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日娜代表:豐富精神文化供給,構建社區公共文化空間
發布時間:2022-05-05 10:49:48
|
作者:
文化是支撐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社區公共文化空間,是社區居民文化參與的重要空間基礎。每個社區都潛藏著城市的歷史脈絡和文化肌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價值。
市人大代表,江北民建會員、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沙日娜在接受寧波日報采訪時表示:“我認為,無論是新建設未來社區,還是改造老舊社區,前提都是要深入挖掘社區獨特而豐富的文化內涵,構建公共文化藝術體驗空間,豐富精神文化供給,打造‘家門口’的‘詩和遠方’,增強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成為彰顯寧波文化魅力和人文情懷的新空間。
.jpg)
“如何讓文化氣息氤氳在城市社區的每個角落?我的建議是,設計公共文化交互空間,加強鄰里間互動樂享的視聽感受;打造文化藝術微空間,增強治愈性高質量的精神層面體驗;探索特殊地域創新空間,打造城市面貌新景觀。”沙日娜說。
她提出:內容上,要以豐富多彩的體驗參與互動為特色,引入專業的藝術培訓實踐,內容設計“小而美”,推出融合科技和文化元素的課程,諸如陶藝、雕塑、繪畫、舞蹈、機器人編程、3D打印課程等,或開展國學經典、家風家道、太極拳、自然教育等項目。服務上,要充分考慮社區成員的構成及其不同需求,依托智慧社區服務平臺,更加注重數字技術在社區建設運營中的應用,打造現實與數字“孿生”社區,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提升社區服務的精準化、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公共文化空間的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市人大代表,江北民建會員、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沙日娜在接受寧波日報采訪時表示:“我認為,無論是新建設未來社區,還是改造老舊社區,前提都是要深入挖掘社區獨特而豐富的文化內涵,構建公共文化藝術體驗空間,豐富精神文化供給,打造‘家門口’的‘詩和遠方’,增強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成為彰顯寧波文化魅力和人文情懷的新空間。
.jpg)
“如何讓文化氣息氤氳在城市社區的每個角落?我的建議是,設計公共文化交互空間,加強鄰里間互動樂享的視聽感受;打造文化藝術微空間,增強治愈性高質量的精神層面體驗;探索特殊地域創新空間,打造城市面貌新景觀。”沙日娜說。
她提出:內容上,要以豐富多彩的體驗參與互動為特色,引入專業的藝術培訓實踐,內容設計“小而美”,推出融合科技和文化元素的課程,諸如陶藝、雕塑、繪畫、舞蹈、機器人編程、3D打印課程等,或開展國學經典、家風家道、太極拳、自然教育等項目。服務上,要充分考慮社區成員的構成及其不同需求,依托智慧社區服務平臺,更加注重數字技術在社區建設運營中的應用,打造現實與數字“孿生”社區,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提升社區服務的精準化、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公共文化空間的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