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在浙江設立保稅港區的思考和建議
發布時間:2007-01-12 16:32:24
|
作者: 張明華
浙江是經濟大省,2006年全省經濟總量(GDP)將達到1.51萬億元,穩居全國第四位;浙江又是海洋大省,海域遼闊,島嶼眾多,海域面積是陸域面積的2.6倍,擁有海岸線6600余公里,居全國第一位;浙江更是港口強省,建港條件十分優越,水深大于10米的深水岸線達333公里,其中寧波~舟山海域水深大于10米的深水岸線有231公里,水深大于20米的深水岸線有130公里,2006年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超過4.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接近750萬標準箱,其中寧波—舟山港口貨物吞吐量接近3.8億噸, 集裝箱吞吐量超過700萬標準箱。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進入“后過渡期”的關鍵時期,我省必須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按照“八八戰略”和“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總體要求,在沿海省(市)競相爭設保稅港區的情況下,我省更有必要加大工作力度,盡快爭取在寧波~舟山海域設立保稅港區,用新的思路和發展模式推進開放開發,走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一、設立保稅港區的重要意義
縱觀國際港口發展的趨勢,經濟全球化引發了世界港口城市、尤其是國際航運中心激烈的“搶位之爭”。競爭的焦點由自然條件的競爭上升為體制政策的競爭,自由港政策已經成為各國推進港口功能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世界集裝箱排名前十位的港口基本都采取了自由港的運作模式。保稅港區是我國繼設立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之后,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運行規則基本與國際接軌的一種新的自由貿易區模式,具有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五大功能。設立保稅港區對于我省更好地發揮沿海港口優勢、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設立保稅港區有利于國際轉口貿易的發展。轉口貿易是指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物通過第三國轉手進行的貿易。根據美國商業部和中國海關總署聯合小組的估計,中國內地出口到美國的貨物從香港轉口后,平均加價幅度為40.7%。由此可見,通過轉口貿易可以獲得十分可觀的轉口利潤。我國原來設立的十五個保稅區由于功能較為單一,轉口貿易業務開展一直不甚理想。由于保稅港區功能齊全,其運行規則基本與自由貿易區接軌,十分有利于推進轉口貿易的發展。通過大力發展轉口貿易,不但可獲得豐厚的轉口利潤,同時也可有效推動運輸物流、金融保險、電信通訊等行業同步發展。
2、設立保稅港區有利于推進寧波~舟山港口一體化。寧波、舟山海域深水岸線資源得天獨厚,是我省下一輪經濟發展中最大的比較優勢。突破行政區劃界限,整合寧波、舟山港口資源,推進兩港一體化進程,充分發揮整體優勢,提高我省港口的國際競爭力,是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實施“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兩港實現在規劃、建設、品牌、管理上的“四統一”,關鍵在于提升港口的功能定位。設立保稅港區必將增強和完善中轉、配送、采購、分撥、加工、定艙、結算、報關、報驗等服務功能,集物流服務、商務服務、金融服務、信息與通訊服務和人員服務為一體,促進寧波~舟山港向國際集裝箱中轉樞紐港方向發展。
3、設立保稅港區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區港聯動”。 區港聯動,是指進一步整合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和港口的區位優勢,將保稅區的特殊政策覆蓋到港區,實現區域聯動、功能聯動、信息聯動、營運聯動,拓展和提升保稅區和港口的功能,形成保稅區與港口良性互動發展的局面。寧波保稅區與北侖港實施“區港聯動”以來,從功能互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設立保稅港臺區后,可逐步實現自由港的各種功能,從而大大提升保稅物流園區功能,推進“區港聯動”功能的進一步發揮。
4、設立保稅港區有利于促進我省經濟增長轉型。總體上看,我省目前經濟增長方式仍然呈現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等粗放型特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今后一段時期全省發展的戰略任務。穩定一產、提升二產、突破三產是我省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通過設立保稅港區,推進寧波~舟山港口功能從工業港向商業港邁進,以港口物流帶動國際貿易,大大拓展第三產業領域,從而促進交通運輸、郵電通信、金融保險及相關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二、在寧波~舟山港區內設立保稅港區的有利條件
