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衢州
我的位置:主頁  > 地方信息 > 衢州
赴重慶市社會主義學院學習有感
——重溫會章會史
發布時間:2015-09-09 09:58:13
  |  
作者: 民建龍游縣基層委員會 修敏
    今年“七一”期間在龍游縣委統戰部的組織安排下,民建龍游縣基層委員會部分會員到重慶市社會主義學院學習培訓,并實地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歌樂山烈士陵園、白公館、渣滓洞,參觀民主黨派發源地特園紀念館。
    在學院課程安排了學習重慶市的各民主黨派歷史和現狀,主講教授還介紹重慶的歷史淵源,重慶有“雙重喜慶”之意,有“山城”之稱,因大巴山、巫山、武陵山環繞霧多,又素有“霧都”之稱,流經重慶的主要河流有長江、嘉陵江、烏江等,抗戰時期,重慶又稱為戰時首都即“陪都”,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舞臺,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以及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英雄之城”、“不屈之城”。從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侵略者實施陸海空部隊聯合,對重慶進行了長達六年多的狂轟濫炸,史稱“重慶大轟炸”,其地域之廣泛、轟炸之頻繁、死傷之慘重,日本鬼子犯下滔天罪行,罄竹難書,在如此災難下,重慶民眾絕不向苦難低頭的堅毅決心,表現出“愈炸愈勇”的精神,令世界動容。
    課堂上還介紹了特園、歌樂山烈士陵園、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基本情況,接著由學院老師帶我們實地參觀,一段段真實的革命歷史展現在我們眼前。
    首先我們實地參觀了特園公館,公館主人鮮英(1885-1968),男,字特生,四川西充人,著名民主人士,在抗戰勝利前后,特園曾是中共和各民主黨派活動的重要場地之一,是中央中央南方局在重慶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歷史見證。講解員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1938年底,周恩來與董必武從武漢抵渝與鮮英商議,將特園作為中共與各界人士共商國是的場所,特別提到會有風險,鮮英當場表示“共赴國難,我一愿意,二不怕”,“一愿意,二不怕”,特別簡單的6個字,曾經在無數民主人士的腦海中深深扎根。1941年2月,張瀾、黃炎培、梁漱溟等在特園秘密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并將總部設在特園,鮮英被推舉為中央委員。鮮英舉家傾產,支援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民主進步事業,獲有“孟嘗君”的稱號。1945年,毛澤東來重慶談判,曾三次訪問特園,重慶談判的許多細節在此形成;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上世紀40年代后期慨然書贈“民主之家”匾額。參觀特園深切體會到什么是“國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為重”,了解到怎樣的人才能稱之為“仁人志士”,感悟到“團結就是力量”對于我們國家乃至整個中華民族是何等重要。
    接著又來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參觀,館中的主題雕塑形象藝術性地再現了毛澤東在重慶與各民主黨派領袖及愛國民主人士共商國是的情景,讓人感慨萬千。陳列館記載了各民主黨派從建立到發展的歷史,展現了各民主黨派以及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攜手共進的光輝歷程。
    在這里,我聆聽著講解員細致的講述,感受著歷史的滄桑巨變。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盟,每個黨派都有自己的英雄故事,忘不了聞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的演講》中那擲地有聲的“我們的光明,就是反動派的末日”……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這些民主先賢們與千百萬我黨革命烈士一樣從容不迫地面對死亡呢?原來,他們都有一顆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心,都有一腔建立獨立、富強、共和的中國的情。他們不是養尊處優、只讀圣賢書、不聞窗外事,而是以筆作刀槍,甚至投筆從戎,或教育民眾、或爭取進步力量,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為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而不懈奮斗。置身在發黃的老照片、歷史資料之中時,我突然發現,黨派區別只是表面,而實質上,他們早已是堅不可破的一體,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民主富強,他們早已成為骨肉相連的一家親。陳列館豐富的圖片、翔實的文字以及富有歷史厚重感的一件件實物,指引著我們循著八大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一同走過的崢嶸歲月,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優良傳統和高尚風范,打牢了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經受了一場革命前輩和民主先賢們的豐功偉績和高風亮節給予我們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盛大洗禮。
    走到中國民主建國會展區,看到了民建歷屆主席黃炎培、胡厥文、孫起孟及民建中央主要負責人的大量珍貴照片,進一步了解會史,中國民主建國會于1945年12月16日在重慶成立,成立時期政治主張:“世界要和平、政治要民主、經濟要發展、社會要公平、教育要普及”。發起人黃炎培,字任之,清末舉人,是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的創始人,他提倡興辦職業教育,關心社會就業,發表過很多文章和演說,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蘇省教育司司長,江蘇省議會議員等職,1915年赴美國考察,回國后在上海創立中華職業教育社,任理事長。抗戰期間他與鄒韜奮等愛國民主人士同任國民參政員,1941年參與發起籌組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1945年7月1日至5日,為促成國共雙方恢復商談,黃炎培一行,由重慶飛往延安,在延安受到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接見。黃炎培參訪團一行,親身感受到邊區政府的民主氛圍,看到了古老中國的未來和希望,期間,毛澤東問黃炎培有什么感想,黃炎培坦率地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澤東聽了他這番話后,回答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毛澤東、黃炎培的對話,世人稱作“黃氏周期率”,黃先生真不愧是一位政治家。他對中國幾千年歷史規律的分析,真可謂鞭辟入理,言簡意賅,切中要害。回到重慶,黃炎培著出《延安歸來》一書,在全國掀起了軒然大波,產生了巨大的政治影響,書中介紹了他訪問中的所見所聞,呈現給外界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他向國統區人民介紹了一個真實的延安,一個令人感到親切有著光明前途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風貌。并把和毛澤東的一段精辟的對話,寫了進去,在民主黨派中產生了積極影響。經過延安會談形成紀要,使中共與民主黨派進一步找到了民主建國的共同點,明確了斗爭方向和目標,為爭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爭取和平民主的共同斗爭奠定了基礎。同時,民主黨派人士與中共進一步增進了了解和友誼,促進了更親密的合作和共同的斗爭。
