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大有可為
發布時間:2015-05-22 00:00:00
|
作者: 民建衢州市委會 謝小兵
2000年,我還在讀大四。因為臨近畢業,經常忙碌在實習、求職的路上,日子過得忙碌且茫然。每個周末,照例會有人文講座,有時也去聽聽。那次請來的是名作家。我看過他的幾部作品,里面滲透出的人文關懷、家國情懷讓我印象深刻。主持人介紹他是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黨外人士。從政治教材中知道,我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除了作為執政黨的共產黨外,還有八個民主黨派。然而,這卻是我第一次看到現實中的黨外人士。那晚的講座至今在我心頭留有印記。
參加工作后,曾經有兩年時間蝸居在城西單位宿舍。這一片是衢州的老城區,房子低矮破舊,像是棚戶區。單位在城東,從宿舍去單位,需要穿過許多狹長的小巷。快要走出小巷時,會看到一扇破舊的、兩側掛著許多牌子的大鐵門。鐵門里是個小小的院子,一幢滿是爬山虎的看不出墻體顏色的老房子。這處年代久遠的建筑藏身在靜寂的巷子里,少有人關注,顯得神秘。每天,我匆匆地從它身邊走過,一直走進城東有著實木地板、立式空調、寬敞舒適的政府部門辦公室。不經意間,看到一大堆牌子里,赫然有“中國民主建國會”。這是衢州的民主黨派樓。在它身上,貼著低調、獨立、寒酸、冷清的標簽。從沒有想到,有一天我會走進這幢大樓,成為一名黨派機關干部,并且一直工作至今。
若干年后,市里的一次公開選調,讓我機緣巧合地進入民建衢州市委會機關工作。出乎想象的是,在這幢看似沉悶的建筑里,其實充滿生機和活力:經常會有各界會員交流思想,經常會有形式多樣的活動,經常會有上級領導走訪慰問。民建領導人,雖然有職位高至廳級、部級甚至副國,卻一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進入民建機關不久,召開全市基層組織工作會議。在東方大酒店大廳,省委會黃小杭副主委主動和我握手,笑著勉勵我:“民建大有可為。”隨著時間推移,我越發感覺到,所在的單位是融洽、和諧、互助、進取的集體,民建是堅持民主、團結、創新、奉獻精神的組織。為了無縫切入工作,更好服務會員,我選擇加入了民建。通過會史的學習,了解了民建走過的不平凡歷程;通過會章的學習,明白了民建人的使命和責任。尤其讓人激動,令人難忘的是,去年10月,作為省委會培訓班學員,有幸走進了民建發源地—重慶,參觀了較場口、特園等遺存,圓了作為一名民建人的最大愿望。重慶期間感受到的民建老一輩愛國情懷和精神力量,至今在我的血液激蕩,讓我回想,促我前行。
民主黨派機關人員不多,工作面大量廣,這對干部能力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市委會主要領導經常說,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求善始善終做好工作。又說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勉勵機關人員制定更高目標,爭創一流業績。在市委會主要領導“民建的生命力在于活動,凝聚力在于服務”、“參政議政是第一職能,推動發展是第一要務”、“社會服務要優先服務會員和會員企業” 和“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等理念影響下,在參與各項會務中,開拓了思路,開闊了眼界,開發了能力,本職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多次列席市政協常委會、全會。
去年,在市“雙百行動”中,我被選派到常山縣最大的鄉鎮—芳村鎮擔任工業副鎮長,分管工業、服務業、安全生產、消防、食品藥品、環保等工作。這是錘煉干部和履職參政的平臺,我倍加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特別是分管的幾項工作責任重大,壓力山大。我經常自嘲手握經濟、平安、生態三張報表,既要發展經濟,又要守住底線、紅線,實際上是在刀尖上跳舞。也只有在這里,才體會到基層工作的艱辛,鄉鎮干部的不易。經過努力,分管的工業平臺建設、招商引資、安全生產等工作取得較好成績,所在鄉鎮在全市百個鄉鎮“分類爭先”考核和全縣綜合考核中名列前茅。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進入關鍵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更進了一步。進入新常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全局高度,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戰略思想。浙江是全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排頭兵。近年來,我省打出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換三名”、“四邊三化”等一系列轉型升級組合拳;針對經濟下行壓力,今年加大了浙商回歸、小微企業成長等工作力度。面對新情況新任務,全省七千多民建人應進一步增強“三個自信”,認清形勢,明確方向,敢于創新,勇于擔當,為建設“兩美浙江”、推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浙江的生動實踐作出應有貢獻。
