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性平是民建寧波市委會第九屆、十屆主委。2002年底,我進入民建工作時,項主委正駐會辦公,主持民建工作全局,2008年,已經卸任主委職務的他,從民建退休,在這6年間,隨著對民建工作不斷熟悉,項主委在我眼里的形象也日漸豐富。他是一位值得尊重、深受會員愛戴的領導,也是一位平易近人、坦誠相見的長者,他在工作中給予我們很多教誨與指導,更多的時候,則以自身甚為平常的言談行止,詮釋著樸實的理念、動人的情懷,使我們看到一位民建長者的真實形象。
我的記憶里有那么幾幅難以忘懷的“畫面”,是與項主委有關的幾個瞬間。筆墨笨拙,難以詳述,只是如實道來,以表達對項主委的尊重與感念。
畫面一:主委辦公室的言傳
對項主委的第一印象是在他的辦公室留下的。
2002年12月初的一天,我來到民建寧波市委會位于海曙區中山西路165號的辦公樓報到上班。那時的辦公場所和現址馬園路2號8樓這一個樓面相比,真擁擠了不少,組宣處周俅俊處長的辦公室本來也沒有多少空地,勉強加了一張辦公桌、一把藤椅,我便和處長相對而坐,背后便是通向樓道的房間門,而左側還有一扇門,直通調研處屠光啟處長的辦公室。
那天報到沒多久,時任秘書長趙杰過來見見我這新面孔,簡單問問我的情況后,便讓我去項主委的辦公室接受談話。項主委的辦公室在樓梯的另一側,我一進門,得到的印象是:這是一位頗有風度的長者。在項主委的招呼下,我落座于墻邊一把單人椅上,正和項主委面對面,映入眼簾的,除了視線正中這位端坐而和藹的長者,還有他身后和旁側靠墻而立、裝得滿滿的書櫥。
我記得,項主委同我寒暄了幾句后,便介紹民建的情況,提出了工作的要求,“黨派機關工作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重要的是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平時多看看報刊,多注意積累,”他一邊說一邊拍了一下辦公桌上疊得一尺來高的報紙書刊,“黨派工作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要分出輕重緩急來。”隨后,項主委又問起我在原先單位的收入狀況,我如實以告,項主委笑了笑,非常實在地說:“你們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民建,我相信你能適應新的工作,既然跨進了民建的門檻,就踏踏實實把工作做好。我想,你在這里是不會吃虧的。”
最后,項主委讓我談一談進入民建的想法,我不擅言辭,張開嘴沒說上兩句話,心里有些慌,臉上也發起熱來,自己很不好意思,來了一句“我不大會說話的”。這時,只見項主委笑呵呵道:“不會講話可不行。沒有關系,多多鍛煉,膽子放大些。”
畫面二:老會員家中的身教
寧波民建地方組織成立于1955年6月,從成立之初就把協助黨委做好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早期的會員絕大多數都是原工商業者。隨著時間進入21世紀,原工商業者會員已是飽經歲月滄桑的老人,其中一部分會員在生活上陷入了困難,有的身患多種疾病長期臥床,有的失去老伴孤獨度日,有的還住在年深日久的破舊非成套房里,加上退休金微薄,度日艱難。面對這種情況,市委會在組織層面上,通過各種渠道,將原工商業者生活困難問題以調研報告、提案、信息等形式,向統戰部和民建上級組織予以反映,要求出臺關心扶助原工商業者的專門政策。這種持之以恒的反映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引起中央統戰部的重視,寧波市級層面則將原工商業者生活困難補助納入財政預算。
與此同時,在項主委的倡導下,市委會建立了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困難老會員結對幫扶制度,目的是讓老會員感受到民建組織的溫暖,同時讓這批在改革開放以后入會的領導班子成員建立起與老會員的制度化聯系,更好地傳承民建優良傳統。
2003年仲夏的一天,項主委和已經退下來的原副主委王云生一同前往結對的老會員張廉海家里進行探望,我跟隨同行。從市委會驅車前往那位老會員家中,項主委一路上一直和王副交談,王副本是原工商業者一員,對這些原工商業者老會員的情況比較熟悉。到了月湖西區桂井街,我們下車,順著老墻門的僻靜里弄拐了幾個彎,尋到了張廉海會員的家。進門以后,只見這位老會員躺臥在床,全身蓋著被子,顯然是長期臥床的病人,他眼睛看著王副,王副開口向他介紹了項主委。這位老會員臉上流露出欣慰的神色,一只手從被子里伸出來搖晃著,向來訪的客人表示歡迎和感謝。項主委走近他的床邊,伸出兩只手握住了那輕輕晃動的手,并順勢坐在他的床榻邊上,熱情而親切地問候起來,詢問他的病況以及家庭狀況。項主委最后從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了慰問金,遞到老會員的手中,對他說:“民建沒有忘記你們,對于你們面臨的困難,我們一定會想方設法幫助解決。”
