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1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馬培華率組在浙江考察調研,就“如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在寧波召開座談會,聽取20余位寧波、杭州、溫州、臺州和舟山民營企業家發言,了解企業轉型發展的具體情況、存在困難和對策思路,尤其是對所處行業發展的前景預期。
調研中,馬培華指出,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創新發展居于首位,具有重要的引領地位。企業是推動創新發展的主體和最大動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是適應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要求的緊迫任務。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國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地位得到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改變,這項戰略必須要堅持下去。同時要理性看待中國經濟新常態,在現有的經濟總量規模下,以往的數量型經濟已難以為繼,重化、鋼材、水泥和房地產等行業的產能過剩依然嚴重,大氣、土壤、水質污染等環境損害現象形勢嚴峻,傳統產業發展受到瓶頸制約,因此,必須從數量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經濟轉型,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為創新發展掃除體制機制障礙,把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作為關鍵和支撐,為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發展環境。
馬培華說,我們必須要擁有一批能躋身國際經濟舞臺的企業,我們的企業必須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不在于規模大小,而在于企業的生存發展能力,能不能活得很好,能不能越活越好,在勞動力成本、資源環境要素制約的背景下走出創新發展之路。
馬培華就如何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提出四點要求:一是加速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核心技術進步與創新體系。企業必須把堅持技術進步作為生存之本,技術上原地踏步沒有出路,必須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把技術研發經費投向企業,單純讓科研院所承擔創新主體的任務,創新成果難以落地,很大一部分演變為論文成果,沒有轉化為生產力,總書記在上海說過一句話,不能讓錢變成“論文紙”,而要讓“紙”轉化為錢。二是加速金融改革,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改革要吸取前期融資融券的一些教訓,目前國有企業與民營中小企業對銀行的利用率還是不平衡,國企占比為53%,中小企業利用很少。推動金融改革,著重于完善管理,加強監管,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切實有力的信貸支撐。三是各級政府要大力支持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一些國際知名企業如日本豐田、韓國三星之所以具備強大的核心競爭力,與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政府要發現一批成長性好的潛力企業大力支持,營造良好的環境,讓企業通過自身發展成長為巨人,并培養造就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四是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國有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民營企業創新能力不夠,其中人才缺乏是一個主要制約,要突破傳統的科研院所人事管理體制,讓大學教師、科研人員自由流動,能到企業兼職,不要用論文去堆職稱,要讓科研院所更加接地氣,與企業結合更加堅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