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寧波市委會讓百姓喝上“放心水”的團體提案引起媒體關注
發布時間:2008-02-29 16:23:08
|
作者: 記者湯碧琴
飲用水質量與百姓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保證飲用水的安全是政府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如何讓百姓喝上 “放心水”?市政協委員紛紛為保護生態環境、凈化水資源支招。
由于我市大多數農村都沒有排水管道和污水處理系統,污水直排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生態環境和村民的生產生活,并且危及農產品質量和飲水安全。陸開宏委員認為,要因地制宜采用多元化的污水處理模式。充分利用農村池塘、水田的自凈能力,結合農村景觀建設,開展清淤清潔、養魚等行動,恢復和重建濕地生態系統。對公廁污水的治理,可采用沼氣利用工程、循環水沖式生態公廁一體化處理、納入市域污水處理系統等方式。對于居住地生活污水治理,可運用厭氧—— 人工濕地治理模式。
我市局部水域曾發生過藍藻旺發現象,怎樣進行有效防治?民建寧波市委會經過調查后認為,要對水源保護區范圍內安全影響較大、污染嚴重、治理有難度的企業或項目實施 “關、停、改、轉、遷”。在禁養區內嚴禁新建規模養殖場、鼓勵農戶使用畜禽糞便作為有機肥料,實現畜禽糞便的資源化。污水實現生態利用或治理達到排放要求,并推廣 “沼氣綜合利用技術”。嚴禁在飲用水源庫區發展網箱養魚。
我市雖然已建立了生態補償機制,但怎樣真正落到實處?袁仁杰委員認為,我市應完善飲用水水庫水源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按照 “誰受益、誰補償”和 “公平公正、權責一致”的基本原則,建立起以市財政統籌為主,部門補償為輔,社會參與為補充的多層次、多渠道的機制。水源地區應該與受益地區共同承擔由于保護生態環境而造成的損失,共同努力做好飲用水源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