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水夫是民建老會員,高級工程師,歷年被評為集團公司優秀工作者或先進個人。2019年被評為“紹興市環境最美人”和“紹興市工匠人才”。上世紀90年代初至2012年在柯橋區華舍熱電廠任生產廠長,2012年至2016年在柯橋區振亞熱電廠任總工程師,2016年10月至今在紹興市循環生態產業園再生資源發展有限公司干垃圾處置發電的技術工作。三十年來,老吳對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對技能精益求精,不斷摸索,對工人平易近人,親如兄弟,深得領導的信任,職工的尊敬。
如今,吳水夫工作的再生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位于柯橋區濱海工業園區的錢濱線附近,公司主要負責紹興市越城區和柯橋區的生活垃圾和疫情期間疑似受污染垃圾的焚燒處理發電任務。市政生活垃圾通過垃圾運輸車運進工廠,過磅后從棧橋進入卸料大廳卸料。垃圾在儲坑內進行5至7天的發酵,再由垃圾抓斗將生活垃圾送入焚燒爐焚燒。產生的余熱通過鍋爐和汽輪發電機,發電上電網;產生的高溫煙氣通過煙氣凈化系統處理后,達標排放;產生的爐渣將制作為建筑材料。通過全套工作流程,使兩區的生活垃圾實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
目前,公司每天處理約2250噸垃圾,全年處理約70萬噸垃圾,發電量約1.8億度,供熱約45萬噸,對紹興的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
在年初至今的疫情期間,紹興市再生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疑似受污染垃圾的定點終端處置單位,積極落實上級相關部門統一部署的工作,把疫情防控任務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承擔了兩區所設置的居家醫學觀察點、留置點和相關醫院產生的危險生活垃圾的處置。由于春節和疫情放假等原因,很多領導和專業技術工人回家過節和居家休息,公司技術部副部長吳水夫值守崗位,在一線指揮生產。他放棄春節假期,日夜駐守公司,保障生產安全,保證排放環保達標,不折不扣地完成紹興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達的定點處置疑似受污染垃圾的任務。三個多月來,吳水夫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堅守崗位,恪盡職守,始終在第一線指揮操作。定點收集,定向運輸,定人管理,定時處置,定爐焚燒。為方便操作工人的裝載,同時也為了防止疑似受污染垃圾混入到一般生活垃圾中導致垃圾滲濾液的產生而引起次生危害,他還對電廠的三號垃圾吊抓斗進行了技術改造。2月中旬,一組垃圾吊裝設施出現故障,疫情期間,維檢單位無法前來維修。其時,老吳腿腳骨折受重傷還沒有完全康復,但為保證疑似受污染垃圾能及時處理,他不顧傷痛,自己動手檢修排險、連續作業,足足站了7個多小時,終于排除了故障,保證了設施的正常運行。事后,傷痛復發實在難忍,他去做了CT檢查,發現局部骨皮質中斷,但他沒有向領導訴說嘆苦,仍然一邊治療,一邊默默地忍痛堅持工作,保證兩區的各類市政垃圾和醫療垃圾全部得到及時的處理。
電廠外來務工人員多,技術部多名維檢人員老家都不在紹興,春節后暫時無法趕來單位上班。老吳總是一馬當先,一人頂幾人的活。紹興準許復工后,老吳對外地返紹員工全面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帶領技術部人員克服各種困難,既確保工人健康,又保證機組運行穩定,不使電廠機組因故障出現停運情況,確保我市越城區和柯橋區的生活垃圾和有害醫療垃圾及時順利地處置,為保障紹興城市的整潔和市民的健康生活,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電廠是技術密集型企業,操作人員必須精通設備性能。技術部是集調度、生產、運行為一體的專業部門。去年,電廠3號爐在起爐過程中,推料小車被卡住,經了解,這是由于操作人員經驗不足造成的,老吳立即對操作人員進行現場培訓,使他們盡快熟悉設備的性能。
電廠的垃圾吊裝置是全自動化的,控制機件相當復雜,但也時常出現故障,不能完全依賴維檢單位檢修,老吳總是帶頭進去找原因,排除故障。在這個環節作業,非常難受,里面不但悶熱而且惡臭氣味重。一兩個小時下來,滿身都是臭味,但老吳卻無怨無悔。
好多次,由于爐排卡起拱影響燃燒,為不影響整體生產和保證環保運行,老吳在鍋爐跑渣完以后,穿著笨重的隔熱服,在爐膛和爐排上作業。這里的溫度非常高,每次在里面停留二三分鐘,就必須爬出外面透一會兒氣,才能繼續作業,直到消除故障。
作為技術部負責人,為保證發電設備正常運行并節能降耗,老吳開動腦筋,千方百計進行技術改造,例如:對給水系統中氧量超標問題的破解,并對給水系統進行改造,延長了鍋爐的使用壽命。對疏水箱結構的改造,全年可節水近五萬噸。又如,常規電動機保護采用熱繼保護,但在垃圾發電廠,垃圾中的鐵質較多,有時爐排起拱,大塊鐵質掉到運行的刮板機上,影響刮板機的設備,常常拉壞刮板機減速箱端蓋,影響生產。老吳對12臺刮板機保護系統進行了改造,大大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失,保障了設備的安全運行。再如,對石灰漿系統與干粉系統的改造。石灰漿系統以前在制漿時老是冒灰和搖晃,老吳對其經過一系列的改裝,終于消除了一些設計上存在的缺陷。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些年來,老吳在企業領導的支持下,在同事的配合下,踏實工作,默默奉獻。我們這個時代,正需要大批有這樣苦干巧干實干精神的工匠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