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委會:加大投入 建立緩解“兩難”的保障機制
發布時間:2005-04-25 08:42:24
|
作者:
隨著寧波市區面積的不斷擴大和人口的增加,加快了城市交通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行車難、停車難”等一系列矛盾。“兩難”的形成除了車輛增長過快、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等因素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公共服務沒有到位,而要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則關鍵在于政府的投入,包括管理資金的投入,管理設施的投入、管理人員的投入等。
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切實落實緩解“兩難”的各項措施,首先要從加大管理資金、人員的投入入手,建立緩解“兩難”的保障機制。為此,建議:
一、增加交通民警隊伍編制。增加編制是解決警力不足的首要辦法,應該按照轄區的人口數量、道路里程、機動車數量和駕駛員數量的百分比確定編制。根據以上數據的年增長率確定每年有效警力的增長數。政府有關部門要進行研究,確定交巡警隊伍的合理定編,以真正適應交通管理工作的發展需要,促進我市交通管理事業整體再上新的臺階。
二、增加協警力量。協警是交警隊伍的有效補充,承擔了協助交警疏導交通維護秩序等方面的職責,這是許多國家通用的做法。采用政府定編、財政保障的方式,招收社會閑置人員和下崗職工,既增加交通管理力量,又解決部分就業問題。
三、加大交通科技設施投入。運用先進的科技管理手段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既可以彌補一部分管理力量嚴重不足的情況,又可以提高交通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提高工作效能。市政府要借鑒國內外同類城市交通管理的成功經驗,積極推進交通管理智能化,制訂交通管理科技發展規劃,落實專項資金,加大交通科技設施的投入,提高交通管理現代化水平。
(摘自民建寧波市委會在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的團體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