會員中,有的社情民意在政協信息上進行刊登,有的專送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內容涉及方方面面。2009年支部還建立了參政議政的信息員隊伍,聘請支部10名會員為特約信息員,加大了支部信息工作力度。
二、切實加強支部自身建設
1、支部班子成員以身作則,提倡奉獻精神,樹立服務會員觀念。班子成員之間團結合作,圍繞黨委中心工作,確定支部活動內容,堅持做到“三有”和“三多”。“三有”即事先有計劃、執行有措施、年終有總結;“三多”即大事多請示、遇事多商量、形式多樣化。支部組織生活經常化和制度化,每個季度支部集中過組織生活、出席率達95%以上。在組織生活中會員們互相交流思想、工作、感情、體會和經驗,在工作和生活中,會員們互相幫助、互相關愛、共同進步。會員感到支部有大家庭的溫暖,是團結互助的集體。
2、通過多種方式努力提高會員素質。首先是認真組織會員學習中央有關會議精神、統一戰線經典理論著作和會史會章,兩位企業家會員還參加了中央黨校學習培訓班。第二是根據不同時期的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并多次邀請市委會領導和區委黨校校長來給會員上課。三是通過組織開展專題活動,如知識競賽、“三增強四熱愛”活動等,精心制定實施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四是加強宣傳工作,積極組織會員向民建刊物、區政協刊物、區城鄉導報等有關媒體提供稿件及信息,組織會員參加各類征文活動、演講比賽,宣傳民建,擴大社會影響。五是組織會員每年赴外地參觀考察,開展橫向交流活動,通過各種形式交流學習活動,提高了會員的整體素質。
3、努力加強會員隊伍建設。按照會章要求,我們努力建設以企業經營管理者為主體的企業家隊伍和專家學者為主體的專業人士骨干隊伍。在發展中采取先交朋友,主動邀請他們參加會的活動,每半年一次思想匯報,增進了解逐步考察的辦法,并主動爭取統戰部和各級黨組織的支持。發展的會員都年富力強,政治文化素質高,參政議政能力強,為我會增添了新鮮血液。目前,會員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43人,中高級職稱38人,企業家11人,平均年齡44.7歲,改善了支部知識專業、年齡結構,支部的組織建設得到了加強。
三、扶貧幫困,引導會員,積極投身公益事業。
支部內注重扶貧幫困,對患病的會員及困難家屬,都以組織名義派人到醫院或上門慰問,盡可能多給予幫助。不少會員和會員企業還在公益事業中,慷慨解襄,回報社會。如會員崔笑萍通過牽線搭橋,引進上海南匯有關人士在我區扶貧助學結對8對。會員吳建龍把政府獎勵資金3萬元,捐給當地小學,又為西部山區老干部,老黨員贈送報刊200份。在區委統戰部白部長帶領下,支部各會員企業赴西部山區鸕鳥鎮仙佰坑村參觀考察山區經濟,并與該村進行服務結對,為該村修路捐款3萬元。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后,支部第二天就向紅十字會捐款2000元。并向會員發出捐款要求,據統計,支部會員和會員企業捐款150余萬元。會員企業家陸銅華、沈建華和江道劍分別被評為省民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會員陸銅華建立企業“關工委”,在杭州地區民營企業中尚屬首家,最近又與區內7個貧困學生結對助學。會員沈建華、吳建龍獲得區政府表彰的“余杭慈善獎”。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中支部會員和會員企業捐款達300余萬元,樹立了民建會員良好的社會形象。
支部認為,五年來,他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是要繼續努力,力爭使支部真正成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支部、建設成為一支具有較強戰斗力的團隊!
