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股份海外拓展竹炭業
發布時間:2015-06-23 10:30:25
|
作者:
本報訊(記者 劉威) “公司在老撾投建的60多孔炭窯產出了第一批200多噸竹炭,目前,首個集裝箱已進入日本市場銷售,貨值20萬元。”6月15日,浙江民心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民心股份)董事長包立根介紹。
在老撾出爐的竹炭,僅僅是民心股份“海外試水”竹炭產業的開始。據了解,企業計劃將老撾作為新的產業基地,計劃下半年再建90余孔炭窯,最終實現1500噸的年產能。
近年來,國內竹炭產業的不斷發展,致使產能過剩、利潤銳減。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民心股份也不得不叫停竹炭生產線,轉而“跨界”發展房地產、電子商務等其他領域。
然而,包立根還是舍不得放棄起家的竹炭。產業轉型的陣痛讓他理清了新的發展脈絡,并將目光鎖定了老撾。經過前期數月的考察,企業在今年年初計劃投資300多萬元,在當地打造150多孔炭窯。“我們輸出技術、管理人才,再借助當地較低的勞動力、原料成本,從而拉高利潤空間。”包立根算了筆賬,相較國內,老撾等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可降低約6成,原料成本更能降低約7成。以一個集裝箱貨值20萬元人民幣的竹炭為例,在國內生產可能入不敷出,但在老撾卻能獲得數萬元的利潤。
老撾試水成功后,民心股份又將產業的觸角伸至保加利亞。據了解,該國森林覆蓋率約30%,木炭是當地人重要的生活能源。包立根介紹,當地木炭大多源于民間自發燒制,成規模的企業少之又少。按一家人每月用木炭75公斤來計算,一年消耗木材將達到2.5噸,資源消耗量大且污染環境。
而民心股份在該國投建的80座炭窯中,可燒制出熱量高、燃燒時間長、產量大的竹炭,不僅效能增倍,其成熟的技術更能大大降低產業對生態的破壞。這不僅可幫助企業拓寬銷路,更能減少該國對森林資源的破壞。老撾、保加利亞的異國燒炭之旅,儼然讓包立根看到了產業的明天。“燒了20多年的竹炭,原以為日薄西山了,沒想到在海外竟有如此廣闊的空間。”對于竹炭產業的未來,包立根充滿了信心。
(本文轉載自2015年6月18日的衢州日報首版頭條 浙江民心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民建會員企業)
在老撾出爐的竹炭,僅僅是民心股份“海外試水”竹炭產業的開始。據了解,企業計劃將老撾作為新的產業基地,計劃下半年再建90余孔炭窯,最終實現1500噸的年產能。
近年來,國內竹炭產業的不斷發展,致使產能過剩、利潤銳減。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民心股份也不得不叫停竹炭生產線,轉而“跨界”發展房地產、電子商務等其他領域。
然而,包立根還是舍不得放棄起家的竹炭。產業轉型的陣痛讓他理清了新的發展脈絡,并將目光鎖定了老撾。經過前期數月的考察,企業在今年年初計劃投資300多萬元,在當地打造150多孔炭窯。“我們輸出技術、管理人才,再借助當地較低的勞動力、原料成本,從而拉高利潤空間。”包立根算了筆賬,相較國內,老撾等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可降低約6成,原料成本更能降低約7成。以一個集裝箱貨值20萬元人民幣的竹炭為例,在國內生產可能入不敷出,但在老撾卻能獲得數萬元的利潤。
老撾試水成功后,民心股份又將產業的觸角伸至保加利亞。據了解,該國森林覆蓋率約30%,木炭是當地人重要的生活能源。包立根介紹,當地木炭大多源于民間自發燒制,成規模的企業少之又少。按一家人每月用木炭75公斤來計算,一年消耗木材將達到2.5噸,資源消耗量大且污染環境。
而民心股份在該國投建的80座炭窯中,可燒制出熱量高、燃燒時間長、產量大的竹炭,不僅效能增倍,其成熟的技術更能大大降低產業對生態的破壞。這不僅可幫助企業拓寬銷路,更能減少該國對森林資源的破壞。老撾、保加利亞的異國燒炭之旅,儼然讓包立根看到了產業的明天。“燒了20多年的竹炭,原以為日薄西山了,沒想到在海外竟有如此廣闊的空間。”對于竹炭產業的未來,包立根充滿了信心。
(本文轉載自2015年6月18日的衢州日報首版頭條 浙江民心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民建會員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