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寧波市委會:關于加快我市文化設施建設的幾點建議
發布時間:2005-04-22 10:02:04
|
作者:
寧波是一座歷史名城,文化底蘊十分豐厚。近年來,我市文化建設雖然加大了投入,但與寧波所擁有的經濟地位仍然很不相稱。寧波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大市”,必須要有配套齊全的文化設施,為此,我們建議:
一、要強化協調發展的思想理念。在城市建設上不僅要重視城市的功能性質和發展趨向,還要包含著城市的品味、風格與色彩。把營造文化氛圍與理念當作經營城市的寶貴資源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融入到整個城市建設格局和整個國民經濟運行體系當中。
二、要努力建設一批支撐性、導向性、放射性、開放性和前瞻性的標志性品牌文化設施。在提煉歷史文化名城環境特色的基礎上,通過對古城風貌格局、歷史街區、鄉賢名人創意,從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全球、繼承與創新等方面,總體上體現寧波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充分展示寧波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港城形象。
三、進行體制改革與機制轉換,吸引社會力量和民資外資。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并給予政策扶持,引導、吸收非文化部門、民間資本和外來投資,建立比較完善的融資體制。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出臺與國際接軌的發展地方文化產業政策法規,支持、鼓勵非公有制企業進入或參與文化設施建設。
四、要把對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作為政府的一項實事工程。要更多地建設各種類型的、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文化設施和休閑場所。文化設施對于城市文化發展和市民文化消費都十分重要,要多形成一些文化街和有特色的文化區域。隨著“三江六岸文化長廊”、大劇院、音樂廳、美術館和城市展覽館等設施的興建,大型書店、博物館、科學館、棋院、植物園一些先進的文化設施也必須相匹配。對此,政府要加緊立項,并進行選址規劃,落實投資和經營主體。要加快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隨著市老三區所有小區的有線電視網絡的改造完成,在“模轉數”的方案與實踐中,要實現政府、企業、運營商和我們老百姓的多贏,讓數字電視走入尋常百姓家。政府要不斷滿足和引導市民的文化需求,增加對公益文化設施的投入,使更多的市民享受低價的甚至免費的文化服務。    (摘自民建寧波市委會在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的團體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