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建東部十省市對口幫扶黔西縣第四次聯席(擴大)會議暨“百千萬”工程推進會在貴州黔西召開。此次會議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系列講話精神,明確下一步精準幫扶工作任務,助推畢節試驗區和黔西縣早日實現脫貧與全國同步小康。民建寧波市委會巡視員王伯寧出席會議并在會上做典型發言。
黔西縣,隸屬于貴州省畢節市,位于貴州中部偏西北、烏江中游鴨池河北岸,縣域面積2389.5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彝、苗、布依、仡佬等18個民族,是民建中央的重點幫扶縣。
時至今日,民建寧波市委會與黔西縣的情緣已綿延十余年。在共同努力下,雙方聯結得也越發緊密。十多年里,民建寧波市委會一個一個項目去做,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為黔西縣社會經濟發展盡綿薄之力,從而努力打造民建社會服務新亮點,提升民建社會新形象。
4年:7赴貴州黔西山區
2004年以來,民建中央時刻關心和幫助著黔西縣的發展,從人力、物力、財力、智力上給予了鼎力支持,大大促進了黔西縣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基礎教育和人力資源培訓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新進步,解決了黔西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
作為對口幫扶貴州省黔西南州20年時間的城市,寧波一直都與貴州的發展聯系在了一起。據統計,從1996年到2015年年底,寧波市共幫扶黔西南州項目1573個,金額達5.51億元。2013年到2015年3年間,寧波市在對口幫扶黔西南州上集中資金、突出重點、幫出亮點、做出示范,共實施對口幫扶項目230個,到位幫扶資金1.83億元。
作為寧波民建的帶頭人,市委會主委張明華始終將黔西縣的發展掛在心中。為此,多年來,他不但廣泛聽取會員們的意見和建議,還組織專題會議深入探討各項方案,為的是力求建立一整套符合雙方實際、著眼長遠幫扶、具有較強操作性、有利于互動發展的機制。
而他本人,更是多次帶領一批又一批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會員企業家們,來到貴州省畢節地區黔西縣、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考察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協商幫扶合作事宜,共謀科學發展大計。
回憶起自己和黔西結下的不解之緣,張明華主委感觸良多:“2008年,因應邀參加‘中國•貴州百里杜鵑花節經貿洽談會’,我踏上了黔西的土地,那里的純樸民風令我印象深刻,但觸目的貧困問題又讓我牽腸掛肚。這些年來,特別是中共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以來,如何響應民建中央的號召,整合寧波民建會員的資源,為助推黔西縣發展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一直是市委會不斷推進的一件大事,這也是我們民主黨派踐行科學發展的重要實踐。”
為此,2010年至2013年期間,張明華主委曾先后七次帶隊民建會員企業家赴貴州黔西山區,不僅每次活動都不斷有新會員積極加入,還有效地帶動社會力量參與。在此期間,他們親臨實地考察并開展幫扶活動,參加的會員企業家從最初的4名增加到20多名。
“黔西縣是個投資創業的好地方,希望甬黔兩地加強聯系和合作,鼓勵更多的企業家去黔西投資,促進黔西縣經濟社會發展。”張明華動情地說道。
幫扶:人力+物力+財力+智力
黔西的經濟社會發展得怎么樣了?如何幫助改善黔西孩子們的上學環境?兩地長期合作框架該怎么搭建?這些年,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民建寧波市委會領導的心頭。
一晃五年過去。可以顯見的是,市委會始終把對民建中央的重點幫扶縣——貴州省黔西縣的援助作為社會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確定為長期幫扶支教基地。
猶記得2011年5月,張主委和隨行的寧波中冠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錠榮、寧波江花賓館董事長何存康等民建會員組成的寧波民建考察團跋山涉水來到黔西,他們不顧舟車勞頓,徑直前往心心念念的黔西縣鐵石鄉苗族彝族鄉民族小學考察時的情景。
這天下午,民建寧波市委會和黔西縣教育局簽訂了《援建民族小學“同心•思源”教學樓協議書》。根據協議,民建市委會首期捐款41萬元,用于在黔西縣鐵石苗族彝族鄉民族小學援建一幢“同心•思源”綜合教學樓,建筑面積為440.45平方米,用作該校的音樂、美術、多媒體等教學用房。這筆資金則由此次同行的沈錠榮、何存康和寧波賽爾集團董事長徐平炬、寧波裕人針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平范4位民建會員共同出資。
