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民建一起走過
發布時間:2014-11-19 10:07:31
|
作者: 黃挺輝
2005年7月我從勝山鎮政府調到市委統戰部工作,擔任民建專職干部這一職位,2006年初加入了民建,不經意間已有8年多了。8年來,在民建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我努力做好專職干部這一角色,有歡笑,也有煩惱,但更多的是領導和會員們給我的信任和支持。
堅持學習,提高自我
記得剛到這一崗位后,由于我們會員來自不同的行業和單位,平時接觸的機會少,再加上對民建工作的不熟悉,感到工作無從下手。要想笨鳥先飛,只能學習。黨派概念不熟悉,我從現有檔案資料、民建網站中去學,了解民建的有關知識,同時主動參加統戰部、上級民建組織的各類培訓班,為自己充電。會員情況不了解,找來會員資料,了解會員的基本構成,工作單位等信息,然后分不同層面上門去走訪,到年底走訪了大部分會員,也使會員們能認識我,而走訪這一做法也成為我以后工作中每年必做的一項工作。工作方法不清楚,我主動向黨派領導和老同志請教,統戰部領導和總支領導也經常幫助我開展工作,使我能在短時間內獨自開展工作。到黨派工作3個月后,總支隆重舉行了紀念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60周年競賽活動,在大家的幫助下活動順利圓滿,這也是我第一次組織大型的黨派活動,雖然活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更多的給了我做好民建專職干部這一工作的信心和動力,促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努力學習完善自己。
此后,我在與會員的交流中發現,我們會員的知識面十分的寬廣,無論是專業領域的會員,還是企業家會員,無論是年輕會員,還是老會員,無形中給了我很大的壓力,我僅僅掌握民建方面的知識還是遠遠不夠,還必須學習其它方面的知識,我主動學習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我才能融入到民建這個大家庭中去,才能更好的服務好我們會員。
創新思路,用心服務
作為一名基層的黨派專職干部,覺得最難的是怎么把每一次活動組織好,策劃一個大家都喜歡的主題和形式,吸引更多的會員參與,活動搞好了,會的凝聚力也上去了。為認真做好每一次的會務工作,我都會根據每個支部(工委)的實際情況,盡量策劃不同的活動主題和形式,事前主動征求會員意見,及時與支部主委和工委主任溝通,安排在大部分會員能參加的時間開展活動,并做到每次活動都親自參與,盡心盡職的做好后勤服務工作。在具體安排時,支部主要以學習、專題調研、外出考察、聯誼交流為主。工委則根據不同特點開展活動,如婦女工委以健身、藝術為主,老年工委參觀旅游為主,每年安排3次外出參觀活動。針對年輕會員逐步增多、平時交流機會少這一情況,去年開始不定期不定人數組織戶外運動,這個活動是業余性。如登山活動,一般半個月組織一次,既鍛煉了身體又給會員們交流搭建了平臺,現在不僅僅是年輕會員參加,很多會員聽說后都主動要求參加。
2009年喜逢民建慈溪市基層委員會成立和基層組織成立二十周年,為反映慈溪民建二十年走過的歷程,我通過發函、上門查找等方式整理收集了二十年來的各類文字、圖片等資料,經過半年多時間,十幾稿的修改,最后編印出版了《慈溪民建二十年回眸》畫冊,得到了領導和會員的肯定。今年開始,為使共建美麗鄉村這項活動順利實施,我主動跟有關部門聯系,邀請專家實地指導,多方籌集資金,現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已投入30萬元改造部分村道和文化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投入70萬元對村民進行腫瘤普查。共建村贏得了村民的一致肯定,在當地獲得了較好的反響。
關愛會員,贏得支持
作為民建專職干部,平時接觸最多的是我們會員,只有跟我們會員處理好關系,聯絡好感情,才能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自擔任民建專職干部以來,我一直把開展會員走訪活動作為每年工作中的一項主要工作。第一時間看望生病住院的會員,每逢重要節假日看望老年會員,經常與支部班子成員聯系,每年走訪全體會員企業和不積極參加組織生活的會員,全年走訪三分之二以上的會員。剛開始由于工作方法簡單,部分會員的到會率不是很高,后來隨著經常性的上門走訪,了解會員工作、企業的經營情況,慢慢地這些會員即使出差在外也會主動請假。
平常只要有空閑,我經常會主動與會員電話溝通聯系,詢問會員工作、生活和身體狀況,每一個會員每年至少聯系4次以上,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電話,卻拉近了與會員之間的距離。毫不夸張的說,92名會員中大部分會員的電話我可以隨口報出,經常會有會員打電話給我問其他會員的電話號碼。今年高溫天氣時,我一一打電話給老會員,本來只是詢問一下老同志的身體狀況,然而老同志的話卻讓我感到,用慈溪話說心里熱烙烙的,心里感覺到這個電話打的很及時。
力所能及的幫助會員解決困難也是我平時工作中的一項,幫助會員家屬辦理醫療費報銷,幫助會員企業員工聯系專家就醫,幫助會員企業牽線搭橋等等。去年還籌建成立民建慈善關愛基金,募集資金55萬元,為有困難的會員及家庭開展慈善救助。