關心扶助老會員,這項工作如今在寧波民建已經形成比較健全的工作機制和良好氛圍。市委會領導對老會員的走訪慰問,不僅僅是在經濟上提供一定幫助,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撫慰了他們,同時,也在整個會內傳遞一種理念、營造一種氛圍——民建薪火相傳,民建互幫互助,民建會員是一家。
畫面三:退休送別會的寄語
項主委還擔任過寧波市政協副主席、浙江省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委員、民建浙江省委會常委等職務,他的公務生涯是緊張忙碌的,有參政議政的職責需要他去履行,有社會服務的工作需要他深入鄉村,還有推動黨派自身建設等各項工作需要他去統籌思考,謀劃思路,實地調研,部署落地。
作為民建寧波市委會兩屆主委,他十分重視民建與經濟界密切聯系的界別特色,完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圍繞寧波科學發展、城市建設、社會保障、民生改善等方面,持續不斷開展深入調研,在市政協提交大會發言20多篇、集體提案60余件,得到了中共寧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肯定,如《盡快建立“菜籃子”商品運輸服務中心》被列為市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的“一號提案”,旨在讓“菜藍子”商品運輸真正順暢、快捷,使老百姓吃上更潔凈更實惠的“菜籃子”食品,提案辦理不到4個月就促使寧波菜籃子商品“綠色通道”開通,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贊譽。他重視匯集全會力量開展社會服務,籌建“民建教育扶貧基金”,每年和革命老區余姚梁弄鎮結對資助貧困學生就讀,發動會員企業家在麗水市蓮都區和松陽縣捐建鄉村小學教學樓,為山村里的孩子帶去愛與希望。他也絲毫沒有放松會的組織建設,多次走訪一些有影響力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家,或是爭取對口聯系政府部門的支持,為會的組織發展物色適合的優秀人才。他在這些公務活動中留下了數不清的畫面,如果把這些畫面串連起來,展示的是一位民建地方組織主委克己奉公、兢兢業業的辛勞與付出,折射出他與黨同心、共謀發展、關注民生、共促和諧的民建情懷。
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一幅畫面,是在民建歡送項主委光榮退休的那次座談會上,他向我們大家所作的簡單而真誠的告別講話。
2008年7月1日下午,民建市委會在機關會議室舉行了一個簡樸的歡送會,會場并沒有特別布置,會議桌上仍如往常那樣擺放著幾盆綠蘿。張明華主委對項主委在職期間推動會的事業發展、領導全會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加強自身建設所做出的成績和貢獻表達了崇敬之情,深情回憶了與項主委共事合作的經歷,并希望項主委一如繼往地關心會的工作,關心新一屆班子,多指導多幫助多批評。其他副主委、常委和機關處室同志都紛紛向項主委表示真誠的感謝和美好的祝福。
聽完大家一席談,項主委以“感謝”兩個字作為開頭,向大家坦誠心聲。他說道,自己仍然是一名民建會員,將繼續履行好會員的職責。他也對會的工作寄予了希望,一是要講政治、勤學習,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堅定接受中共的領導;二是要講團結、增合力,眾人拾柴火焰高,增強凝聚力,使會的事業更加興旺發達;三是要講奉獻、上臺階,做黨派工作靠的還是一種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只有大家都心懷對黨派事業的熱情,才能使會的事業與時俱進,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