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他堅守一線值勤卡點,風雨無阻;復工復產期間,他帶領模具行業協會企業,積極應對;他公司里有20多名返回湖北的員工,他挨個打電話,詢問近況,叮囑他們安心在家待崗;為做好復工后的防控工作,他額外購買了一批廚房用具,與員工一道吃在企業;貨物運輸的道路封閉了,他又多方反映……他就是寧波民建北侖四支部會員、北侖區九屆政協委員陸如輝。
陸如輝身上體現的責任和擔當,與他的創業經歷有關。1980年,陸如輝進入工廠當學徒,1986年開始創業。“20平方米的廠房、一臺鉆床、一把老虎鉗,加上一臺砂輪機,就是我的全部家當了。”
從私人作坊到不斷內部挖潛,打造年產值上千萬元甚至過億元的企業,再到逐步借鑒、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傳統模具企業完成了華麗轉型。隨后,一大批龍頭企業相繼涌現,直到現在,北侖已形成了分工合理、配套健全、協作緊密的模具產業鏈。
作為北侖模具工業協會的會長,近年來,陸如輝圍繞模具園區的發展,通過提案的方式,提出了不少就近打造模具產業配套園區、整合上下游產業的建議。作為高端裝備制造業,模具產業在未來大有可為。然而,疫情的暴發,給這個蓬勃發展的產業蒙上了一些陰影。
“今年疫情對國家、對企業,無疑是一次沖擊。作為一名民建會員、區政協委員,我要做的就是為黨委政府帶去好的意見與建議;作為北侖模具工業協會會長,首要考慮的也是協會企業如何發展,做好參謀工作,幫企業渡過難關,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陸如輝深深體會到,有國才有家,沒有黨委政府的好政策,企業很難渡過難關。
“如何為中小企業紓困解憂,是確保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的必答題。”陸如輝說,為了提好案、建良言,在疫情發生期間,他調研走訪了園區內所有的中小型企業,并了解到企業普遍面臨現金流趨緊、供應鏈中斷、市場供求下滑等壓力。為此,他撰寫了《關于在后疫情時期,支持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建議》提案,建議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減輕中小企業的成本壓力,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陸如輝所在的模具園區是浙江眾多小微企業園區中的一個,聚集了70多家模具企業,全國壓鑄模具企業前20強中,這里占了11席。3月29日,陸如輝在園區管理服務中心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他倍受鼓舞。他說:“總書記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關注、關心、關切之情,殷殷之心,拳拳可見。作為一名民建會員和政協委員,做好提案建議工作是我的職責。我會牢牢記住自己的使命與擔當,履職盡責,努力提高自己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水平,把企業做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希望,一步一腳印回應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