從港口條件看,寧波、舟山兩港目前的年吞吐量已經超過3.5億噸,其中寧波港是中國大陸第二大港口,擁有151條集裝箱航線,其中遠洋干線73條,已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通航,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舟山港則是我國著名的深水海港,有很多深水岸線和航道資源,具備開發國際大港的自然條件。通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品牌,統一管理,進一步開發和整合兩港資源,建成真正意義上的東方大港及世界級大港,將大大提高我省港口的整體競爭力。預計到2010年,寧波~舟山港的貨物吞吐量將超過4.5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將超1000萬標箱,進入世界港口前5強;到2020年,寧波~舟山港的貨物吞吐量將超過6.5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將超2200萬標箱,進入世界港口前3強。屆時,寧波~舟山港將發展成為世界特大型港口和現代化的集裝箱遠洋干線港,躋身世界一流大港行列。寧波、舟山港口群所具備的建港條件及其岸線、航道資源是我國獨一無二的,在這一區域設立保稅港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基礎和條件。
從功能布局看,綜合區位條件、港口及岸線、現有保稅區及出口加工區等布局,位于寧波北侖區境內的梅山島是設立保稅港區的最佳選擇。梅山島位于寧波與舟山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距寧波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區的距離為14公里,距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各泊位均在15公里以內,與目前最大的集裝箱四期碼頭相距僅有5公里。全島面積26.9平方公里,其中平地面積占70%左右,可開發面積達20平方公里,與目前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上海洋山保稅港區(8.14平方公里)和天津東疆保稅港區(10平方公里)可開發面積要大得多,能夠較好滿足保稅港區所需土地資源需求。島內海岸線總長22.5公里,深水岸線有6.8公里,最深處22米,能停泊超大型集裝箱班輪,是寧波港現今唯一僅存的大規模的尚未開發的深水岸線,可根據保稅港區發展的需要建設配套的國際深水碼頭。
三、幾點建議
迄今為止,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保稅港區已達3個,即上海洋山保稅港區(2005年12月)、天津東疆保稅港區(2006年6月)和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2006年10月)。目前國內各主要沿海港口,特別是已經成為“區港聯動”試點、建立保稅物流園區的港口,如青島、深圳、廣州、廈門、張家港等,正在想方設法,積極向國務院爭取設立保稅港區,形成了群雄逐鹿、志在必得之勢。根據前面分析,我省經濟實力和對外開放水平在全國位居前列,港口條件全國少有,更有必要在梅山島爭取設立保稅港區,使其成為寧波~舟山港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成立相應協調機構,形成強有力組織保障。設立保稅港區事關寧波~舟山港共同構筑世界級大港的戰略舉措,同時也是關乎我省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建議由省政府牽頭成立跨越市級層面的協調機構,并賦予相應的協調職能。主要協調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制定寧波~舟山港建成世界級大港發展戰略,確定構筑世界級大港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二是組織協調梅山島保稅港區總體規劃的編制,盡快形成功能區劃;三是協調寧波、舟山兩市及省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分工和銜接;四是協調向國務院申報有關保稅港區的各項工作。
2、盡快完成規劃編制,明確保稅港功能分區。梅山島保稅港區是一個多功能的空間開發載體,既有港口岸線的開發、又有國際物流保稅區的建設,還兼有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多項功能。要思路超前、理念創新、重點突出,科學地編制好梅山島功能開發規劃,體現規劃的系統性和層次性,主要分為概念規劃、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三個層次。概念規劃要明確規劃區域的戰略定位,區域實現的主要功能及與周邊地區的分工或聯系;總體規劃要確定規劃區域近期、中期和遠期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重點體現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各功能區之間的協調以及實現功能目標的可能性;詳細規劃要根據功能布局規劃落實各個項目的土地利用情況及有關控制性詳規。根據需要,還可制定港口岸線利用、交通建設、基礎設施配套等專項規劃。
3、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各種配套設施。梅山島是目前寧波北侖區域唯一的一塊尚未開發的土地,要把它建設成為保稅港區,需要完善各種配套設施。要協調好梅山島與北侖主港區、以及與舟山六橫島的島陸交通通道的建設。一是規劃建設梅山島保稅港區與周邊港口群之間的快速交通干道,確保保稅港區與北侖主港區以及寧波港口群的聯動,可考慮架設梅山島與北侖陸地相連的橋梁(約800米)。二是規劃建設島內必要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水電增容、交通通訊、商務設施以及必要的生活配套設施等;三是在編制土地利用規劃的前提下,做好土地平整前期準備,重點協調土地指標置換等工作。
4、理順健全管理機制,明確管理機構職能。保稅港區是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等相關功能的延伸,在管理機制上,既要體現原有功能實現的要求,又要形成相對獨立的運行機制。建議成立梅山島保稅港區籌備委員會,重點開展項目的前期研究、各種政策研究、有關規劃的編制、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的工作,同時負責與當地政府部門的協調和做好向國務院申報的基礎性工作等。
(作者系民建寧波市委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