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力期,也是農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轉變的關鍵期。為助力鄉村經濟,為寧波涼山館建設出謀劃策,8月24日下午,民建海曙區三支部組織會員前往位于海曙區順德路上的會員單位“寧波涼山館”考察調研,民建海曙區基層委主委曹云,副主委童紹數、佘志敏、戚震等應邀參加。
寧波涼山館的創建人——民建海曙區三支部會員、寧波市貴州商會常務副會長陸孟勻,向大家介紹該館是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為主、其他幫扶地區為輔的農副產品直采直銷、集中展示、加工的綜合中心,也是集兩地合作、勞務協作、消費協作等功能于一體的幫扶“基地”。目前整合了涼山州17個縣市200多家農特產品企業的資源,開辟了專門區域對涼山的各種產品進行展示和品鑒。
座談會上,大家圍繞涼山館的運營、幫扶與發展等深入交流,從新媒體運營、擴大宣傳力度、線上線下渠道以及與海曙民建的農夫集市品牌相結合等方面提出了諸多建議,希望通過涼山館這一平臺共同助推西部涼山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民建人的智慧和力量。
曹云充分肯定了涼山館為鄉村振興所作的貢獻,他指出,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鄉村振興”作為重要展覽列入了十四五規劃中,寧波涼山館的建立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定位可從海曙區擴大到寧波市,通過合作、分銷等方式,將涼山館打造成寧波市的重點“鄉村振興”體驗館。曹云還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政府層面要多點發力,通過民建、政協、統戰部、總工會等各級平臺對接,宣傳和推廣產品的同時,爭取政府資金和政策層面扶持;二是市場層面要創新運營,借助停車場、“大篷車”進社區、農夫市集等場地,應用有效的宣傳手段和市場營銷策略,將涼山的農特品牌推廣出去,并通過策劃彝族特色活動等方式,吸引民眾了解涼山文化,增強產品記憶點,擴大產品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