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性平:學習中共中央中發〔2005〕5號文件進一步加深對我國政黨制度的認識和理解
發布時間:2005-04-19 08:42:10
|
作者: 寧波市政協副主席、民建寧波市委會主委 項性平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中發〔2005〕5號文件,以下簡稱《意見》)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大舉措,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中的一件大事。
《意見》充分體現了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于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理論觀點和政策思想,闡明了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必然性、合理性和優越性;對十五年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豐富實踐進行了科學的總結,針對當前形勢下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論觀點和政策措施,體現了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體現了我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也體現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共同意志和愿望,是指導我國新世紀新階段多黨合作事業的綱領性文件,對于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民主政治實踐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三代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都為這一制度的形成、鞏固和發展、加強作出了重要貢獻。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在新中國成立后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確立了多黨合作的基本格局;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中央領導集體,科學闡明了新時期民主黨派的社會基礎和性質,明確多黨合作是我國政治制度的一個特點和優點,鞏固和發展了中國特色政黨制度;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共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結合新形勢和新任務,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
1989年,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在與各民主黨派充分協商的基礎上,中共中央制定并頒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簡稱〔1989〕14號文件),文件全面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成功經驗,闡明了民主黨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參政黨地位,提出了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履行職能的總原則,成為指導多黨合作和民主黨派工作的一個綱領性文件,推動了多黨合作事業的蓬勃發展。
在〔1989〕14號文件下發和實施15周年之際,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為適應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總結15年來多黨合作的成功經驗和充分聽取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建議基礎上又下發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意見》翔實,具有可操作性,作為參政黨首先是學習好、理解好、實踐好。我想從兩方面談一些學習的認識和理解。
一、進一步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政黨制度。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對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國際敵對勢力仍竭力對我國實行“西化”、“分化”的戰略,妄圖破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而代之以西方多黨制。隨著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一方面發展中出現了一些比較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另一方面也相應地要求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意見》的頒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政黨制度必須從本國國情和具體實際出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我國的確立和發展,決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實必然性。在近代歷史上中國曾經實行過多黨制和一黨制,但因為脫離實際和國情結果以失敗而告終。
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一度盲目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設立議會,實行多黨制,一時間300多個政黨相互攻擊,爭權奪利,彼此傾軋,搞得烏煙瘴氣。孫中山先生痛心地說過:“現在代議士都變成了豬仔議員,有錢就賣身,分贓貪利,為全國人民所不齒。各國實行這種代議政體就免不了流弊,不過流傳到中國流弊更不堪罷了。”結果西方多黨制在中國實行不到二年就草草收場。國民黨上臺實行一黨專制,違背了中國人民要求民主、反對獨裁的愿望,結果不僅沒有改變中國積弱積貧的狀況,反而將中國推向更加動蕩和衰敗,最終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正是在深刻總結歷史教訓的基礎上,在新中國誕生后實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使中國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在文化大革命10年內亂中,多黨合作遭到嚴重破壞,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改革開放以后,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在中國鼓吹私有化、多黨制,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綜上所述,歷史反復證明在我國搞一黨制,盲目照搬西方多黨制都不行,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評價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政黨制度,關鍵看是否符合本國國情,有利于維護國家政局的穩定,增進人民的團結,促進生產力的持續發展,這是鄧小平理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
我國實行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完全符合我國國情的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實行這個制度,既避免了多黨競爭、互相傾軋所造成的混亂,又克服了一黨專制、缺少監督所導致的弊病,既能實現集中統一領導,又能實現廣泛的政治參與,既有利于政局的穩定和人民的團結,又有利于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可以說,實行這種制度,實現了一黨領導多黨合作的統一,一黨執政與多黨參政的統一,改革發展與社會穩定的統一。這已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所證明。
新中國成立55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普遍改善,民族團結不斷加強,社會安定,政治穩定,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成為世界上發展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這是有目共睹的。我深刻認識到,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結果,是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結果。
二、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增強自身建設,努力提高參政能力。
面臨新世紀新任務,為貫徹好落實好5號文件的精神,擺在我們參政黨面前的重要課題是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我們成員的政治素質,從而進一步增強履行職能的緊迫性、自覺性,以努力提高參政能力。
首先,堅持共同理想,堅定政治方向。
這就要求參政黨的成員要講政治。
我們的共同理想是建設高度民主、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當今最大的政治。
作為參政黨能否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否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這是關系政治原則和政治方向的大問題。
我們講政治,就是要在大是大非前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能否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否自覺抵制西方“多黨制”“議會制”的侵襲,這就要求我們的同志堅持正確的方向和政治立場,要有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感性,這樣在是非面前不致迷失方向。
其次,發揚優良傳統,真誠與黨合作。
民主黨派從成立之初就與中共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關系,隨著革命斗爭的深入,我們民主黨派逐步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代表,才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才是領導帶領中國人民奪取革命和建設勝利的保證。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是由我國的歷史和現實條件決定的。回顧黨的歷史,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這是我們民主黨派在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中最深切的體會,所以我們黨派老一輩領導人和廣大成員作出了擁護和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抉擇,并與中共建立了風雨同舟、真誠合作的親密關系。
在新的歷史時期,民主黨派遵照“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成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參政黨,只有繼承和發揚與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優良傳統,我們民主黨派才能在新時期繼續發揮其歷史作用,并在當今現代化建設中有所作為。
再次,增強參政能力建設,認真履行職責。
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更不同于群眾團體,區別于學術組織,參政黨的地位、性質和作用決定了它必須作為一個政治組織“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所以民主黨派的成員,應具有較高的理論修養,應該熟悉參政黨的特點,努力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水平,善于聽取群眾的意見,反映群眾的呼聲,掌握了解群眾的情況,做理順情緒、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工作。
善于學習和運用黨的方針政策,并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論水平,善于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中把握方向,而且通過調查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把參政黨的意見建議、真知灼見上升到政府的決策。
第四,善于團結共事,提倡奉獻精神。
李瑞環同志強調,團結是統一戰線的主題,要講統一戰線的本質、宗旨、功能和地位、范圍、對象,都離不開團結,統一戰線歷來是大團結、大聯合的,對我們民主黨派來說,既有內部的團結,也有外部的團結。在內部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風,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要提倡發揚自我教育的優良傳統,做到班子之間優勢互補,配合默契,善于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善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公正、公平處理問題,以努力增強會的凝聚力、向心力。
作為民主黨派成員,還要提倡奉獻精神。參政黨不是為了謀取個人的利益,在黨派的領導集體中多為兼職,要善于處理好黨派工作與本職工作的關系,要熱心做好黨派工作,只有這樣才不愧為參政黨的一員。
多黨合作前景美好,我們決心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與中共真誠團結合作,維護好實踐好這個《意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