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芬——從鄉村女教師到經營農產品,她的這條創業路平凡不簡單!
發布時間:2019-07-05 15:25:07
|
作者: 金鍇

她曾經是一名鄉村女教師,有著八年的教齡,卻毅然辭職下海,與丈夫一起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
白手起家,專注經營農業企業二十多年,從租借舊廠房,投資資金一萬元開始,歷盡千辛萬苦,一步一個腳印,終于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創業之路。目前公司在全市都有銷售門店,生產、經營著一百多種山海食品。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1994年,彼時還是代課老師的顧靜芬與丈夫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知,本地政府打算依托三山鄉(今春曉街道)三面環海的地理優勢,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她與丈夫經過反復商量,決定冒險一試,他們為自己今后的產品取名“山海”,意為產品皆取自山海。
兩個人從親戚那里借到了一萬元作為創業的起步資金,可這些錢在買了兩只冰柜、裝了一部電話、租了三間舊平房之后所剩無幾。夫妻倆只得盡可能地減少生活上的支出,把錢省下來購買優質的產品原料。
丈夫負責收購,她負責生產加工銷售,帶著年幼的女兒擠在不足10平方米的寢室里,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
夏天天很熱,臥室是平頂房,白天暴曬后,晚上如蒸籠一般,一臺小小的電風扇難以驅散厚重的熱氣,女兒常常在半夜被熱哭,讓人心疼地直落淚。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夫妻倆相互鼓勵,分工明確,當新鮮的原材料加工成合格的產品后,顧靜芬又變成了推銷員,拿著樣品挨個飯店一家家去推廣,從北侖到鎮海、慈溪、舟山……那時又沒有私家汽車,背著樣品,坐著公交車,頂著烈日,最令人無法忘懷的是有一次去舟山送貨,輪船即將啟航,為了趕上班車,一次性把3箱72瓶的蟹糊端上了船,要知道每瓶蟹糊毛重約有500克,而那時的她自己體重還不足一百斤。
還有一次天很冷,約了慈溪一家大酒店的采購經理看樣談業務,一大清早趕到慈溪酒店,由于經理忙于接待各個來客,一直等到十點多,眼看可以輪到她了,誰知經理接了一個電話就急忙走了,連說話的機會都輪不上,刺骨的寒風打在臉上,委屈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付出開始有了回報,固定的客戶多了,供貨的飯店也多了,銷售的范圍擴大了,海和森專賣店也一家家在全市開張了,“海和森”的名氣也慢慢提升了。
海和森公司的產品先后獲得“浙江省優質農產品金獎”、“寧波市名牌產品”、“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中國浙江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獎”等多項榮譽,是深受歡迎的“省市級旅游商品定點生產企業”,更是國家農業部認證的“全國鄉鎮企業創名牌重點企業”,連續十二年獲評“浙江省知名商號”、 “浙江省著名商標”。
心懷善念,分享共贏
顧靜芬始終不忘初心,她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出面解決問題。她是寧波市雙學雙比女能手協會的常務會長,又是北侖雙學雙比女能手協會的會長,她盡力發揮好幫扶帶的作用。
很多女能手姐妹的農產品通過她的渠道暢銷出去:葡萄、土雞蛋、鴨蛋、玉米、茶葉、大米、山茶油、梭子蟹……讓姐妹們共享創業的成果,讓海和森成為優質農產品交流的平臺。
她投資上百萬,成立了全市最早最有規格的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中心,與寧波大學海洋學院一起參與了海產品泥螺、蟹糊國家標準的制訂。
給農民上課的教室,顧靜芬每年出資聘請浙大和農科院的專家前來為農民傳授茶葉種植采摘的知識,目的是為了讓茶農盡可能地降低種植風險、保障品質。因此,海和森春曉玉葉合作社也成為農戶最愿意加入的茶葉合作社。
上善若水,感恩回饋
二十年如一日的踏實、堅守、勤奮,換來的是顧客口口相傳的肯定,如今的海和森已經是寧波市有名的農業龍頭企業。
致富不忘初心,工作之余,顧靜芬熱心公益。十多年前因為結對認識的一個小男孩,父親去世,母親失蹤,她都會定期去衢州看望他,從學費到生活費全部由她承擔,給予母親一般的呵護與關心,小男孩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名陽光的大學生。除此之外,顧靜芬在助老助困助殘方面也做了很多好事,在很多慈善機構都有她的捐款記錄。
參政履職,服務社會
顧靜芬是民建北侖三支部副主委,是區、市兩級政協委員,顧靜芬深感社會責任重大。作為民主黨派的政協委員,如何提高履職能力是她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每年兩會都會有一至兩個提案在政協會議中提出,都得到相關部門重視。
2006年、2007年,顧靜芬就是各個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寧波日報》、《寧波晚報》、《明女人》、《寧波通訊》等都有她的專訪文章。社會和政府也對她的成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肯定,她先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雙學雙比女能手”、“市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2014年被評為“北侖區慈善先進個人”,2019年榮獲市級“勞動模范”稱號。
心懷感恩,勵志前行,不忘初心,在農業企業中顧靜芬專注本行,創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