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他在貴州捐資助學近200萬
發布時間:2014-04-09 16:07:48
|
作者: 民建寧波市委會
在朋友眼中,47歲的沈錠榮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沒有豪華奢侈的生活。號稱工作狂的他一邊風風火火地拓展他的事業,一邊也在每次公益行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他認為財富其實應該只是一種力量和能量,它可以幫助需要的人把夢想變成現實。創造財富是為了實現夢想,這樣創造的過程是一種享受。這樣才能活得既簡單,同時又不失精彩。一直以來,他對貴州大山擁有別樣的情節。從2007年開始的6年間,他進出大山 20來趟,光是路上的時間就長達 200多小時。粗粗算了一下,他已經在貴州大山深處投了近200萬捐資助學。
他為貴州捐建了三所學校
沈錠榮,地道寧波人,寧波中冠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寧波民建會員。老沈笑著說,自己與貴州的結緣始于2006年。
創業有成的老沈一心想著回報社會,他和妻子商量,“就到貴州去捐資助學吧,那里好多孩子還讀不起書。”在貴州有著生活經歷的妻子對貴州有著特別的感情。“好,聽你的!”
幾天后,老沈夫婦開始了他們的貴州之行。下了飛機,又坐了10多個小時的汽車,一路山路顛簸,來到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鄉,終于找到了寧波市扶貧辦幫助聯系的頓洞鄉小學(現更名為頓洞鄉逸超小學)。學校建在一個山坡上,只有兩間低矮的平房,沒有玻璃窗戶上,幾張早被風雨打破的報紙隨風飄舞著,沒有食堂,也沒有廁所……“這算是什么學校?。?rdquo;盡管過去了好幾年,但老沈依然還記得當時令自己震驚的樣子。
就在那天,小山坡上,老沈聽到了更揪心的事情。由于學校沒有住宿條件,學生們只得每天走路上下學,遠的甚至走一趟就要4個小時,碰上冰雪天,山路根本難以行走。某年的一個大雪天,一學生獨自回家,因為走累了,想半路中坐下來歇一會兒再走,可這一坐就再也沒有站起來,等人們找到他的時候,幼小的孩子早已凍僵成了一個冰人。“我捐60萬,為你們學校建一幢教學樓!”老沈紅著眼圈許下承諾。
就這樣,老沈開始了他的貴州慈善行。
2007—2011年,為逸超小學捐資61.5萬元,建設教學樓及附屬工程;2011年,為逸超小學捐資13.76萬元建起了操場,購買了48臺電腦、3臺投影儀、1000多冊圖書。
2011年,老沈連同另外三家寧波民建的會員企業共同捐資50萬,為貴州省畢節地區黔西縣鐵石鄉小學建設“同心•思源”教學樓。
2012年,老沈捐資50萬元,協同寧波保稅區民營企業協會多家理事企業共捐資110萬元,為“逸超小學”建設宿舍綜合樓。
2013年,在老沈的帶動下,寧波保稅區民營企業協會21家會員企業再次捐資120萬幫助黎平縣尚重鎮雙聯小學蓋起了教學綜合樓。
親力親為的嚴苛老板
捐錢幫助建學校的老板多了,但親力親為、一手操持建筑工程的老板還真不多見。老沈就是其中一個特例。老沈對于學校工程的頂真、嚴苛,在貴州當地出了名。
2008年11月,逸超小學新建的教學樓交付使用,學校原來的教學樓又改建成了學生宿舍。孩子們有了新教室、宿舍和籃球場,可老沈卻有些灰心。因為工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資金使用的效率也不是很高。捐了錢,卻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捐資助學是否該繼續?是孩子們純真的笑臉給了他力量。他上網查了一下,發現援建資金被挪用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特別是民間的愛心幫扶資金,由于無人監管漏洞百出。老沈開始反思自己。
“看來這捐建學校,還得了解建樓蓋房的整個流程。”老沈開始一次又一次找業內人士討教,一番努力下來,老沈從一個單純助學的出資人變成了熟諳工程管理的行內人。招投標地質勘探公司、施工單位、監理公司……每一個環節,老沈都親自把關。
然而,令老沈不開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打好樁的地基設計要求用石子回填,建筑商卻改用了泥土;鋁合金門窗要求厚度達到1.5毫米,結果卻減到了0.8毫米;樓梯扶手到處是容易割手的缺口……得知消息的老沈連夜坐飛機趕到學校,在施工現場,老沈親自拿著尺子測量鋁合金門窗的厚度,并撤換了工程的幾個負責人。鐵面的老沈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后,老沈捐建的工程再也沒人敢做手腳了。
