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月27日電 (楊韻儀周禹龍)1月27日,在此間舉行的浙江省兩會上,浙江省政協委員、衢州市副市長、民建衢州市委會主委馬梅芝在杭州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浙江要從全球視野出發,大力推進以供給側改革為主,供給側與需求側聯動的改革。
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出現了兩大現象:一是全球貿易增幅首次低于世界經濟增幅;二是很多中國人都跑到國外去買東西了,搶購“馬桶蓋”的現象屢見不鮮。
“這說明需求側和供給側都出現了問題,因此中國推出供給側改革。”作為民建會員,馬梅芝對供給側改革進行了深入思考。她認為,浙江需要推進供給側與需求側聯動改革,因為供給側解決的是中期、長期問題,需求側則解決即期、短期問題,“即期、短期、中期、長期”是一個有機的鏈條。
她以衢州“三農”改革為例,在供給端發力的同時,自2015年以來,衢州以區域公共農產品“三衢味”品牌為抓手從需求端發力,每年提升農產品銷售15億元以上,每只雞、鴨的市場售價從40-50元提升到了300元左右,僅一家公司就年銷售獼猴桃3億元以上,有力推動了市場作用的發揮。
同時,馬梅芝認為,深化供給側改革,也需要從全球的眼光對經濟布局進行調整。而在這一方面,衢州已經走在前列。
馬梅芝介紹,浙江省是中國進出口貿易大省、強省,力爭國際進口市場謀劃在前、行動在前、走在前列。因此,衢州市提前謀劃了“中國國際進口健康產品博覽會”項目。
“實際上,浙江企業已在需求側領跑,十年前,中國人跑到全球買東西,而今天已逐步轉向外國人跑到中國來買東西。”馬梅芝介紹,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確定將參加2018年6月份在衢州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健康產品博覽會。”
同樣立足全球視野,列席政協第十二屆浙江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英國浙江聯誼會榮譽會長、英國愛貝飾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雪琳認為,在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進程中,可以充分發揮電子商務這一浙江的強項,通過要素的有效配置,讓“浙江制造”走向世界。
在通過“互聯網+”技術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隗斌賢特別強調了創新的作用,他認為,要通過創新實現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技術。
隗斌賢總結,供給側改革雖然看起來就是供求矛盾問題,但根本則是結構性的問題,基礎是動能轉換,關鍵是通過創新增加有效供給,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