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滴”“滴滴”……民建市委會機關朱曉君的手機響個不停,笑容綻放在她的臉上,是有什么樣的喜事啊?朱曉君遞過手機一看,原來是民建會員發來的微信紅包。
“你幸福的嘞,這么多的紅包,而且都這么大個!”朋友羨慕贊嘆道。
朱曉君抿嘴一笑,答道:“這不是給我的,我只是暫時接收下。”
“那是給誰的?”朋友好奇的問道。
“給幾個家庭困難的老人家的。”
原來這事情,還要追溯到前幾天的一次民建QQ群聊天上,某支部在群里說起去慰問衢州市衢江區原廟前鄉的一戶貧困家庭,說起大山深處老人們的悲苦,群里另外一個會員吳宏樹說那是他外婆的老家,他小時候就生活在那里,對那里的人很熟悉,也深知為了銅山源水庫,大山里的人們無怨無悔的付出了很多,有能力的都走出了大山,可憐的是那些孤寡老人,沒有經濟來源,身體還受到疾病的困擾。在一番討論下,群里的人說,我們給他們送上點溫暖吧。于是,由會員吳宏樹多次赴廟前了解情況,落實貧困對象,而一封冬季送溫暖的倡議書則很快就在民建QQ群和民建微信群里傳遞。
倡議剛發出,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會員們紛紛將微信紅包直接發給我,一個限額的不夠,再發一個;有些會員沒有微信紅包,也用不來轉賬等方式,直接來到辦公室,交付現金;會員陳德輪從龍游將衣服托運過來;會員包立根自己躺在病床上,還心系這次的倡議活動,讓公司里的員工送上了嶄新的竹炭被;會員吳宏樹根據了解到的老人身體狀況,一一為其準備對應的藥品。
在連續兩個多禮拜的雨天后,看到天氣預報說要開始降溫了,熱心的會員們著急了,11月22日的天氣預報是陰天,雖然是周日,但是大家放棄休息時間,匯聚在一起,驅車前往廟前。我們首先來到了余家村的儲德林和張娜伲老人家。儲老今年80歲,因為腦溢血后遺癥,身體行動不便,只能干坐在凳子上,看到我們拎著那么多東西,很想站起來感謝,我們讓他不要激動。而79歲的張奶奶聽說我們今天要去她家,就到后山上去挖竹筍,帶路的老鄉找到她,她一個早上只挖了兩根筍,她說那是她唯一能夠準備用來感謝我們的禮物了。看到我們,張奶奶激動的熱淚盈眶,我們走了,她還送了很遠,看了很久……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田邊村的胡翠英老人家,胡奶奶85歲了,脊柱嚴重變形,使得她還沒有我那8歲的兒子個子高,也就什么活也干不了,還有嚴重的高血壓和心臟病,家里兩個兒子,大兒子得了精神病,常年服藥。二兒子四十幾歲才娶上媳婦,結果又做了一場手術,讓家里更加的困難。
最后,我們到了童春香老人家,她今年79歲,大兒子5年前肝癌去世,丈夫二年前肺癌去世,小兒子長年在外務工,留下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她一人在家,而她自身也因為曾經得過中風而留下了后遺癥,半邊無法行動,同時還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
我們每到一戶,都細細的了解他們的基本狀況,送上米油、衣服、棉被及每人1800元的慰問金。其實,每個不幸的家庭都有其不幸的故事,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不幸的他們送去一點點的溫暖,就像黑夜里那一點點燭光,盡管微弱,但至少不會黑暗。
此次冬季送溫暖活動是我們社會服務工作的一個創新,首先是主動性。這是民建會員自發要求組織開展的活動,表達了會員們的主動性,會員的積極性高漲,會員參與率也很高。其次是需求性。此次活動幫扶對象的落實,由會員多次趕赴村里,了解村里的貧困老人實際狀況,并將老人們的具體情況一一展示在群里,讓會員們對要幫扶的對象情況有所了解。第三,公開性。活動全程都第一時間在民建QQ群及微信群里公開,從倡議書的發出、募捐資金的一筆筆涌入、物資的收到都會隨時更新,透明度很高,最后結束時也將所有明細都公布在群里,使人一目了然。第四是創新性。此次活動通過衢州民建QQ群和衢州民建微信群發布,還使用了當前最新的微信紅包方式募捐,有會員評論當今社會外面的幫扶很多都不敢去參與,現在我們民建自己的幫扶,讓其相信付出的愛心會到需要的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