“我就是想把我們的捐助的每一分錢都用到孩子們身上,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安全的讀書環境!”鐵石鄉民族小學綜合教學樓建設的一年多內,老沈幾乎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時間,奔波于寧波和貴州兩地,但老沈卻是樂在其中。
老沈的親力親為監督捐建學校的行為受到了很多企業家的推崇,保稅區的許多企業家紛紛加入他的助學行列。有企業家認為,老沈創建的捐資助學新模式,為民間資本進一步流向慈善事業開辟了一條新路。
老沈的愛心隊伍越來越龐大
在老沈的資助下, 當初條件較差的頓洞逸超小學,如今已成為全縣第一所擁有鄉級電教室的寄宿制小學。好多次,老沈站在逸超小學校門口,看著孩子們在嶄新的學校里進進出出,聽著各個教室里傳出的瑯瑯讀書聲,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相信教育能改變這些大山里的娃娃的命運,我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來奉獻愛心,幫助這些孩子們改變命運。”
老沈的愿望正在變為現實,越來越多寧波的愛心企業家在加入他的捐資助學隊伍。周邊的親戚朋友一個個主動跟著他走進貴州大山深處。每年暑假,老沈都會帶著一群親朋好友的孩子們來到貴州的幾所小學,為當地的孩子們免費開辦暑假補習班。“去年暑假去的人就有30來個,估計今年還要多!”老沈笑著告訴記者。
更讓老沈高興的是,在美國讀大學的兒子也跟他一樣有愛心,“兒子說,等他走上社會,一定接過我的愛心接力棒!”
沈錠榮捐資助學事業并非只是在貴州,寧波、上海都留下了他愛心慈善的足跡。2009年,他捐資18.4萬元,定向用于“汶川地震”災區學校的助學資金;2010-2012年,他捐資30萬元用于上海松江區新浜鎮的助學資金;2010-2012年,他捐資30萬元給寧波工程學院用于貧困生助學基金會; 去年,老沈辦了個教育咨詢公司, 他準備把教育公司贏利的一部分用于捐助貧困地區的助學活動。
每次去貴州,都有孩子會拉住他說感謝,但老沈總是說,“孩子們,不需要記住我是誰,,只要記得在你們的成長過程中曾經有人幫助過你們,等你們長大后,當自己有能力回報社會的時候,希望你們也能夠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把愛心一直傳遞下去。”
他為貴州捐建了三所學校
沈錠榮,地道寧波人,寧波中冠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寧波民建會員。老沈笑著說,自己與貴州的結緣始于2006年。
創業有成的老沈一心想著回報社會,他和妻子商量,“就到貴州去捐資助學吧,那里好多孩子還讀不起書。”在貴州有著生活經歷的妻子對貴州有著特別的感情。“好,聽你的!”
幾天后,老沈夫婦開始了他們的貴州之行。下了飛機,又坐了10多個小時的汽車,一路山路顛簸,來到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鄉,終于找到了寧波市扶貧辦幫助聯系的頓洞鄉小學(現更名為頓洞鄉逸超小學)。學校建在一個山坡上,只有兩間低矮的平房,沒有玻璃窗戶上,幾張早被風雨打破的報紙隨風飄舞著,沒有食堂,也沒有廁所……“這算是什么學校?。?rdquo;盡管過去了好幾年,但老沈依然還記得當時令自己震驚的樣子。
就在那天,小山坡上,老沈聽到了更揪心的事情。由于學校沒有住宿條件,學生們只得每天走路上下學,遠的甚至走一趟就要4個小時,碰上冰雪天,山路根本難以行走。某年的一個大雪天,一學生獨自回家,因為走累了,想半路中坐下來歇一會兒再走,可這一坐就再也沒有站起來,等人們找到他的時候,幼小的孩子早已凍僵成了一個冰人。“我捐60萬,為你們學校建一幢教學樓!”老沈紅著眼圈許下承諾。
就這樣,老沈開始了他的貴州慈善行。
2007—2011年,為逸超小學捐資61.5萬元,建設教學樓及附屬工程;2011年,為逸超小學捐資13.76萬元建起了操場,購買了48臺電腦、3臺投影儀、1000多冊圖書。
2011年,老沈連同另外三家寧波民建的會員企業共同捐資50萬,為貴州省畢節地區黔西縣鐵石鄉小學建設“同心•思源”教學樓。
