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幾點認識
發布時間:2004-07-08 18:03:39
|
作者:
(一)調整經營思路,堅持以效定貸原則
  商業銀行要摒棄所有制觀念上的歧視,堅持效益優先原則。只要中小企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經營管理規范,信用狀況良好,銀行應一視同仁地給予信貸支持。
  (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技改貸款投入,為企業產品更新換代、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提供資金支持
  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技改支持力度,是實現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重要措施。商業銀行除了直接在資金上給予中小企業技改支持外,還可通過融資租賃方式進行。融資在國際上已成為僅次于貸款市場、遠大于債券市場等其他金融工具的一種融資方式,被稱為朝陽產業。是一種銀企雙贏的途徑。
  (三)提高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
  一是拓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中間業務,如結算、匯兌、轉帳、評估、代收代付等。
  二是實行靈活多樣的貸款方式。建立和完善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授信制度,確定中小企業的授信額度,適當下放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限。
  三是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市場信息和咨詢服務,幫助企業提高市場應變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
  結合國際經驗和我國目前實際,由政府、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三方共同出資組建股份制的信用擔保基金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方式。
  此外,可由保險機構開展中小企業信貸保險業務,在條件成熟時,也可嘗試成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司,為擔保基金提供保險。
  (五)推動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步伐
  一是積極探索和推行創業板市場。創業板市場是主要為達不到普通證券交易所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股權流通的場所,也稱二板市場。目前國內大量的中小企業擁有良好的經營規模和增長潛力,卻苦于難以籌到足夠的資金,建立創業板市場對它們的成長十分有利。
  二是加快風險投資基金的建設步伐。政府應該放寬風險投資基金的設立條件,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吸引大量民間資本組建風險投資基金。
  (六)培育和完善與中小企業相適應的多層次、多樣化和多種所有制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體系
  現階段,我國雖然形成了以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為代表的中小金融機構體系,但與巨大的市場需求相比還遠遠不夠,應鼓勵多種經濟成份的金融機構共同發展。在部分縣域經濟發達的地方也可探索將農村信用社發展成為農村商業銀行,建立真正的民營銀行。此外,還應建立中小企業不良貸款剝離公司,減輕其包袱。目前卻只有國有商業銀行有不良資產剝離公司,這對其它金融機構而言有失公平。