一、組織會員積極參政議政。
1、認真參與我區重大問題的政治協商。2006年以來,支部先后參加中共余杭區委、區政府召開的座談會、民主協商會、情況通報會等30余次,并結合支部的“議政日”活動,認真做好會前的調研工作,坦誠建言,提高協商的質量。
2、通過人大途徑履行參政黨職能。會員中的市、區人大代表,2006年以來,共提交議案、建議40余件,受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比如:杭州市人大十一屆四次會議上,支部提出了關于“要求政府幫助民企渡寒冬的幾點建議”,市政府有關部門專門上門征求意見,出臺了“關于支持幫助企業應對金融危機開拓市場的實施意見”,并被區人大常委會列入主任督辦6個重點建議之一,同時被區政府確定由區長領辦7個建議之一。擔任市、區人大代表的會員還多次被評為市、區人大代表積極分子,樹立了民建會員的形象。
3、通過政協積極參政議政。會員中的政協委員,2006年以來,積極提交政協大會發言、提案和社情民意達100余件,獻計獻策,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如會員徐洪林《關于加快優勢企業發展步伐》等提案引起了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多個提案被評為區政協優秀提案和主席督辦重點提案。被區政協評為“雙好”委員和政協信息工作積極分子達10余人次。
4、通過多種途徑,積極發揮民主監督作用。民主監督是黨派職能中需要加強的內容和一個重要環節。2006年以來,支部積極參與黨風廉政建設、行政執法、效能建設、專項民主監督等活動。擔任了區政府和有關部門特約監察員、行風監督員、效能監督員的會員,認真履行職責。
5、圍繞我區中心工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支部及會員開展多渠道的專題調查研究,獲獎無數。如2006年,各民主黨派支部聯合開展《建設創新型余杭對策研究》課題調研,會員周衛列、馮嘯濤、李輝分別擔任三個調研組組長。該課題榮獲2006年區黨政機關優秀論文一等獎,受到了廣泛好評。
6、加強信息工作,切實反映社情民意。支部對每位會員明確提出了每年至少提交一份有價值的社情民意的要求。會員中,有的社情民意在政協信息上進行刊登,有的專送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內容涉及方方面面。2009年支部還建立了參政議政的信息員隊伍,聘請支部10名會員為特約信息員,加大了支部信息工作力度。
二、切實加強支部自身建設
1、支部班子成員以身作則,提倡奉獻精神,樹立服務會員觀念。班子成員之間團結合作,圍繞黨委中心工作,確定支部活動內容,堅持做到“三有”和“三多”。“三有”即事先有計劃、執行有措施、年終有總結;“三多”即大事多請示、遇事多商量、形式多樣化。支部組織生活經常化和制度化,每個季度支部集中過組織生活、出席率達95%以上。在組織生活中會員們互相交流思想、工作、感情、體會和經驗,在工作和生活中,會員們互相幫助、互相關愛、共同進步。會員感到支部有大家庭的溫暖,是團結互助的集體。
2、通過多種方式努力提高會員素質。首先是認真組織會員學習中央有關會議精神、統一戰線經典理論著作和會史會章,兩位企業家會員還參加了中央黨校學習培訓班。第二是根據不同時期的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并多次邀請市委會領導和區委黨校校長來給會員上課。三是通過組織開展專題活動,如知識競賽、“三增強四熱愛”活動等,精心制定實施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四是加強宣傳工作,積極組織會員向民建刊物、區政協刊物、區城鄉導報等有關媒體提供稿件及信息,組織會員參加各類征文活動、演講比賽,宣傳民建,擴大社會影響。五是組織會員每年赴外地參觀考察,開展橫向交流活動,通過各種形式交流學習活動,提高了會員的整體素質。
3、努力加強會員隊伍建設。按照會章要求,我們努力建設以企業經營管理者為主體的企業家隊伍和專家學者為主體的專業人士骨干隊伍。在發展中采取先交朋友,主動邀請他們參加會的活動,每半年一次思想匯報,增進了解逐步考察的辦法,并主動爭取統戰部和各級黨組織的支持。發展的會員都年富力強,政治文化素質高,參政議政能力強,為我會增添了新鮮血液。目前,會員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43人,中高級職稱38人,企業家11人,平均年齡44.7歲,改善了支部知識專業、年齡結構,支部的組織建設得到了加強。
三、扶貧幫困,引導會員,積極投身公益事業。
支部內注重扶貧幫困,對患病的會員及困難家屬,都以組織名義派人到醫院或上門慰問,盡可能多給予幫助。不少會員和會員企業還在公益事業中,慷慨解襄,回報社會。如會員崔笑萍通過牽線搭橋,引進上海南匯有關人士在我區扶貧助學結對8對。會員吳建龍把政府獎勵資金3萬元,捐給當地小學,又為西部山區老干部,老黨員贈送報刊200份。在區委統戰部白部長帶領下,支部各會員企業赴西部山區鸕鳥鎮仙佰坑村參觀考察山區經濟,并與該村進行服務結對,為該村修路捐款3萬元。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后,支部第二天就向紅十字會捐款2000元。并向會員發出捐款要求,據統計,支部會員和會員企業捐款150余萬元。會員企業家陸銅華、沈建華和江道劍分別被評為省民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會員陸銅華建立企業“關工委”,在杭州地區民營企業中尚屬首家,最近又與區內7個貧困學生結對助學。會員沈建華、吳建龍獲得區政府表彰的“余杭慈善獎”。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中支部會員和會員企業捐款達300余萬元,樹立了民建會員良好的社會形象。
支部認為,五年來,他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是要繼續努力,力爭使支部真正成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支部、建設成為一支具有較強戰斗力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