“事雖小,不為不成”,通過點滴小事,尊重會員的同時也贏得了會員的支持。有付出,才會有收獲,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堅持學習,提高自我
記得剛到這一崗位后,由于我們會員來自不同的行業和單位,平時接觸的機會少,再加上對民建工作的不熟悉,感到工作無從下手。要想笨鳥先飛,只能學習。黨派概念不熟悉,我從現有檔案資料、民建網站中去學,了解民建的有關知識,同時主動參加統戰部、上級民建組織的各類培訓班,為自己充電。會員情況不了解,找來會員資料,了解會員的基本構成,工作單位等信息,然后分不同層面上門去走訪,到年底走訪了大部分會員,也使會員們能認識我,而走訪這一做法也成為我以后工作中每年必做的一項工作。工作方法不清楚,我主動向黨派領導和老同志請教,統戰部領導和總支領導也經常幫助我開展工作,使我能在短時間內獨自開展工作。到黨派工作3個月后,總支隆重舉行了紀念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60周年競賽活動,在大家的幫助下活動順利圓滿,這也是我第一次組織大型的黨派活動,雖然活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更多的給了我做好民建專職干部這一工作的信心和動力,促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努力學習完善自己。
此后,我在與會員的交流中發現,我們會員的知識面十分的寬廣,無論是專業領域的會員,還是企業家會員,無論是年輕會員,還是老會員,無形中給了我很大的壓力,我僅僅掌握民建方面的知識還是遠遠不夠,還必須學習其它方面的知識,我主動學習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我才能融入到民建這個大家庭中去,才能更好的服務好我們會員。
創新思路,用心服務
作為一名基層的黨派專職干部,覺得最難的是怎么把每一次活動組織好,策劃一個大家都喜歡的主題和形式,吸引更多的會員參與,活動搞好了,會的凝聚力也上去了。為認真做好每一次的會務工作,我都會根據每個支部(工委)的實際情況,盡量策劃不同的活動主題和形式,事前主動征求會員意見,及時與支部主委和工委主任溝通,安排在大部分會員能參加的時間開展活動,并做到每次活動都親自參與,盡心盡職的做好后勤服務工作。在具體安排時,支部主要以學習、專題調研、外出考察、聯誼交流為主。工委則根據不同特點開展活動,如婦女工委以健身、藝術為主,老年工委參觀旅游為主,每年安排3次外出參觀活動。針對年輕會員逐步增多、平時交流機會少這一情況,去年開始不定期不定人數組織戶外運動,這個活動是業余性。如登山活動,一般半個月組織一次,既鍛煉了身體又給會員們交流搭建了平臺,現在不僅僅是年輕會員參加,很多會員聽說后都主動要求參加。
2009年喜逢民建慈溪市基層委員會成立和基層組織成立二十周年,為反映慈溪民建二十年走過的歷程,我通過發函、上門查找等方式整理收集了二十年來的各類文字、圖片等資料,經過半年多時間,十幾稿的修改,最后編印出版了《慈溪民建二十年回眸》畫冊,得到了領導和會員的肯定。今年開始,為使共建美麗鄉村這項活動順利實施,我主動跟有關部門聯系,邀請專家實地指導,多方籌集資金,現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已投入30萬元改造部分村道和文化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投入70萬元對村民進行腫瘤普查。共建村贏得了村民的一致肯定,在當地獲得了較好的反響。
關愛會員,贏得支持
作為民建專職干部,平時接觸最多的是我們會員,只有跟我們會員處理好關系,聯絡好感情,才能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自擔任民建專職干部以來,我一直把開展會員走訪活動作為每年工作中的一項主要工作。第一時間看望生病住院的會員,每逢重要節假日看望老年會員,經常與支部班子成員聯系,每年走訪全體會員企業和不積極參加組織生活的會員,全年走訪三分之二以上的會員。剛開始由于工作方法簡單,部分會員的到會率不是很高,后來隨著經常性的上門走訪,了解會員工作、企業的經營情況,慢慢地這些會員即使出差在外也會主動請假。
平常只要有空閑,我經常會主動與會員電話溝通聯系,詢問會員工作、生活和身體狀況,每一個會員每年至少聯系4次以上,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電話,卻拉近了與會員之間的距離。毫不夸張的說,92名會員中大部分會員的電話我可以隨口報出,經常會有會員打電話給我問其他會員的電話號碼。今年高溫天氣時,我一一打電話給老會員,本來只是詢問一下老同志的身體狀況,然而老同志的話卻讓我感到,用慈溪話說心里熱烙烙的,心里感覺到這個電話打的很及時。
力所能及的幫助會員解決困難也是我平時工作中的一項,幫助會員家屬辦理醫療費報銷,幫助會員企業員工聯系專家就醫,幫助會員企業牽線搭橋等等。去年還籌建成立民建慈善關愛基金,募集資金55萬元,為有困難的會員及家庭開展慈善救助。
“事雖小,不為不成”,通過點滴小事,尊重會員的同時也贏得了會員的支持。有付出,才會有收獲,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