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義診、捐款三管齊下 民建寧波市委會唱好社會服務“三步曲”
發布時間:2009-11-12 17:46:09
|
作者: 民建寧波市委會辦公室
開展社會服務活動,是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的重要實踐,是民主黨派為社會“辦實事、做好事”的重要載體之一。民建寧波市委會充分發揮聯系經濟界的特色和優勢,以社會服務工作委員會和企業家工作委員會為支點,發動全體會員,按照“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 “三管齊下”開展靈活多樣的服務活動,社會服務工作成效顯著。
一、捐資助學堅持不懈。捐資助學是民建寧波市委會服務社會的長期“保留節目”。自1997年籌資建立“民建教育扶貧基金”以來,民建寧波市委會與地處浙東四明山區抗日根據地的余姚梁弄鎮中學結對,每年資助10名貧困學生5000元,至今已堅持13年。為結對學生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組織結對學生走出大山來寧波參觀老外灘、富邦體育館、寧波大學等,拓寬學生的視野;組織市區優秀教師專程赴四明山區為梁弄中學教師進行新教材輔導,幫助提高山區學校教學質量。在市委會的帶動下,各基層支部紛紛行動,已累計結對200余名貧困學生,資助學雜費10余萬元。
充分發揮民建聯系經濟界的特色和優勢,鼓勵會員企業家向貧困地區獻愛心是民建寧波市委會開展服務活動的一大亮點。多年來,會員企業家出資在浙江麗水蓮都區巨溪鄉中心小學、麗水松陽縣葉村鄉中心小學建造民建教學樓2幢,在貴州黔西南、江西九江彭澤縣、江蘇啟東建造希望小學3所,累計捐資250余萬元,為發展當地教育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義診咨詢服務社會。充分利用會內人才智力優勢開展咨詢、義診等活動服務社會是民主黨派開展社會服務活動的重要形式。民建寧波市委會組建了一支農業、律師、醫衛等方面的專家隊伍,一年兩次定期開展廣場咨詢、貧困地區義診活動,足跡遍布慈溪長壽鎮、奉化裘村、寧海前童、象山高塘島、曉塘鄉等地。十年來,共組織咨詢、義診活動20余次,受益群眾4000余人。在義診過程中不斷改善服務方式,變“廣場露天義診”為“衛生院坐堂義診”,根據當地衛生院實際情況,精選各科專家,自帶醫藥器械,在為村民義診的同時,培訓衛生院醫務人員,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得到了當地村民的一致好評。
三、熱心公益踴躍捐款。民建寧波市委會始終把社會公益事業作為一項長期的社會服務工作來抓。1998年抗洪救災捐款2萬余元;2003年抗擊“非典”捐款740余萬元;2007年,民建中央成立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捐款100萬元;2008年抗震救災捐款1300余萬元;向寧波市各級慈善總會、宋慶齡基金會捐贈200余萬元;還有市委會領導每年春節前帶領會員企業家到海島、山區慰問農村貧困戶,會員企業家出資捐建鄉村敬老院、鄉村公路、橋梁、農村社區活動中心、鄉村圖書閱覽室等累計達100余萬元;這一筆筆捐款、一次次愛心行動,體現了民建寧波市委強大的凝聚力,促進了社會服務工作邁上新臺階,為寧波這座“愛心城市”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回顧多年的社會服務工作,民建寧波市委會認為唱好“三步曲”是關鍵:一是在思想上必須高度重視。把社會服務作為黨派的一項重要工作,認真制訂工作計劃,策劃活動方案;二是在行動上必須組織發動成員廣泛參與。如果沒有黨派成員的積極參與和熱情奉獻,開展社會服務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民建寧波市委會在發動成員上做足文章:經常與成員所在單位黨委部門溝通,關心成員在工作單位的成長;走訪會員企業,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和存在的困難,鼓勵會員企業家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飲水思源,回報社會;三是必須做好宣傳報道工作。加強宣傳可以使廣大成員更加積極地投身到社會服務活動中來,擴大民主黨派的社會影響力,同時也可以爭取政府部門對民主黨派社會服務工作的大力支持。
一、捐資助學堅持不懈。捐資助學是民建寧波市委會服務社會的長期“保留節目”。自1997年籌資建立“民建教育扶貧基金”以來,民建寧波市委會與地處浙東四明山區抗日根據地的余姚梁弄鎮中學結對,每年資助10名貧困學生5000元,至今已堅持13年。為結對學生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組織結對學生走出大山來寧波參觀老外灘、富邦體育館、寧波大學等,拓寬學生的視野;組織市區優秀教師專程赴四明山區為梁弄中學教師進行新教材輔導,幫助提高山區學校教學質量。在市委會的帶動下,各基層支部紛紛行動,已累計結對200余名貧困學生,資助學雜費10余萬元。
充分發揮民建聯系經濟界的特色和優勢,鼓勵會員企業家向貧困地區獻愛心是民建寧波市委會開展服務活動的一大亮點。多年來,會員企業家出資在浙江麗水蓮都區巨溪鄉中心小學、麗水松陽縣葉村鄉中心小學建造民建教學樓2幢,在貴州黔西南、江西九江彭澤縣、江蘇啟東建造希望小學3所,累計捐資250余萬元,為發展當地教育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義診咨詢服務社會。充分利用會內人才智力優勢開展咨詢、義診等活動服務社會是民主黨派開展社會服務活動的重要形式。民建寧波市委會組建了一支農業、律師、醫衛等方面的專家隊伍,一年兩次定期開展廣場咨詢、貧困地區義診活動,足跡遍布慈溪長壽鎮、奉化裘村、寧海前童、象山高塘島、曉塘鄉等地。十年來,共組織咨詢、義診活動20余次,受益群眾4000余人。在義診過程中不斷改善服務方式,變“廣場露天義診”為“衛生院坐堂義診”,根據當地衛生院實際情況,精選各科專家,自帶醫藥器械,在為村民義診的同時,培訓衛生院醫務人員,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得到了當地村民的一致好評。
三、熱心公益踴躍捐款。民建寧波市委會始終把社會公益事業作為一項長期的社會服務工作來抓。1998年抗洪救災捐款2萬余元;2003年抗擊“非典”捐款740余萬元;2007年,民建中央成立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捐款100萬元;2008年抗震救災捐款1300余萬元;向寧波市各級慈善總會、宋慶齡基金會捐贈200余萬元;還有市委會領導每年春節前帶領會員企業家到海島、山區慰問農村貧困戶,會員企業家出資捐建鄉村敬老院、鄉村公路、橋梁、農村社區活動中心、鄉村圖書閱覽室等累計達100余萬元;這一筆筆捐款、一次次愛心行動,體現了民建寧波市委強大的凝聚力,促進了社會服務工作邁上新臺階,為寧波這座“愛心城市”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回顧多年的社會服務工作,民建寧波市委會認為唱好“三步曲”是關鍵:一是在思想上必須高度重視。把社會服務作為黨派的一項重要工作,認真制訂工作計劃,策劃活動方案;二是在行動上必須組織發動成員廣泛參與。如果沒有黨派成員的積極參與和熱情奉獻,開展社會服務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民建寧波市委會在發動成員上做足文章:經常與成員所在單位黨委部門溝通,關心成員在工作單位的成長;走訪會員企業,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和存在的困難,鼓勵會員企業家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飲水思源,回報社會;三是必須做好宣傳報道工作。加強宣傳可以使廣大成員更加積極地投身到社會服務活動中來,擴大民主黨派的社會影響力,同時也可以爭取政府部門對民主黨派社會服務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