2012年,老沈捐資50萬元,協同寧波保稅區民營企業協會多家理事企業共捐資110萬元,為“逸超小學”建設宿舍綜合樓。
2013年,在老沈的帶動下,寧波保稅區民營企業協會21家會員企業再次捐資120萬幫助黎平縣尚重鎮雙聯小學蓋起了教學綜合樓。
親力親為的嚴苛老板
捐錢幫助建學校的老板多了,但親力親為、一手操持建筑工程的老板還真不多見。老沈就是其中一個特例。老沈對于學校工程的頂真、嚴苛,在貴州當地出了名。
2008年11月,逸超小學新建的教學樓交付使用,學校原來的教學樓又改建成了學生宿舍。孩子們有了新教室、宿舍和籃球場,可老沈卻有些灰心。因為工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資金使用的效率也不是很高。捐了錢,卻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捐資助學是否該繼續?是孩子們純真的笑臉給了他力量。他上網查了一下,發現援建資金被挪用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特別是民間的愛心幫扶資金,由于無人監管漏洞百出。老沈開始反思自己。
“看來這捐建學校,還得了解建樓蓋房的整個流程。”老沈開始一次又一次找業內人士討教,一番努力下來,老沈從一個單純助學的出資人變成了熟諳工程管理的行內人。招投標地質勘探公司、施工單位、監理公司……每一個環節,老沈都親自把關。
然而,令老沈不開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打好樁的地基設計要求用石子回填,建筑商卻改用了泥土;鋁合金門窗要求厚度達到1.5毫米,結果卻減到了0.8毫米;樓梯扶手到處是容易割手的缺口……得知消息的老沈連夜坐飛機趕到學校,在施工現場,老沈親自拿著尺子測量鋁合金門窗的厚度,并撤換了工程的幾個負責人。鐵面的老沈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后,老沈捐建的工程再也沒人敢做手腳了。
“我就是想把我們的捐助的每一分錢都用到孩子們身上,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安全的讀書環境!”鐵石鄉民族小學綜合教學樓建設的一年多內,老沈幾乎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時間,奔波于寧波和貴州兩地,但老沈卻是樂在其中。
老沈的親力親為監督捐建學校的行為受到了很多企業家的推崇,保稅區的許多企業家紛紛加入他的助學行列。有企業家認為,老沈創建的捐資助學新模式,為民間資本進一步流向慈善事業開辟了一條新路。
老沈的愛心隊伍越來越龐大
在老沈的資助下, 當初條件較差的頓洞逸超小學,如今已成為全縣第一所擁有鄉級電教室的寄宿制小學。好多次,老沈站在逸超小學校門口,看著孩子們在嶄新的學校里進進出出,聽著各個教室里傳出的瑯瑯讀書聲,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相信教育能改變這些大山里的娃娃的命運,我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來奉獻愛心,幫助這些孩子們改變命運。”
老沈的愿望正在變為現實,越來越多寧波的愛心企業家在加入他的捐資助學隊伍。周邊的親戚朋友一個個主動跟著他走進貴州大山深處。每年暑假,老沈都會帶著一群親朋好友的孩子們來到貴州的幾所小學,為當地的孩子們免費開辦暑假補習班。“去年暑假去的人就有30來個,估計今年還要多!”老沈笑著告訴記者。
更讓老沈高興的是,在美國讀大學的兒子也跟他一樣有愛心,“兒子說,等他走上社會,一定接過我的愛心接力棒!”
沈錠榮捐資助學事業并非只是在貴州,寧波、上海都留下了他愛心慈善的足跡。2009年,他捐資18.4萬元,定向用于“汶川地震”災區學校的助學資金;2010-2012年,他捐資30萬元用于上海松江區新浜鎮的助學資金;2010-2012年,他捐資30萬元給寧波工程學院用于貧困生助學基金會; 去年,老沈辦了個教育咨詢公司, 他準備把教育公司贏利的一部分用于捐助貧困地區的助學活動。
每次去貴州,都有孩子會拉住他說感謝,但老沈總是說,“孩子們,不需要記住我是誰,,只要記得在你們的成長過程中曾經有人幫助過你們,等你們長大后,當自己有能力回報社會的時候,希望你們也能夠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把愛心一直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