參加工作后,曾經有兩年時間蝸居在城西單位宿舍。這一片是衢州的老城區,房子低矮破舊,像是棚戶區。單位在城東,從宿舍去單位,需要穿過許多狹長的小巷。快要走出小巷時,會看到一扇破舊的、兩側掛著許多牌子的大鐵門。鐵門里是個小小的院子,一幢滿是爬山虎的看不出墻體顏色的老房子。這處年代久遠的建筑藏身在靜寂的巷子里,少有人關注,顯得神秘。每天,我匆匆地從它身邊走過,一直走進城東有著實木地板、立式空調、寬敞舒適的政府部門辦公室。不經意間,看到一大堆牌子里,赫然有“中國民主建國會”。這是衢州的民主黨派樓。在它身上,貼著低調、獨立、寒酸、冷清的標簽。從沒有想到,有一天我會走進這幢大樓,成為一名黨派機關干部,并且一直工作至今。
若干年后,市里的一次公開選調,讓我機緣巧合地進入民建衢州市委會機關工作。出乎想象的是,在這幢看似沉悶的建筑里,其實充滿生機和活力:經常會有各界會員交流思想,經常會有形式多樣的活動,經常會有上級領導走訪慰問。民建領導人,雖然有職位高至廳級、部級甚至副國,卻一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進入民建機關不久,召開全市基層組織工作會議。在東方大酒店大廳,省委會黃小杭副主委主動和我握手,笑著勉勵我:“民建大有可為。”隨著時間推移,我越發感覺到,所在的單位是融洽、和諧、互助、進取的集體,民建是堅持民主、團結、創新、奉獻精神的組織。為了無縫切入工作,更好服務會員,我選擇加入了民建。通過會史的學習,了解了民建走過的不平凡歷程;通過會章的學習,明白了民建人的使命和責任。尤其讓人激動,令人難忘的是,去年10月,作為省委會培訓班學員,有幸走進了民建發源地—重慶,參觀了較場口、特園等遺存,圓了作為一名民建人的最大愿望。重慶期間感受到的民建老一輩愛國情懷和精神力量,至今在我的血液激蕩,讓我回想,促我前行。
民主黨派機關人員不多,工作面大量廣,這對干部能力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市委會主要領導經常說,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求善始善終做好工作。又說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勉勵機關人員制定更高目標,爭創一流業績。在市委會主要領導“民建的生命力在于活動,凝聚力在于服務”、“參政議政是第一職能,推動發展是第一要務”、“社會服務要優先服務會員和會員企業” 和“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等理念影響下,在參與各項會務中,開拓了思路,開闊了眼界,開發了能力,本職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多次列席市政協常委會、全會。
去年,在市“雙百行動”中,我被選派到常山縣最大的鄉鎮—芳村鎮擔任工業副鎮長,分管工業、服務業、安全生產、消防、食品藥品、環保等工作。這是錘煉干部和履職參政的平臺,我倍加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特別是分管的幾項工作責任重大,壓力山大。我經常自嘲手握經濟、平安、生態三張報表,既要發展經濟,又要守住底線、紅線,實際上是在刀尖上跳舞。也只有在這里,才體會到基層工作的艱辛,鄉鎮干部的不易。經過努力,分管的工業平臺建設、招商引資、安全生產等工作取得較好成績,所在鄉鎮在全市百個鄉鎮“分類爭先”考核和全縣綜合考核中名列前茅。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進入關鍵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更進了一步。進入新常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全局高度,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戰略思想。浙江是全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排頭兵。近年來,我省打出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換三名”、“四邊三化”等一系列轉型升級組合拳;針對經濟下行壓力,今年加大了浙商回歸、小微企業成長等工作力度。面對新情況新任務,全省七千多民建人應進一步增強“三個自信”,認清形勢,明確方向,敢于創新,勇于擔當,為建設“兩美浙江”、推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浙江的生動實踐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