隨后雙方還舉行了《黔甬民建同心助推畢節實驗區發展協議》儀式。根據協議,民建寧波市委會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黔西縣打造長期支教基地。今后,除了援建鐵石鄉小學綜合教學樓以外,民建市委會還將發動更多的民建會員積極參與,在該校設立獎學金,組織開展甬黔兩地教師相互交流,安排兩地學生結對、開展兩地學生夏令營等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形成長期扶助機制,幫助該校提高教學質量,為貧困山區教育事業做出新貢獻。
記憶猶新的還有2012年9月,張明華主委攜會員企業家再次遠赴貴州省黔西縣和安順市考察。這一次,他們為的是參加黔西縣鐵石鄉參加民族小學“同心·思源”教學樓落成典禮和民族村“同心·思源”文化中心開工儀式。
這樣的場景在貴州還有許多許多,一幕幕仿佛就如同發生在昨天。而這背后,是所有寧波民建人的付出,通過“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的方式,來帶動貴州黔西縣的經濟發展。
正如張明華主委所說,“民建寧波市委會已與黔西縣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繼續將發動會員對黔西縣進行長期、全面的幫扶,要一個一個項目去做,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促進農村文化教育建設,為黔西縣的社會經濟發展盡綿薄之力,努力打造民建社會服務新亮點,提升民建社會新形象。”
同心工程:共同描繪美景與未來
到2014年底,寧波民建對貴州省黔西縣的援助資金累計達165萬元,參與援助活動企業家會員從最初的4名增加到 16名。目前,援建的鐵石鄉民族小學“同心·思源”教學樓、鐵石鄉中學文化活動、烏騾壩鎮民族村文化中心已落成啟用。
2013年,市委會還聯合海曙區教育局組織一批優秀中小學教師與寧波民建會員企業家同赴貴州省黔西縣開展支教助學活動,捐贈18萬元的教學設備和圖書等,結對100名貧困學生。同時,市委會還協助黔西縣委、縣政府在寧波召開招商引資推介會,鼓勵更多的企業家去黔西投資。當初的頓洞逸超小學也在沈錠榮持續不斷的資助下發展成為全縣第一所擁有鄉級電教室的寄宿制小學。
面對4年的結對幫扶工作,張明華主委坦言,“貴甬兩地長期的合作,標志著我們和黔西一道打造同心工程,盡力而為做實事;打造愛心工程,弘揚寧波愛心城市的精神;打造精品工程,使援建項目經得起歷史、人民的檢驗;打造可持續工程,我們今后將進一步解決學校困難,適時設助學金、開展夏令營等交流活動。黔西和寧波關山遙隔,但阻擋不住我們對你們的關心和牽掛,更阻擋不了我們協力奮進的步伐。”
就如張明華主委所說,“我們要充分利用聯系經濟界的優勢,廣泛號召更多的會員開展幫扶活動,并要通過扎扎實實的工作為他們獻愛心提供好一系列服務,把奉獻愛心、回饋社會這篇文章做大做好。”
“心將盛世藍圖描,同把黔西美景繪!”——這不僅僅是一句鏗鏘的口號,更是兩地過去、現在、未來的美好寫照。
鏈接:寧波民建幫扶黔西大事件
2010年11月20日,張明華主委率寧波民建企業家一行,考察貴州省黔西縣,聽取了黔西縣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基地的情況介紹,并進行了實地考察。赴鐵石鄉進行扶貧項目考察,并初步達成民建企業家援建“鐵石鄉小學”的意向。
2011年5月26日至29日,張明華率考察團一行先后到貴州省畢節地區黔西縣、黔東縣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考察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協商幫扶合作事宜。簽訂了《援建民族小學“同心·思源”教學樓協議書》和《黔甬民建同心助推畢節實驗區發展協議》,這標志著民建寧波市委會正式啟動在貴州黔西縣打造長期支教基地。
2012年4月14-15日,張明華主委攜會員王祥貴等一行赴貴州黔西縣鐵石鄉考察當地教育、文化設施情況。民建寧波市委會、寧波音王集團與鐵石鄉政府簽訂捐贈數字化音響系統協議,幫扶鐵石鄉的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以及中小學的音樂室建設,并向鐵石鄉文化服務中心捐贈一套價值20萬元的數字化音響系統。
2012年9月8-9日,張明華主委攜會員一行考察黔西縣和安順市。參加了民族小學“同心·思源”教學樓落成典禮和民族村“同心·思源”文化中心開工儀式。市委會與黔西縣教育局簽署了民族小學教學設備和圖書捐贈協議。
2013年3月30日,寧波市民建企業家協會協辦黔西縣(寧波)招商引資推介會,并組織會員企業積極參加。
2013年6月14-17日,張明華主委攜會員企業家和支教老師一行赴貴州黔西、安順等地進行投資考察、支教助學等活動。先后考察了黃果樹風景區及開發區、黔西縣承接產業轉接基地,出席了黔西縣“同心·思源”文化活動中心落成典禮。會員企業家與100名貧困生結對,資助三年捐款15萬元。
2014年4月8-11日,張雨攜會員赴黔西參加民建東部十省市“百企黔西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