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茶飄香時
發布時間:2012-08-07 16:36:43
|
作者: 胡文翔
“不敬青稞酒呀,不打酥油茶呀,也不獻哈達,唱上一支心中的歌兒,獻給親人金珠瑪…”,這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一首經典老歌,也是我們了解青藏高原的一扇窗戶。今年6月中旬,我接到一項光榮任務,與組織人事處一位干部護送我們單位小陳同志去拉薩技術援藏,有幸親口嘗到了芳香四溢的酥油茶,喝到了清烈甘醇的青稞酒。
我們一行三人從上海出發,經過8個多小時的長途飛行,下午4點到達貢嘎機場。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出機場,環顧四周,蔚藍色的天空下,飄忽著朵朵白云,空氣中不染一絲塵埃,是那樣的澄凈,那樣的寧靜,仿佛置身于另一個太虛幻境之中。從貢嘎機場驅車到拉薩市區,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拉薩市的四周都是四五千米的高山,城市處在高山谷底之中,東西走向的拉薩河從南面靜靜地流經城區。盡管正當草長鶯飛,綠染江南之季,但拉薩市四周高山上的草甸還沉睡在漫長的冬眠之中,看上去都是灰蒙蒙、光禿禿的火燒山,直射的陽光照在臉上、手上和衣服上,象針扎一樣,有一種灼傷的感覺。第二天,辦完公事后,善解人意的主人安排我們到拉薩市最具藏鄉特色的瑪吉阿米餐廳用餐。
瑪吉阿米是藏族餐飲業最著名的品牌,她的出名,主要是與一位根植于廣大藏胞心中動人的傳奇故事有關:大約在幾百年前的某個星月之下,坐落在古城拉薩八廓街東南角的一幢藏式酒館里,來了一位神秘人物。他看似普通,卻是一個不尋常的貴人。恰巧這時一位月亮般純美的少女也不期而至,她那美麗的容顏和深情深深地烙印在這位神秘人的心中和夢里。從此,他常常光顧這家酒館,期待著與這位月亮姑娘的重逢。遺憾的是,這位月亮少女再也沒有出現過。那位神秘人物為追憶月亮少女而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句:
在那東方高高的山尖
每當升起那明月皎顏
瑪吉阿米醉人的笑臉
會冉冉浮現在我心田。
這位神秘人物不是別人,就是當時西藏地區的“人神主宰”六世達賴喇嘛。六世達賴喇嘛是一位深入群眾,關心民意,充滿仁愛情懷的宗教領袖和西藏地方政府首腦。瑪吉阿米,藏語中即“未嫁娘”之意,這里可解讀為圣潔、無暇、純真的少女。
瑪吉阿米餐廳在八廓街最熱鬧的區塊,土黃色小樓,共有三層,一樓是一個電信營業所,二樓三樓是餐廳。餐廳完全按普通藏胞家中的平常布設,沒有一件特別貴重的物品,讓人一種溫馨如家的感覺。我們幾位落坐后,服務員端著銀制茶壺,給我們每人斟上了一杯熱氣騰騰的酥油茶。第一口,我們三人都說這味道怪怪的,腥味,臊氣,澀味,一種無法名狀的味道。于是,同行的其他兩位同志都放下了杯子,搖搖頭,表示放棄。只有我,又端起茶杯,硬著頭皮繼續喝了幾口。喝著喝著,剛才的那種異味沒有了,漸漸地有一種厚重,純香,雄渾的感覺涌上心頭,從舌尖傳到中樞,流淌全身體;加上幾分高原反應的眩暈,仿佛變成了雪域高原的雄獅猛虎,渾身是勁。難怪人們說,沒有喝過酥油茶,就算沒有到過西藏高原。初喝酥油茶,第一口異味難耐,第二口淳香流芳,第三口永世不忘。
我向當地的同志討教酥油茶的制作方法,他說,牧民們傳統的提煉酥油方法是,先將從牛、羊身上擠出來的奶汁加熱,倒入特制的大木桶中(這種桶當地叫“雪董”,是專用來提煉酥油的,高約4尺、直徑在l尺左右),然后用專用的酥油用具用力上下抽打奶汁,來回數百次,攪得奶汁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這時就可以將這層脂肪質舀起來,灌進皮口袋中,冷卻了便成酥油?,F在,許多地方逐漸使用奶油分離機來取代人工提煉酥油。一般來說,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制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油茶交融,然后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夏季是制作酥油茶的最佳時機,也是進藏旅游的黃金季節,來自全國各地和海內外的朋友們峰擁而至?,F在,為了迎合不同旅客的口味,對酥油茶進行了一定的改良,主要是降低它的油脂含量,去除它的腥臊味。這位當地同志不無自豪地說,你們南方地區無法學到青藏高原特獨的地理優勢,從原料、制作、保存、運輸等環節都是無法復制的。難怪南方的的不少車站碼頭和人流擁濟的地方,有很多賣葡萄干、牛肉干等邊疆風味的小攤小販,就是沒見到賣酥油茶的攤點。
在瑪吉阿米餐廳,還有一樣特獨的風景,那就是這個餐廳的二樓,擺放著一個大櫥窗,上面是一排排整齊的“留言本”,大約有近百本,我隨手抽出一本,隨意翻了一下,里面記載著全國各地,港澳臺地區以及國外游客在該餐廳喝茶用餐后的感受,有不少是具有動人的故事情節。有講述少男少女在瑪吉阿米餐廳約會,以酥油茶為媒,圓了“有情人終成卷屬”美夢的;有講述在瑪吉阿米餐廳用酥油茶款待客戶,最終談成生意,圓了發財夢的;有講述父母帶孩子在高考前來瑪吉阿米餐廳家庭聚餐許愿,最終高考奪魁首的…這些“留言本”中有以漢字書寫的,也有用藏文或其他少數民族文字書寫的,還有用英文、日文、法文等外國文字書寫的,說明酥油茶的沁香已經飛出青藏高原,傳遍神州大地,飄洋過海,遍布五湖四海。
