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三則
發布時間:2018-07-20 10:54:24
|
作者:
市委會獲省委會“見證·初心”經典朗讀會三等獎
6月20日,民建省委會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舉辦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0周年暨改革開放40周年“見證·初心”經典朗讀會。省政協副主席、省委會主委陳小平出席活動并致辭。省委會原主委吳國華,中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王利月,省委會副主委郭吉豐、徐育斐、鄭亞莉、陳桂秋,秘書長高波等出席活動。民建各市委會有關領導,各市委會、省屬工委、舟山市工委會員代表以及省委會機關全體同志等近200人參加活動。
朗讀者們飽含著對祖國、對中共、對民建的熱愛,用心演繹,深情吟誦,有的重現中國民主黨派歷史上經典對話“窯洞對”和“五老火鍋宴”故事,有的娓娓講述黃炎培“一切看群眾的傾向怎樣”的人生理念,還有85歲的民建會員、胡厥文外甥深情朗讀胡厥文選擇一心一意跟黨走的心聲和創會的初心,等等。本會選送的《迎一九四六年》(朗讀者:童珂、李楠)經過前期精心準備,現場慷慨激昂地朗讀獲得現場觀眾們熱烈持久的掌聲,喜獲三等獎。(莫丹鳳)
市委會組織新會員參加全市民主黨派新成員培訓班
6月25日—26日,由中共市委統戰部、市社會主義學院和市各民主黨派聯辦的2018年全市民主黨派新成員培訓班在市委黨校舉行,市委會組織46名新會員參加培訓。本次培訓由集中授課和分組研討兩種形式組成。市委會調研員潘錦仁參加分組討論會。
培訓安排了新形勢下參政黨建設與履職中存在的問題及走向、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等課題,以提高廣大新會員政治理論水平、增進政治共識、增強業務知識。
在分組討論會上,潘錦仁為新會員作民建會史介紹,并詳細講解了《中國民主建國會章程》。他結合當前的政治經濟形勢,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民建會員》為題為會員們作輔導。(莫丹鳳)
紹興民建書畫院開展“書畫有情頌建黨”主題文化活動
6月22日上午,紹興民建書畫院的多位紹興書畫家,冒著綿綿細雨,前往柯橋區平水鎮平陽村,開展送文化到基層,送書畫藝術到鄉村的“書畫有情頌建黨”主題文化活動,同時邀請紹興古城民俗攝影協會的攝影師們,用鏡頭記錄鄉村的田園致韻和山水之美,記錄新農村建設的變化與發展。
據悉,柯橋區平水鎮平陽村,是歷史悠久的古村,曾是越國古都古村,聞名遐邇的古剎平陽寺就在村中,村里還擁有悠久古樸的御茶基地。本次活動是為迎接建黨97周年。隨著書畫家們潑墨揮毫、各顯技能,攝影協會的攝影師們鏡頭閃爍,抓拍他們一絲不茍認真書法作畫的瞬間。一張張書畫、一幅幅美景展現在人們面前。(凌雪青)
6月20日,民建省委會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舉辦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0周年暨改革開放40周年“見證·初心”經典朗讀會。省政協副主席、省委會主委陳小平出席活動并致辭。省委會原主委吳國華,中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王利月,省委會副主委郭吉豐、徐育斐、鄭亞莉、陳桂秋,秘書長高波等出席活動。民建各市委會有關領導,各市委會、省屬工委、舟山市工委會員代表以及省委會機關全體同志等近200人參加活動。
朗讀者們飽含著對祖國、對中共、對民建的熱愛,用心演繹,深情吟誦,有的重現中國民主黨派歷史上經典對話“窯洞對”和“五老火鍋宴”故事,有的娓娓講述黃炎培“一切看群眾的傾向怎樣”的人生理念,還有85歲的民建會員、胡厥文外甥深情朗讀胡厥文選擇一心一意跟黨走的心聲和創會的初心,等等。本會選送的《迎一九四六年》(朗讀者:童珂、李楠)經過前期精心準備,現場慷慨激昂地朗讀獲得現場觀眾們熱烈持久的掌聲,喜獲三等獎。(莫丹鳳)
市委會組織新會員參加全市民主黨派新成員培訓班
6月25日—26日,由中共市委統戰部、市社會主義學院和市各民主黨派聯辦的2018年全市民主黨派新成員培訓班在市委黨校舉行,市委會組織46名新會員參加培訓。本次培訓由集中授課和分組研討兩種形式組成。市委會調研員潘錦仁參加分組討論會。
培訓安排了新形勢下參政黨建設與履職中存在的問題及走向、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等課題,以提高廣大新會員政治理論水平、增進政治共識、增強業務知識。
在分組討論會上,潘錦仁為新會員作民建會史介紹,并詳細講解了《中國民主建國會章程》。他結合當前的政治經濟形勢,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民建會員》為題為會員們作輔導。(莫丹鳳)
紹興民建書畫院開展“書畫有情頌建黨”主題文化活動
6月22日上午,紹興民建書畫院的多位紹興書畫家,冒著綿綿細雨,前往柯橋區平水鎮平陽村,開展送文化到基層,送書畫藝術到鄉村的“書畫有情頌建黨”主題文化活動,同時邀請紹興古城民俗攝影協會的攝影師們,用鏡頭記錄鄉村的田園致韻和山水之美,記錄新農村建設的變化與發展。
據悉,柯橋區平水鎮平陽村,是歷史悠久的古村,曾是越國古都古村,聞名遐邇的古剎平陽寺就在村中,村里還擁有悠久古樸的御茶基地。本次活動是為迎接建黨97周年。隨著書畫家們潑墨揮毫、各顯技能,攝影協會的攝影師們鏡頭閃爍,抓拍他們一絲不茍認真書法作畫的瞬間。一張張書畫、一幅幅美景展現在人們面前。(凌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