    參觀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不僅讓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8個民主黨派的產生、發展有了比較系統和深刻的認識。更令我震撼的是,在那些腥風血雨的歲月里展現出來的革命先賢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不畏艱險的奮斗精神、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勇于犧牲的奉獻精神和吃苦耐勞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中國民主建國會一路風雨走來已經70年了,看到這些展覽中展現的民建組織的風雨歷史結合自己一路走來的心歷歷程,感慨萬千,不由得使我想起自己加入民建的往事。那時我對組織并未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甚至多少有些顧慮,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自己的思想還沒完全清醒,旁人對于民主黨派甚至多少還有些輕蔑,所以也難免有些顧慮了。我為何加入,其實有一句很簡單、樸實的話卻使義無反顧我走上了這條路,那就是陳雪坤前輩對我說:民建在歷史上有很多仁人志士,社會賢達,大學者、大專家,如黃炎培、孫起孟等我聽后如雷貫耳,正是對這些偉人的敬仰,我做出了加入民建的決定。
    最后,我們來到了歌樂山,巍巍歌樂,嘉陵之上,重慶龍脈,蒼翠之地,它記錄了這座城市最殘酷的歷史片段,留下了太多血與淚的故事,承載了新一代中國人寶貴的愛國情懷。這里曾經發生過震驚中外的11•27大屠殺,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了這一片鮮綠的大地,時至今日仍在人們的心中流淌,成為我們心中揮之不去的記憶。這里有關押烈士的白公館和渣滓洞監獄,有烈士陵園和陳列館,這里有青山綠水,這里也有莊重與嚴肅。現在,就讓我們帶著無比沉重和崇敬的心情,一起去感受一下那一段艱苦斗爭的歲月吧,當你來到這里以后,你才更能夠了解到烈士們當初是飽受了怎樣的折磨,才會明白是何等的殘酷,你也才可以體會到那種堅強卻又悲壯的斗爭精神。
    來到白公館和渣滓洞景區,雖說這里曾經關押了許多革命烈士,不過它周圍的環境的確非常優美。一路上綠樹環繞,空氣清新,不絕于耳的鳥鳴和暗暗的花香,讓你感受到的清幽與寧靜,再與牢房那一些殘忍、悲壯的畫面對比,讓你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無法想象眼前的風景與飽受了非人折磨的痛苦,才體會到那種堅毅不屈和悲壯的革命精神。
    渣滓洞原為一小煤窯,距白公館2.5公里,渣滓洞原是身處歌樂山腳下的一個小煤窯, 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后被國民黨的軍統特務霸占改建為監獄,專門關押共產黨人士及教育、民主人士。渣滓洞三面臨山,前臨深溝,地勢險峻而隱秘。在牢房的不遠處,就是駭人聽聞的渣滓洞審訊室,里面陳設的各種刑具讓人看了以后都不禁生出幾分恐懼。老虎凳、烙鐵、竹簽、辣椒水……各種刑具應有盡有。關押在此的有“挺進報”案等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許建業等,最多時達三百余人,有文藝作品《烈火中永生》以此為原型。
    白公館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1939年,戴笠在歌樂山下選址時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將它買下,改造為關押革命者的監獄,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于此,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們稱作:“兩口活棺材”。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云,徐林俠夫婦及幼子(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小蘿卜頭)也是關押在這里,并相繼被害,還曾關押《紅巖》小說的作者羅廣斌等人,當他們得知新中國成立之后,按捺不住激動和喜悅的心情,并堅信重慶即將解放,憑借想象親手制作了一面五星紅旗,準備等到重慶解放的時候就高舉著它,沖出牢房,去迎接那激動人心的時刻。但是,在重慶“11.27”大屠殺那天,只有羅廣斌一人從虎口脫險。
    渣滓洞、白公館的先烈們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什么是精英?什么是民族的脊梁?先烈們就是最好的代表,他們就是精英,民族的脊梁。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在與反動勢力作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實踐中,用熱血與生命錘煉、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這就是“紅巖精神”,“紅巖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共產主義精神的有機統一,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
    “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戰爭年代雖已過去,但英烈們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會一次次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感受“紅巖魂”,我們面對的不應僅僅是展板上的內容,也不是心中的一時的情緒涌起,也不單單是對罪行的仇恨。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以紅巖精神不斷鞭策工作和生活,對幸福生活的珍惜; 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不斷深入,國際之間的爭端加劇。因此,我們必須居安思危,不僅要增強國家實力,增強憂患意識,增強保家衛國意識,更要傳承老一輩革命家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豐富我們的精神家園,從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最近的中文字幕视频完整| 成人午夜福利电影天堂|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免费日韩一级片|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 |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视频完整版 | 日本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av| 国产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男人一进一出桶女人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 鲁啊鲁视频在线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caoporn地址|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国精产品wnw2544a| 亚洲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色多多在线观看| 日日夜夜操操操|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四虎| 日本a级片免费看| 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性色av毛片特级|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制服美女视频一区| www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