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小商品市場,構筑浙中小商品產業經濟圈,推動浙中城市群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06-03-03 13:19:11
|
作者: 民建金華市委會
產業集聚是產業發展的一種內在規律,是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經濟全球化后提升區域產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產業的集聚有利于集群內企業的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研發水平;有利于基礎設施和倉儲等公共產品的高效利用,減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有利于集群內企業規模的擴張、產業鏈的延長和形成區域品牌效應;有利于產業研發人才、技術人才的集聚,降低產業升級的成本和控制技術風險;也有利于促進產業原材料市場和產品市場的發展。 
浙江省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了四大經濟圈的總體部署。四大經濟圈就是:杭州經濟圈、寧波經濟圈、浙中經濟圈和溫州經濟圈。根據各經濟圈歷史發展和當前產業構成的實際,提出了杭州經濟圈憑借浙大、工大等人才高地,以發展電子信息業、現代醫藥業以及其它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寧波經濟圈憑借港口的優勢以及接受上海經濟的輻射,以發展臨港重化工業為主;溫州經濟圈以發展電子、電器、精細化工和服裝等產業為主;浙中經濟圈缺乏資源等要素,但交通相對發達,以發展日用小商品產業為主。
當前,浙中城市群已擁有日用小商品產業集聚的優勢,近年來義烏產業經濟的“井噴式”發展就是依賴小商品市場的輻射,大力實施“引商轉工,工貿聯動”的戰略,不僅提高市場小商品自給的比例,同時也構筑起一大批小商品生產企業的集群,安置了大量的社會勞動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另外,一個國家和地區要成為國際制造中心,一般應具備以下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該制造業的產值所占比重超過一定份額;二是具有一定的市場,應該占有市場的絕對份額;三是生產領域具有國際化特征,出口額占相當比例,生產水平居領先地位。當前我國成為世界制造中心的趨勢十分明顯。而金華市的小商品生產也基本具備了上述特征。
因此,未來金華的產業發展必須以構筑小商品產業經濟圈為目標,加強浙中城市群之間的橫向協作,優化區域內各種資源的配置、盡力接受義烏小商品市場、永康五金市場的產業輻射,并以此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勞動力就業,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社會的全面發展。
建議:
(1)“十一五”規劃應把構筑浙中小商品產業經濟圈作為“發展城市群,共建大金華”戰略的重要抓手。
(2)樹立一個觀念:義烏的小商品市場是把金華打造成國際小商品制造中心的第一優勢。要樹立大金華的觀念,打破行政壁壘,避免各自為政,要超前規劃、合理布局、充分發揮整體優勢,加強協作,共同協調發展,真正把金華打造成小商品的制造中心,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產業。
注:此文系民建金華市委會在市政協會議上的團體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