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龍游縣三支部調研衢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
龍游縣七都上昌“祖傳產母藥”
發布時間:2015-06-26 14:25:25
|
作者: 民建龍游縣三支部 修敏
近日,民建龍游縣三支部一行慕名來到龍游七都上昌“祖傳產母藥” 傳承人楊來寶家中,了解“祖傳產母藥”歷史和發展情況:
史料記載:“明末,龍游七都上昌徐氏在溪邊浣衣,遇一鹿被獵人追捕,徐氏用裙衣救之。數月后,徐氏難產患病,清早忽聽門外有聲,見是被救之鹿口含一草贈之并磕頭離去,家人用此草煎湯服之,藥到病除。從此上昌產母藥名震龍邑并開設勤勵堂藥店,惠澤百姓。數十年后,清早期,適婺州府太爺夫人難產,后人徐氏命子前往醫治,府臺夫人平安分娩,府太爺為表彰徐氏醫術高明,特刻章印一枚相贈,上書曰:龍邑七都上滄勤勵堂祖傳徐正則男積昌孫思恭等専治胎前産後妙薬湏認桂樹爲証。自此,世代執印相傳,以保正統”。
現實中的 “祖傳產母藥”,歷經數百年,在浙江金華衢州麗水地區廣為應用,“產母藥”作為一方的中醫藥特色,是中醫藥寶庫中的一顆珍珠。金衢兩地的產婦、流產患者有著常規服用“產母藥”的習慣,以促進產婦的產后恢復、通乳、預防和治療產后各并發癥。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口的流動,良碑的傳頌,名譽省內外,亦不乏有海外人士不遠萬里前來求醫問藥。
作為當事人夢想能把“產母藥”大力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產母藥”,信賴“產母藥”,最終受惠于“產母藥”。但是,要想規模發展,還存在諸多困難,通過實地查看,得知,目前生產形式還處于小作坊,受資金缺、場地小、設備簡單所限,出產量低,一年才3萬多藥貼,已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且歲月不饒人,當年的“祖傳產母藥”掌門人楊來寶先生,如今也已是七旬老人,兒女又另有事業,難以顧及,正統藥何去何從面臨瀕危。
眼下,作為七都上昌“產母藥” 能入選衢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里的為數極少的傳統醫藥,已經說明受到有關政府部門的重視,以及有民間的良好口碑。我們希望能夠得到當地政府有關政策扶持,規模發展“祖傳產母藥”,研制出更多的藥劑如“產母藥”沖劑、藥丸等, 讓“祖傳產母藥”這一國之瑰寶得以推廣,更好更多地造福民眾。
史料記載:“明末,龍游七都上昌徐氏在溪邊浣衣,遇一鹿被獵人追捕,徐氏用裙衣救之。數月后,徐氏難產患病,清早忽聽門外有聲,見是被救之鹿口含一草贈之并磕頭離去,家人用此草煎湯服之,藥到病除。從此上昌產母藥名震龍邑并開設勤勵堂藥店,惠澤百姓。數十年后,清早期,適婺州府太爺夫人難產,后人徐氏命子前往醫治,府臺夫人平安分娩,府太爺為表彰徐氏醫術高明,特刻章印一枚相贈,上書曰:龍邑七都上滄勤勵堂祖傳徐正則男積昌孫思恭等専治胎前産後妙薬湏認桂樹爲証。自此,世代執印相傳,以保正統”。
現實中的 “祖傳產母藥”,歷經數百年,在浙江金華衢州麗水地區廣為應用,“產母藥”作為一方的中醫藥特色,是中醫藥寶庫中的一顆珍珠。金衢兩地的產婦、流產患者有著常規服用“產母藥”的習慣,以促進產婦的產后恢復、通乳、預防和治療產后各并發癥。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口的流動,良碑的傳頌,名譽省內外,亦不乏有海外人士不遠萬里前來求醫問藥。
作為當事人夢想能把“產母藥”大力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產母藥”,信賴“產母藥”,最終受惠于“產母藥”。但是,要想規模發展,還存在諸多困難,通過實地查看,得知,目前生產形式還處于小作坊,受資金缺、場地小、設備簡單所限,出產量低,一年才3萬多藥貼,已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且歲月不饒人,當年的“祖傳產母藥”掌門人楊來寶先生,如今也已是七旬老人,兒女又另有事業,難以顧及,正統藥何去何從面臨瀕危。
眼下,作為七都上昌“產母藥” 能入選衢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里的為數極少的傳統醫藥,已經說明受到有關政府部門的重視,以及有民間的良好口碑。我們希望能夠得到當地政府有關政策扶持,規模發展“祖傳產母藥”,研制出更多的藥劑如“產母藥”沖劑、藥丸等, 讓“祖傳產母藥”這一國之瑰寶得以推廣,更好更多地造福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