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整合.提升----關于金華專業市場建設的意見與建議
發布時間:2004-07-10 11:05:56
|
作者:
無市則無城,市興則城興,專業市場在城市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金華城區而言,規范專業市場、整合與提升專業市場,對推進金華地區大商業、大市場、大流通的發展,把金華建設成為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在專業市場建設方面,我市起步較早,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進口化纖布市場和火腿市場輻射全省乃至全國,建材、家電、水果、花鳥、家具、電腦、通訊、服裝、農貿等專業市場為全市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但是,也要看到,我市的專業市場建設水平還不高,建設專業市場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一、我市專業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市場的統籌規劃工作不夠完善和落實。目前的專業市場建設,明顯缺少規劃,家具市場在老板大廈、天聲家私(雙溪西路)一帶己經初具家具專業市場雛形,但隨后在工商城、四牌樓、八一北路、火車站等又開市場,聚集度不夠,影響了市場規模的形成,也不方便消費者對這類選購品的對比挑選。家電市場本來有可能成為浙江中西部的家電中心,但目前金信、元通等幾家大型經銷商外遷,影響力大大削弱。
2.市場規范化建設和管理工作滯后。從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目前仍存在程度不一的部門權責不清,權責分離,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多頭執法,甚至以罰款代替管理、以收費代替管理,以及市場的經營和管理不分的現象;從市場本身來看,實行放手發展,多方投資,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但因不少投資者缺乏經營管理經驗,有重投資回報、輕經營管理的偏向,因此相當一部分市場管理滯后,效益不高,甚至有不公平競爭和經營假冒偽劣商品的現象。
3.在市場建設中受房地產開發商影響太大。房地產商大肆利用市場名譽進行宣傳,但其目的,在于推銷房產而不是發展市場。
4.市場的規模、層次和布局與經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現有專業市場大多數規模較小,層次不高,吸納和輻射能力較弱,服務功能比較單一,經營結構不盡合理。
金華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歷史優勢是客觀的,要轉化為大商業、大流通、大市場的現實優勢,還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必須明確發展的目標和思路,加強規劃,對金華專業市場進行規范、整合與提高。
二.規范、整合我市專業市場的原則
1、整體規劃原則。專業市場建設要作為全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城區建設規劃和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范圍來考慮,同時,市場又是開放性、競爭性的,專業市場的建設規劃還必須與周邊地區(如義烏、永康)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規劃相協調。
2.適度超前原則。專業市場建設必須力避短期行為,特別對少數高起點、高標準的大型區域性專業市場,更要作長遠的戰略性規劃,如建設中的汽車市場。
3,配套發展原則。專業市場建設和發展不是孤立的,需要其他產業,特別是金融、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信息業,零售、飲食、服務等行業的相關服務及設施與之相配套,這在規劃之初就應有所反應。
4.合理布局原則。要切實克服過去有的市場規劃忽視調查,長官拍板,只定項目,不問效益的弊端,做到以客觀實際為依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效益效率為目標,與全市經濟的協調發展相適應來考慮專業市場的合理布局。如李漁路火腿市場的位置,不但不利于市場本身的發展,也與該小區以居住為主的功能相沖突。就火腿而言,應靠近交通要道、至少是人流密集區域,建在李漁路就不一定比在火車站附近更合理。
5.可行性與分步走的原則。專業市場規劃既要體現積極性和超前性,又要注意可行性和分步實施,特別是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土地資源的利用和環境保護、資金籌措等三大因素。要認真進行分析研究。
6.政府不直接經營原則。專業市場的建設與其他市場的建設一樣,不應由政府直接經營,政府要做的,是引導和規范,制定相應的規劃、制度,政府在專業市場的建設和發展中,角色是裁判而不是運動員。
三.對提升我市專業市場發展的建議
1.專業市場建設的規劃和管理工作。一般性商業網點的建設,多為企業的個體投資行為,競爭性強,政府不必干預,而對于專業市場,除規范企業競爭行為外,政府必須在選址、配套設施、入場資格、經營內容上作較多的規定和支持。因為專業市場的競爭有其特殊的規律,不象超市、百貨公司之間的競爭;在一定范圍內,經營同一商品的專業市場之間的競爭是不重要甚至有害的,關鍵在于將市場辦出專業特色、辦出名聲來,聚集足夠的經營者、吸引足夠的消費者,然后在市場內部,店鋪與店鋪、經營者與經營者之間在花色品種、服務、價格、品牌上面進行競爭,也就是說,首先是市場上規模,然后在市場內競爭。在專業市場的建設方面,政府和各專業協會不應只照顧房地產開發商的利益,要堅持市場集中發展的原則,不要這里剛興起一個專業市場,那里又開一個同類型的專業市場。
2.增加規劃工作的長期性和可持續性。規劃工作應力避短期化行為,許多市場往往在搬遷后就開始萎縮。
3.創新市場建設和管理的方式。我市的專業市場建設,可以由專門公司負責,這一公司以專業市場的發展為己任,負責前期的市場選址和房地產開發以及招商和后期的管理,以收管理費和場租為收入,類似于居民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可以是私人投資,也可以采取股份制,但產權必須清晰,政府不必過深的界入,只是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
4.推動目前已經有一定規模的專業市場建設上新臺階。我市的進口化纖布市場,是全國最大的化纖布市場,但受紹興輕紡城的影響,輻射能力大不如前,建議進口化纖布市場進行第二次創業,辦出自己的特色,突顯“進口”從而必然高檔的特色,走出紹興輕紡城的陰影。推動家電市場、家具市場、建材市場上檔次上規模,爭取將之發展成為輻射浙江中西部的大型市場。與義烏小商品市場、永康五金市場等形成錯位發展,進一步發展浙中城市市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