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周俅俊論:執政能力與“參政能力”
發布時間:2004-09-23 13:51:02
|
作者: 周俅俊
在學習《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后, 不禁思考一個問題,這就是在我國“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中共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相互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這樣一種政黨制度的框架內,當執政黨自身提出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時,民主黨派是否也面臨參政能力建設的問題,兩者是否有著必然的聯系?  政黨是由具有共同政治目標和政治理念的人們自愿組織起來從事政治活動的團體。我國的各民主黨派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和相應的社會基礎都有各自聯系的群體,形成了不同界別的特色。我國的民主黨派作為政治聯盟性質的政黨,具有進步性和廣泛性相結合的特點,這也是民主黨派區別于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顯著特點。然而,各民主黨派把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作為新世紀的奮斗目標,體現了與中國共產黨現階段目標的一致性,奠定了與中共親密合作、共創偉業的政治基礎。由此,我國的各民主黨派已經成為各自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成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所以說,民主黨派與執政黨合作和參政的定位,就充分擁有向執政黨充分表達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話語權,并為執政黨提供力量支持,中共的執政能力與民主黨派的參政能力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四中全會的《決定》指出,“當今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是: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執政能力建設涵蓋的“五種能力”已十分明確。然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中共的執政能力與民主黨派的參政能力從內容上又有著何種關聯?民主黨派提高參政能力又該如何做起?個人認為,從“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定位出發,根據民主黨派工作實踐,提高民主黨派參政能力,主要擬從下列方面著手。
判斷辨別的能力。就是說要正確地認清形勢,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改革處于攻堅階段、發展處于關鍵時期,新舊體制、新舊矛盾、新舊思想觀念互相交織,這就要求我們正確地把握形勢,分清主流和支流,明辨方向。堅定理想信念,珍惜黨派人士的榮譽,遵循黨派《章程》,增強履行政黨職能意識,進一步振奮精神,努力工作。
社會實踐的能力。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提高民主黨派參政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參政議政實踐。離開參政議政實踐,參政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在中共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時,民主黨派成員決不是傍觀者,而是忠實的實踐者,作為黨派成員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把立足本職和奉獻社會結合起來,充分運用會員的個人所長和黨派的組織優勢,通過廣泛參與社會的實踐活動來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積極參與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為社會服務活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深入調查研究的能力。深入調查研究是參政議政的一項實踐活動,也是參政議政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調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所研究對象的真實情況和全部資料,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政治協商的質量,認真做好重點課題的調研,實事求是地反映社情民意。  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中有的同志說,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這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但是一碰到具體實際,例如,地方上的一些建設項目,究竟是民心工程還是政績工程?就很難吃準,這就需要我們提高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分析研究是一種綜合能力,是與成員自身的素質密切相關。要提高自身素質,首先,必須加強政治理論、方針政策和經濟、法律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其次,積極從事參政議政的實踐,不斷積累參政議政工作的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在領會中國共產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同時,結合提高民主黨派的參政能力一起思考,讓每個黨派成員都自覺樹立這種意識,才能輔以完成中共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