我們一行三人從上海出發,經過8個多小時的長途飛行,下午4點到達貢嘎機場。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出機場,環顧四周,蔚藍色的天空下,飄忽著朵朵白云,空氣中不染一絲塵埃,是那樣的澄凈,那樣的寧靜,仿佛置身于另一個太虛幻境之中。從貢嘎機場驅車到拉薩市區,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拉薩市的四周都是四五千米的高山,城市處在高山谷底之中,東西走向的拉薩河從南面靜靜地流經城區。盡管正當草長鶯飛,綠染江南之季,但拉薩市四周高山上的草甸還沉睡在漫長的冬眠之中,看上去都是灰蒙蒙、光禿禿的火燒山,直射的陽光照在臉上、手上和衣服上,象針扎一樣,有一種灼傷的感覺。第二天,辦完公事后,善解人意的主人安排我們到拉薩市最具藏鄉特色的瑪吉阿米餐廳用餐。
瑪吉阿米是藏族餐飲業最著名的品牌,她的出名,主要是與一位根植于廣大藏胞心中動人的傳奇故事有關:大約在幾百年前的某個星月之下,坐落在古城拉薩八廓街東南角的一幢藏式酒館里,來了一位神秘人物。他看似普通,卻是一個不尋常的貴人。恰巧這時一位月亮般純美的少女也不期而至,她那美麗的容顏和深情深深地烙印在這位神秘人的心中和夢里。從此,他常常光顧這家酒館,期待著與這位月亮姑娘的重逢。遺憾的是,這位月亮少女再也沒有出現過。那位神秘人物為追憶月亮少女而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句:
在那東方高高的山尖
每當升起那明月皎顏
瑪吉阿米醉人的笑臉
會冉冉浮現在我心田。
這位神秘人物不是別人,就是當時西藏地區的“人神主宰”六世達賴喇嘛。六世達賴喇嘛是一位深入群眾,關心民意,充滿仁愛情懷的宗教領袖和西藏地方政府首腦。瑪吉阿米,藏語中即“未嫁娘”之意,這里可解讀為圣潔、無暇、純真的少女。
瑪吉阿米餐廳在八廓街最熱鬧的區塊,土黃色小樓,共有三層,一樓是一個電信營業所,二樓三樓是餐廳。餐廳完全按普通藏胞家中的平常布設,沒有一件特別貴重的物品,讓人一種溫馨如家的感覺。我們幾位落坐后,服務員端著銀制茶壺,給我們每人斟上了一杯熱氣騰騰的酥油茶。第一口,我們三人都說這味道怪怪的,腥味,臊氣,澀味,一種無法名狀的味道。于是,同行的其他兩位同志都放下了杯子,搖搖頭,表示放棄。只有我,又端起茶杯,硬著頭皮繼續喝了幾口。喝著喝著,剛才的那種異味沒有了,漸漸地有一種厚重,純香,雄渾的感覺涌上心頭,從舌尖傳到中樞,流淌全身體;加上幾分高原反應的眩暈,仿佛變成了雪域高原的雄獅猛虎,渾身是勁。難怪人們說,沒有喝過酥油茶,就算沒有到過西藏高原。初喝酥油茶,第一口異味難耐,第二口淳香流芳,第三口永世不忘。
我向當地的同志討教酥油茶的制作方法,他說,牧民們傳統的提煉酥油方法是,先將從牛、羊身上擠出來的奶汁加熱,倒入特制的大木桶中(這種桶當地叫“雪董”,是專用來提煉酥油的,高約4尺、直徑在l尺左右),然后用專用的酥油用具用力上下抽打奶汁,來回數百次,攪得奶汁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這時就可以將這層脂肪質舀起來,灌進皮口袋中,冷卻了便成酥油?,F在,許多地方逐漸使用奶油分離機來取代人工提煉酥油。一般來說,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制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油茶交融,然后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夏季是制作酥油茶的最佳時機,也是進藏旅游的黃金季節,來自全國各地和海內外的朋友們峰擁而至?,F在,為了迎合不同旅客的口味,對酥油茶進行了一定的改良,主要是降低它的油脂含量,去除它的腥臊味。這位當地同志不無自豪地說,你們南方地區無法學到青藏高原特獨的地理優勢,從原料、制作、保存、運輸等環節都是無法復制的。難怪南方的的不少車站碼頭和人流擁濟的地方,有很多賣葡萄干、牛肉干等邊疆風味的小攤小販,就是沒見到賣酥油茶的攤點。
在瑪吉阿米餐廳,還有一樣特獨的風景,那就是這個餐廳的二樓,擺放著一個大櫥窗,上面是一排排整齊的“留言本”,大約有近百本,我隨手抽出一本,隨意翻了一下,里面記載著全國各地,港澳臺地區以及國外游客在該餐廳喝茶用餐后的感受,有不少是具有動人的故事情節。有講述少男少女在瑪吉阿米餐廳約會,以酥油茶為媒,圓了“有情人終成卷屬”美夢的;有講述在瑪吉阿米餐廳用酥油茶款待客戶,最終談成生意,圓了發財夢的;有講述父母帶孩子在高考前來瑪吉阿米餐廳家庭聚餐許愿,最終高考奪魁首的…這些“留言本”中有以漢字書寫的,也有用藏文或其他少數民族文字書寫的,還有用英文、日文、法文等外國文字書寫的,說明酥油茶的沁香已經飛出青藏高原,傳遍神州大地,飄洋過海,遍布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